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稿】《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指出:全球核電已過高峰,佔比逐年下降,再生能源大幅成長超越核電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23/03/29

《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2)報告摘要的中文版發布,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取得授權翻譯,並邀請學者針對報告提出觀察評析。這份國際報告藉由分析全球核能產業長期發展的實際數據,指出全球核電已過高峰,發電佔比逐年下降,再生能源大幅成長已超越核電。而在烏俄戰爭爆發後,更以專章報告呈現戰爭之於核電的具體挑戰與危害。

《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自1992年起至今每年針對世界各國核電廠的運轉狀況與全球核能產業趨勢進行分析,以完整客觀、具有公信力的資料分析著稱,報告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共同撰寫,包括擔任全球多國政府能源政策顧問、來自法國的國際能源與核電產業專家-麥可施耐德(Mycle Schneider)、英國倫敦獨立顧問-安東尼·弗羅格加特(Antony Froggatt)、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前副主席-鈴木達治郎(Tatsujiro Suzuki)等人,去年10月於柏林發佈英文版,綠盟取得報告團隊正式授權發布繁體中文版摘要,並從核電在全球電力佔比數據、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現況、戰爭對於核電的危害、核電對比再生能源發展趨勢等資訊,提供給關心能源議題的社會各界參考。

全球核電佔比逐年下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林正原研究員說明,報告指出核電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在1996年達到高峰17.5%後便一路持續下降,至2021年僅有9.8%。是核電佔比40年的新低點,也是首次低於10%。2021年核電發電量雖然增加3.9%,不過仍然略低於2019年的水平,在扣除中國核電成長後的全球核電發電量僅增加2.8%,約當於2017年的水平。

截至2022年7月1日止,有33個國家或地區運轉共411座反應爐,較《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的統計減少4座,與1989年相比減少7座。和2002年高峰的438座,更下降27座。在2022年中,全球共有53座反應爐正在興建中,遠低於1979年的興建高峰234座、也與近十年內的高峰2013年少了16座,其中甚至有5座機組興建計畫後續遭到放棄。

除此之外,全球運轉中的反應爐,至2021年中平均機齡已達31年。其中有270座反應爐運轉已達31年以上,另有105座反應爐已運作超過41年,數量佔五分之一。報告更預測,從2024年開始全球反應爐數量加速下降,這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十年興建中的反應爐多有延遲。

報告也指出在過去的20年,全球共關閉105座機組和啟用98座機組,關閉的反應爐越來越多,但新增的部份主要都是在中國,近20年中國是核電成長的主因,但世界趨勢還是以減少核電為主流,所以全球核反應爐裝置容量在2018年達到高峰396.5GW後,在2021年只剩364GW,相比減少32GW。

另外,對於正在興建的53座反應爐,自動工起計算的平均時程為6.8年,15個國家中至少有10 個國家,興建中的所有反應爐都經歷為期一年的延宕。正在興建中的反應爐至少有一半(26座)遭遇延宕,其中14座的延誤次數增加,另有2座則於過去1年中首次出現延誤。

針對日本也核能復興的說法,報告出示真實數據顯示駁斥。自發佈《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以來,有一座反應爐自長期停機後重啟。核電的發電量增加了42.2%,卻只提供日本7.2%的電力。在10座獲得重啟許可的機組中,到2022年7月只有7座在發電。報告還指出,北海道的地方法院基於擔憂用過燃料棒的儲存安全和海嘯防護的水準,做出一項史無前例的判決,禁止該島上僅有的3座反應爐重啟。

這與核災前日本有54座反應爐在運轉,發電佔比高達30%的情況呈現天壤之別,且至今日本決定廢爐除役的反應爐數量高達27座,遠多於通過重啟申請的10座,顯示日本的核電在短期內都難以回到核災前的榮景。

