【新聞稿】蔡麥會引狼入室是引爆新台海危機的根本亂源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23/04/06

此次蔡英文假借過境之名竄訪美國,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以及美國鷹派跨黨眾議員見面,嚴重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刻意製造「抗中反華大集結」,蓄意挑釁中國大陸,致使台海危機升級,甚至為配合美國政客用以消耗對岸的毀台計畫,不惜做美國打代理人戰爭的棋子,勢將台灣拖入台海戰爭之中,徹底出賣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故此由「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與數十個統派政黨和團體共同發起的「反台獨反介入聯合行動」對此予以強烈譴責!

聯合行動首先表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既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也是國際公認的法理事實;而「一個中國」既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也是中美關係行穩致遠的基石。台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的內政,中國人自家的事應由兩岸自家人自行解決,絕不容數典忘祖的賣國者與外國勢力相互勾連、干涉我國內政。即便是美國政府自稱的「一個中國政策」,也不允許蔡麥會破壞「一個中國」。如今「一個中國」早已是聯合國與國際社會公認的共識原則,蔡英文藉由竄訪美國和中美洲國家,試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絕不可能得逞,完全毫無實質意義,徒耗民脂民膏。

聯合行動強烈批判,蔡英文與麥卡錫和蓋拉格見面,完全踐踏出賣了人民的尊嚴與安全。麥卡錫是美國反華鷹派政客的旗手,其在眾議院一手主導創立「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任命同為反華急先鋒的蓋拉格為主席,全面掀起反共抗中的「新麥卡錫主義」,並在眾議院財委會一口氣通過8部涉台反華法案。至於蓋拉格則公開主張設立「美台共同防衛司令部」,並提出眾院版的《武裝台灣法案》,要將台灣打造成對抗大陸、消耗對岸軍力的刺蝟島,讓台灣成為另一個烏克蘭戰場。此外,蓋拉格領導的「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甚至計畫到台灣舉辦聽證會,儼然將台灣視同美國的「租借地」。蔡英文自棄民族立場,可恥可鄙,讓台灣成為美國霸權介入兩岸的工具棋子。

聯合行動進而指出,蔡麥會引狼入室正是引爆新台海危機的根本亂源。去年美國前任眾議長裴洛西竄訪台灣已造成台海局勢動盪不安,此次蔡麥會再度引爆新一輪台海危機,導致台海形勢更加兵兇戰危,兩岸關係嚴重倒退,給兩岸民間經濟社會的合作交往增添障礙,直接損害台灣人民的安全與民生利益,甚至不排除未來情勢進一步升級,在擦槍走火下點燃台海戰爭的引信,屆時蔡英文必是責無旁貸的罪魁禍首與歷史罪人。

因此「反台獨反介入聯合行動」鄭重呼籲,值此台海危機螺旋升級之際,台灣人民唯有覺醒自救,高舉「和平統一救台灣」的大旗,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堅定捍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意志,拒當美國戰爭機器的馬前卒,以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意以及實實在在的選票,給予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最為嚴厲之抵制與最為沉痛之打擊,如此方能懸崖勒馬、力挽狂瀾,拯救和平、遏止戰爭!