綜上所述,核電在全球逐漸被淘汰,核電廠也面臨高齡化,將會陸續除役。同時在新建核電廠速度比不上的情況下,全球將在2024年後,核電廠數量更會繼續減少。

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專章  戳破SMR不切實際

地球公民基金會蔡中岳執行長指出,近期台灣從工商大老、名嘴、政治人物都吹起了一股「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 SMR)討論潮流,卻從未針對這項核工業的產品,務實探討市場、技術可行性以及要付出的成本,在未經檢驗下更成為擁核陣營刻意漂綠的說詞。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從2015年起,開始追蹤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發展,指出過去數年SMR並沒有取得重大進展,且有證據表明SMR可能面臨重大的經濟挑戰。

報告評估各國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的發展狀況與前景,這並非是新的技術,事實上長期面臨進度延宕及高額成本追加,例如阿根廷、中國,歷經多次延誤,至今仍未發出一度電,而有些國家是只聞樓梯響,如加拿大是遲遲沒有獲得足夠的資金,目前尚未有任何設計呈送安全機關審查,更遑論獲得認證。法國雖宣稱要投入研發,但只有10到15名工程師正在投入初期設計,法國電力公司EDF明言該計畫並非當務之急。印度從1990年代開始就說要做,但施工卻幾經延宕,於2022年初宣布「業已完成反應爐核發許可前的設計安全評估」。韓國聲稱設計於2012年獲得安全機關的批准,不過卻一直未能獲得訂單。據報導,其他多項設計仍處於很早期的發展階段。

俄羅斯有2座在駁船上的SMR,但2021年的負載因數僅為44.7%和18%,營運不佳難以作為商業應用。英國也是最近熱門討論的焦點,因為其設計公司是勞斯萊斯,但他們設計的尺寸是470MW的反應爐(超出一般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所定義的300MW的尺寸限制),資金始終募集不足原定目標金額。

美國則是另一個焦點,過去曾有許多公司想投入SMR的產業卻失敗收場,能源部已於SMR耗費超過12億美元,並宣佈未來10年內再進一步撥款,金額可能達到額外的55億美元。然而,尚未有任何一座開始施工興建,西屋公司的總裁曾在宣布其SMR計畫失敗的時候說過:「SMR的問題不是技術,也不是建設,而是沒有客戶」。如今看來,技術跟建設也是大問題。美國目前進度最快的,僅有NuScale的一款設計取得最終的安全評估報告,不過因成本過高而導致電力收購不順利,成本估算(包括融資)已驟增至53億美元。

與此同時,SMR的發電成本仍高於再生能源,根據NextEra Energy(能源公司)的預估,SMR的成本是105-135美元/MWh,相比下來,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的成本分別為25-32美元

/MWh和32-37美元/MWh。若使用SMR來作為平衡再生能源的間歇性,每單位發電成本可能會變得更高,而且由於SMR已經像大型核電廠一樣受到工程延誤和成本超支的影響,即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SMR也無法符合經濟效益。

最後,202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期刊,指出:「大多數SMR的設計會增加核廢料的體積,產生的核廢料會是傳統核電廠的2到30倍」綜上所述,SMR的技術可行性仍在發展中,有許多國家持續延宕中,經濟效益也不佳,在電力市場上更沒有競爭力。

核電與戰爭專章 核安的多重間接威脅

今年度報告首次以專章呈現核電在面對戰爭下的威脅,核安在戰時所遭遇的多重間接威脅及核電廠的特殊弱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來數起前所未有的事件,包含在大規模戰爭期間運作商業核電廠、商業反應爐的所在地遭受砲擊、敵軍佔領核子設施,乃至於反應爐在物理威脅下運作。再次印證,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考慮過如何在戰爭中運作。

中研院社會所彭保羅副研究員表示,面臨戰爭威脅的台灣,最近有人說如果中國以封鎖來逼迫台灣投降,台灣會面臨能源短缺,所以要延役核二和核三,關心台灣的國防問題值得尊敬,也可以討論,但是這個說法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基本上核電廠是最危險的發電技術,戰爭時風險會更大。