臉書討論

回應

蔡英文將在美會晤麥卡錫 名醫5字點破真相
2023-04-05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總統蔡英文和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於美國時間4月5日在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會晤,各界高度關注。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此事最大意義在於「蔡英文怕了」,不敢讓麥卡錫來台訪問:不僅怕激起中共更大的軍演,也擔心影響民進黨2024的選情。
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當時台灣曾傳出蔡政府打算撤回對裴洛西的邀請。這次麥卡錫希望訪台,卻被改成在美國會見蔡英文,沈政男今日對此在臉書直言,撤銷邀請一事絕非空穴來風。至於為何裴洛西可以來台,麥卡錫不能?沈政男認為,蔡英文怕了,不僅是怕又激起中共更大的軍演,也擔心影響民進黨2024的選情。
沈政男進一步指出,裴洛西訪台引發的兩岸衝突升高,完全沒有必要,台灣民意也不支持。蔡英文這次明確拒絕麥卡錫訪台,就是因為去年底選舉的大敗:選舉結果顯示,台灣人不希望兩岸開戰,不希望台灣政府無謂挑釁中共。沈政男認為,目前兩岸氛圍是台灣沒有要無謂激怒中國,因此兩岸也絕對不會開戰。蔡英文在美國會見麥卡錫,只是給對方留面子,也給自己台階下。
至於麥卡錫之所以要訪台,沈政男說,目的就是「抗中已成了美國兩黨共識」,因此必須藉由這樣的動作擦亮抗中招牌,才不會在下一次選舉失掉這樣的基本利基。沈政男強調,這類訪問完全就是出於黨派與個人利益考量。
沈政男認為,蔡英文對於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操作,講得好聽是靈活,不好聽就是見機行事。從麥卡錫來台訪問喊卡一事可得知,是因美中關係和緩,且台灣人民也不希望兩岸劍拔弩張。沈政男強調,兩岸就是僵局:不敢冒犯中共,卻也不願意跟他們好好聊,就只能等著美中關係演變,等著未來命運被大國決定。

美國反戰人士眼中的蔡英文
2023-04-05 中國時報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蔡英文過境美國,第一站在紐約就受到了美國反戰人士的示威抗議。這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在蔡英文下榻的飯店前面舉著布條,上面寫著「蔡英文正在販賣戰爭!不要再用納稅人的錢提供武器給台灣!」並且高喊「我們不要跟中國戰爭!(蔡)滾出我們的國家!」
發起示威的是一個名為「政治革新中心」(Center for Political Innovation)的美國本土草根組織。這個左派組織反對美國持續向外擴張、資本壟斷,而是應該將更多的資源與金錢投資在美國的教育醫療以及基礎建設。
在這些美國人的眼裡,蔡英文就跟澤倫斯基一樣,是要將美國拖入與俄羅斯跟中國的衝突當中,耗費美國的武器與資源。面對美國自己的內部問題重重,這些愛國主義者自然要強調美國優先,而非為他國出錢出力了。
但是這些人顯然誤會蔡英文了!從她當總統以來,只有美國將高價無用的武器與萊豬賣給台灣的份,台灣何時讓美國「出錢出力」了?不過他們說蔡英文在「販賣戰爭」,倒是一點不假,而這背後也確實是美國政府在興風作浪。
舉凡兩大國博弈,有一小國樂意充當馬前卒,就必須「一個願挨,一個願打」。美俄之間,恰巧出現了一個傻不隆咚的喜劇演員;而美中之間,也不幸出了一個空心草包的假博士。對美國而言,這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只能怪人民自己太傻。
「台灣的亂源在小英,世界的亂源在美國」,這話一點不假。蔡英文沒執政前,台灣也歷經過政黨輪替,但兩岸問題都相安無事。為何換她執政,就要承受共機繞台、沙灘埋雷、兵役延長、學生造冊、國防預算激增,而且把台灣變成美國武器的火藥庫,隨時有爆發戰爭的危險呢?
這跟蔡英文個人無能又愛出鋒頭的個性有關。明明是個假博士,又要自誇拿了1.5個博士學位;明明是膽小如鼠,又要自詡為辣台妹;明明不敢台獨建國,又要台灣正名;明明是「激中保權」,又要美其名為「抗中保台」。這等無能草包,正好被美國逮到機會,因此可以把台灣推向前線,成為拖垮中國的一枚棋子。
澤倫斯基跟蔡英文利用民粹,要國家的人民選邊站;正如同美國利用霸權,要全世界的國家選邊站一樣。如今一個玩火自焚,一個騎虎難下。中國自然不是傻瓜,也看清美國的陰謀,所以和俄羅斯間謹守分際,以免被美國栽贓而一起受到經貿制裁。
當然,美國是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一面不斷地蠱惑攻台,讓全世界擔心晶片的影響;一面冀望能挑起兩岸的戰端,好讓他有藉口能夠師出有名,像削弱俄羅斯般地把中國的實力也給削弱掉。如此一來,全世界就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威脅到美國的軍事霸權、經濟霸權及美元霸權的地位!

強權靠不住 全民革命自救
2022-07-10 中國時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

靠山,山倒;此靠山,並非護國神山台積電,而是強權。強權跟生命個體類似,死亡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衰敗乃是必然。古今中外,再偉大的帝國,或稱強權,國祚也不過數百年。如中國最長的朝代周朝,不過800年;羅馬帝國最強的前期,不超過300年;至於近代的強權,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德、法等,各領風騷都不過2、300年。盛極而衰,無可避免。
二次大戰蘇聯史達林領導下打敗德國,是戰勝國,將整個東歐國家納入為附庸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強權,先於美國發射人造衛星,不可一世;然共產獨裁是他的基因,1956年就有匈牙利的革命,其生產無效率,常成為雷根總統冷笑話的對象。霸權不過維持40年,東西德圍牆一倒,蘇聯就此瓦解。
表面上,美國至今仍是第一強權,GDP世界第一,擁有最多的航母、先進的戰機、洲際飛彈及核彈,隨時可摧毀世界任何角落。美國因此自以為是世界超強、是全球國際秩序與規範的制定者,何者合乎人權與道義,他說了算。但以人權及道德而言,美國卻最沒資格批評別國的人權及政治體制。
1990年蘇聯瓦解,著名政治經濟學者福山公開宣稱,資本主義下的民主制度是最終的政治制度,而稱為「歷史的終結」。然而不過十數年,法國學者皮卡提就完全推翻福山的說法,認為資本主義下的民主制度必將終結,也就是:已強盛了2、300年的美國,將從內部腐蝕而敗亡。其理論十分簡單,就是:當資本利得大於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資本利得多於勞動收入,長此以往,錢就掌握了權,貧富差距及衝突不斷加大,底層民眾最終會以叛亂及革命終結政權。皮卡提也以18世紀以來的資料,證實此理論。
近年來,正如皮卡提之言,美國軍工產業、華爾街金融業收買政客,掌控國家錢、權、資訊,已不可能改革反轉。貧富差距加大,各大城市遊民以帳篷、紙箱為居所,吸毒、犯罪處處。僅2022年5月,超過4人傷亡以上的槍擊案件,就有270起;6月前5天,就有300多起槍擊案件;國慶日竟然又發生屠殺式的槍擊案件,旅行美國成為噩夢。加上種族分裂對立,少數民族包括亞洲人經常遭受暴力。「零元購物」更令人驚嚇,暴民隨意搶劫名店及超市。
美國兩黨對立水火不容,直追國、民兩黨的惡鬥。2021年暴民攻占國會,高喊殺死當時副總統彭斯,因其兼任參議院主席、拒絕宣布拜登當選無效。彭斯雖受川普任命,卻堅持忠於國家;他躲藏之處距暴民僅數公尺,最後總算是天佑美國,逃過一劫。
然而今日台灣的執政黨、乃至在野的領袖,仍把希望寄託於美國的支持,自甘為棋子,淪落為馬前卒,以致美國對台予取予求:偶爾發表一篇挺台聲明,便強要求台灣吃萊豬以回報;要台灣用最昂貴的價格買過時的武器,還不能自選項目,真是卑微至極。靠山,山會倒;美國這座強權大山,眼看已經傾頹。另外一方面,中國迅速崛起,為歷史所未見,早已超英,正要趕美,將成為新一代的強權。原先的集體領導,隔代指定,領導多經過多方磨練,治理績效似乎優於美式選舉,有禪讓政治的雛形;然而建政不過80年,現又立下一人獨斷乾坤的法律。
回觀蔡政府的腐敗與邪惡,已到極致;以閣揆蘇貞昌及食藥署長吳秀梅對假快篩劑的發言一項,其厚顏無恥令人嘆為觀止。民進黨權錢完全緊密結合,除非全民革命,否則根本無從改革。未來台灣何去何從,難道不應有另外的思維?

九合一大選 台灣民主假象現形
2022-12-05 中國時報 高資敏/前立法委員

台灣的「民主政治」表面上是仿效了美國式民主,台灣政治家以台灣的民主政治大事張揚宣傳。在國慶,蔡總統演說題目是「民主台灣照亮世界」。「世界民主大會」也甫於台灣集會。蔡總統在小布希研究所視頻演說指出「威權政權的威脅是所有民主國家的警鐘」,儼然台灣是世界的民主燈塔、是民主政治的救世主。
然而,美國式民主是立基於民主政黨。而民主政黨所以能實踐民主,就在政黨候選人必須由初選產生。台灣過去政黨也曾履行初選,然在此次九合一大選則隨黨魁個人意志而免去初選,改由黨魁、黨中央選派。在此次大選,民進黨、國民黨及初露頭角的民眾黨,他們的候選人通通不經由初選,皆由黨主席指令空降。因此在台灣,連美式民主政黨的影子都沒了。
這次大選,民進黨展露了「民主退步」的中央專制,而不辦初選。國民黨也不遑多讓,免除初選,且表現更令人寒心;尤其在桃園市長選舉,資深黨員羅智強辭掉台北市議員,決心參加初選;然而,黨主席朱立倫卻在此時自己提名張善政為候選人。新興的民眾黨則有樣學樣,所為也令人沮喪。
觀察這次大選,最受注目的應是台北市長選舉;期間有一項最顯著,就是候選人共有12位之多。然而,媒體只專注報導3位,且叫出所謂「三腳督」;而無視其他9位合法的候選人,對他們完全視若無睹,在所舉辦的候選人辯論會也不邀請他們,這是極其粗魯的不民主、不公正。
或有人辯稱,是因為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都是大政黨提名,但黃珊珊並非政黨提名;或稱,只有這3位才是最優秀。然而既是民主政治,優秀也不能由少數人擅自決定。事實上,其他9位都是熱心公益的賢達,他們分別繳了150萬元「保證金」皆奉送了政府,就只為了表達他們的公益見解;無可置疑,他們是此次大選中的一大特色。全世界也恐找不到單一職位有12位候選人,這是台灣民主選舉的殊勝。
另有件有意義的大事,是台灣民間成立了「全民監票行動聯盟」。聯盟負責人花莉娜、王為仁等,和我座談了幾次;他們的見解及腳踏實地的草根性,令我很敬佩。此次他們的選前記者會,有前新聞局長鍾琴、前立委謝啟大等參與。他們的努力,對減少「作票」厥功甚偉。花莉娜給我簡訊:「我們監票有專業蒐證紀錄,抓作票獎金100萬元,應有嚇止作用。被我們監票的投開票所,投票率已從7、8成降到5、6成,灌票應已大幅減少。」我看他們所為,更深信功不唐捐,在大家的努力下,「作票」定會漸收斂。
此次大選,最後的重大新聞是屏東縣長選舉開票作業爭議。在各國若有類似爭議,當然由公正中立的中選會出面調查處理。但台灣的中選會主委並非中立,而是由民進黨政府所派任的黨籍人士李進勇為此一選舉爭議召開記者會,但他的回答很令人詫異。李進勇稱呼蘇清泉為「蘇姓候選人」就顯出睥睨,另解釋選務人員只是「有瑕疵,但沒有錯誤」,既是玩弄文字遊戲、強詞奪理,也是逃避責任。由此已可看出,台灣必須要有中立公正的中選會主委。
蘇清泉要提告而請求保存證據,法官立即駁回。法律不是以證據為重嗎?蘇清泉再提出抗告,拖延了時間,證據可能被迅速湮滅了。民主是秉持法治維護,因而法官必須公平公正。
此次九合一大選,紛紛擾擾給台灣人民的啟示,應是:全民該站起來,共同維護真正的民主政治及公平正義的法治。

鈕則勳:被惹怒了 台青將民進黨留校察看
2022-12-12 中評社台北12月12日電(記者 張嘉文)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外界大多認為,綠營王牌“抗中保台”沒有發酵是主因之一。政治觀察家、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向中評社表示,主要是民進黨政府惹怒了年輕人,讓“抗中保台”這張牌失效。包括論文抄襲事件、意圖限制網路言論和討論延長兵役時間等等,都讓年輕人沒有喜歡民進黨的誘因,就讓這張牌失效。
鈕則勳強調,綜合來講,“抗中保台”的邊際效益是在遞減中,年輕人現在也可能是將民進黨留校察看。接下來的選舉,民進黨一定要想新梗,不能再用“抗中保台”老梗。再繼續惡搞,讓兩岸真的要打仗,年輕族群要上戰場,都會直接衝擊到民進黨。當民進黨沒有方法能解決或是控制這局面時,就會很慘。
鈕則勳是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系主任,學術專長為政治公關、政府公關、競選廣告等項目,過去曾出版多本公關、廣告與人際溝通專書,也是政治觀察家。 
民進黨在此次九合一選舉中大敗,21縣市目前僅剩嘉義阿里山以南為綠營執政共5縣市。選後綠營內部掀起檢討聲浪,外界多半認為此次“抗中保台”王牌並未發酵是選舉失敗的主因之一。
鈕則勳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這張牌今年沒有發酵,主要原因一個是,選戰屬於地方層級,看的是候選人政績。如果沒政績,只喊“抗中保台”,會遭來外界質疑沒有政績。第二則是“抗中保台”牌針對的族群是年輕人,但現在都被民進黨惹怒了。包括民進黨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民進黨從黨主席蔡英文以降都力挺。年輕人求學時寫論文非常辛苦且痛苦,面對這樣的事件是情何以堪?
鈕則勳說,民進黨另外惹怒年輕人的地方則是,本來想通過“數位中介服務法”,年輕人對這部分“孰可忍,孰不可忍”。當政府有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企圖時,年輕人是最敏感的。所以這次年輕人很少出來投票,即使出來投票也並不完全支持民進黨。
鈕則勳提到,蔡政府下令公務手機禁止使用抖音、小紅書等大陸社群軟體,假使要繼續延伸到同樣禁止民間使用,年輕人也會很不爽,會認為:政府一天到晚草木皆兵,侮辱年輕人的智慧,認為民眾沒有自主判斷力、看了這些社群就會被洗腦。都會讓年輕人無法接受。
另外“抗中保台”牌沒有發酵的原因,鈕則勳說,2019有香港“反送中”事件,周邊環境直接跟兩岸關係連接,讓民進黨容易操作“抗中保台”,可是今年完全沒有。如果要看這張牌對2024的效應,他認為這張牌是邊際效益遞減。且如果民進黨要從2019年一直用到2024,只會讓外界質疑:民進黨執政八年是不是拿不出政績,只會喊意識形態?
鈕則勳說,“抗中保台”的邊際效益一直遞減,尤其兩岸關係愈來愈緊張,戰爭、衝突的機會愈來愈高,反而會讓中國國民黨可以反手打戰爭牌,強調自己是代表安定和平的力量。也就是,如果民進黨再惡搞兩岸關係,真的瀕臨戰爭邊緣,讓年輕族群的兵役時間延長,到時真的要上戰場,這些都是直接對民進黨的不利因素。
鈕則勳指出,當兩岸真的走到那一步,年輕人會開始思考:為什麼祗有打仗一途可走?應該還有別的機會。會質疑:民進黨沒能耐跟對岸對話。會意識到:一天到晚只用“抗中保台”牌,但既沒解決問題、控制問題的方法,又沒能耐讓兩岸衝突不拉高。那年輕人怎麼會想投給民進黨?所以延伸到2024大選,抗中保台牌真的已經很難用了。

加入國際組織受阻 民眾黨:「抗中」無法實質保台
2023-04-19 中時新聞網 李奇叡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幹事長張其祿今召開記者會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難解,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屢受阻礙。政府應試圖爭取民主同盟支持,並處理中共「經濟政策武器化」的趨勢,拿出靈活、務實的外交方針。打著「抗中」旗號,無法實質「保台」,甚至是侷限台灣的國際發展空間。
邱臣遠表示,蔡英文總統2016年當選後,提出「揚棄單向援助、走向國際合作」的踏實外交方針。但回首過去7年,「大撒幣」竟成外交主軸,錯誤政策嚴重影響台灣與友邦交流。他說,台灣久未受邀參與WHA,去年雖有13個友邦、數十個歐盟國家聲援,依舊功敗垂成。更別說如今國際局勢已然不同,台灣今年是否能順利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仍有不少變數。
邱臣遠認為,蔡政府要拿出更靈活、務實的外交方針,才能有效爭取各國認同。例如去年曾在WHA正式會議發言支持台灣的國家,包含德國、盧森堡、捷克及立陶宛等,外交部應保持溝通,即時掌握各國立場。而2022年32個歐洲國家與加拿大在歐洲議會成立的「福爾摩沙俱樂部」平台中,聯名致函WHA提倡台灣入會,政府必須持續爭取支持。
邱臣遠建議,除了官方管道,也可透過我國僑胞與商界於各種活動倡議,向當地政府爭取支持,增加台灣發聲機會。他提到,蔡總統為了擺脫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推動新南向政策揚言開拓新市場。但去年10月至今,新南向18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呈現下降趨勢。政府試圖「抗中」,卻拿不出及格成績「保台」,讓台灣陷入經濟困頓危局。
邱臣遠說,對應錯綜複雜的國際情勢,單一管道的模式與大撒幣的策略,只會限縮台灣的國際交流空間,這是蔡政府需要檢討的。政府未來除了另闢新市場,也要推動貿易多元化、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唯有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才能穩健迎向未來變局。
張其祿指出,蔡政府在兩岸關係上陷入僵局,若兩岸關係無解,要加入WHO、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等國際組織談何容易。蔡政府應把實際的困境告訴民眾,而非用空話愚弄民眾。他提醒,大陸商務部對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過去對台的讓利,現在卻成為調查的重點,對ECFA的影響不容忽視。
張其祿說,我國經濟部宣稱禁止從對岸進口的2455項商品只占台灣出口到對岸比重0.9%,試圖淡化貿易壁壘調查可能的影響,但完全是避重就輕。實際上,未來兩岸貿易議題將可能直接在WTO場域直接上演攻防。而值得一提的是,WTO既有上訴機構2019年起已暫時停擺至今,歐盟、中國、澳洲及紐西蘭等52國改以「臨時上訴仲裁多邊協議」(MPIA)臨時性代替措施處理。但台灣目前沒有加入MPIA,就算趕緊加入,仲裁結果也未必有利台灣。
張其祿表示,若當前台美、台歐、台日等多邊關係號稱史上最好,蔡政府應與友好國家展開合作交流,包含調整產業供應鏈結構、推動「友岸外包」,運用「價值同盟」與「矽盾」等獨特優勢,儘速加入CPTPP等中國大陸影響力尚未進入的國際組織,甚至另闢蹊徑與民主同盟國家建立合作關係,才是務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