今年的《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給台灣很重要的提醒,報告中提供了「烏克蘭戰爭時間軸」細節分析去年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對烏克蘭核電廠帶來的威脅。世界上從未有核電廠的設計是用於在戰時條件下運轉。除了飛彈和炮火破壞核電廠的危險之外,也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非常擔憂的是燃料池的脆弱,報告指出「關鍵挑戰是使反應爐心和用過的燃料棒在燃料池持續冷卻,即使在反應爐關閉後亦能維持。無法排出殘留的衰變熱可能導致爐心在數小時內熔燬,或在數日或數週內導致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著火,並可能洩漏大量輻射。冷卻需要環環相扣的因素相輔而成,方可提供可靠的電力與水。在戰爭期間,場內和場外既有的問題,乃至於潛在的蓄意和意外影響,皆可能導致電力和供水中斷」。

彭保羅表示希望台灣趕快處理風險最大、輻射量最大的用過核燃料冷卻池,特別是已經容量爆滿的核一、核二廠。燃料池的外洩風險不只是在戰時,如日本福島核災一樣,大地震也會面臨高度風險。乾式貯存相較安全,但未來仍需找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但這不能隨便決定。必須跟全民進行討論後立法處理,希望可以盡快處理這個在我們身邊的核風險。

再生能源使核電式微  不應以核電迷思排擠綠能

報告指出,全球的再生能源有持續的突破性發展。2021年,風能新增裝置容量為92GW,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則增加138GW,此事在達成257GW非水力再生能源併網的全球新紀錄上厥功甚偉。相較於這些數字,核電發電量則淨減少0.4GW。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趙家緯總監指出,在2021年時,全球進入風力與光電發電量超過核能的黃金交叉時刻,且2022年時,由於法國核電機組故障以及歐洲老舊核能機組除役,因此2022年全球核能發電量減少4.5%,再生能源則是增加5.7%,進一步擴大再生能源與核能的差距。且2009年以來,風力與光電成本分別削減72%與90%,核電卻是變貴36%。且依據國際能源總署分析,2050年時核電成本將是風力與光電更將達2.5倍以上。

若要邁向淨零,各項淨零路徑研究均顯示風力與光電才是主要的貢獻者,在2050年時合計占比均要達到70%以上,相較之下核電僅佔8%。且國際能源總署亦提出在先進經濟體將不會有核電機組延役或興建新機組的情形、且新興市場與開發中經濟體中亦建置速度延緩,導致2050年核電占比僅達3%時,仍可藉由加速風力與光電裝設,擴大儲能發展,同樣可讓電力系統去碳化。

結語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崔愫欣秘書長表示,近期擁核陣營不斷宣傳「核能復活」的言論,企圖延長老舊核電,甚至有「工商大老」談及在台灣引進「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從各國發展情形來看,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是否能順利商業化,仍然是未知數,把希望投注在這個未來仍高度不確定的反應爐上,只會拖慢台灣能源轉型的腳步。

再生能源在全球發展越來越好,減碳仍需靠再生能源,核電發展則是日漸衰退,即使仍有國家保留核電做為選項,但也難以達到過去高峰,而對台灣而言,戰爭時期可能存在種種意想不到但足以影響核安的原因,無論是由事故或戰爭衝擊所引發,系統失靈所造成的災難後果卻是殊途同歸,這份報告的核電與戰爭章節於去年落筆時的許多假設,已於幾個月後在烏克蘭戰爭中成為事實,目前札波羅熱核電廠的局勢仍然緊張,因為周圍地區正在軍事化,值得台灣各界注意。

臉書討論

回應

綠能蟑螂橫行 查辦60起 民眾黨炮轟綠能家園淪為黑金家園
2023-03-25 中國時報 楊亞璇、吳敏菁、洪榮志

蔡政府2016年啟動能源轉型政策,但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目標已確定跳票。立法院民眾黨團24日炮轟,民進黨能源政策錯誤,使綠能淪為貪腐溫床、綠能蟑螂橫行。據高檢署統計,2021年至2022年底,短短2年竟已偵辦了60起綠能行賄案。國民黨立委也批,民進黨喊出美好的「非核家園」形容詞,背後卻讓與自己有關係的團體、個人得利,根本趁火打劫。
民眾黨團幹事長張其祿、立委陳琬惠昨召開記者會指出,60件綠能行賄案共羈押18人、起訴66人。立意良善的減碳政策,搖身成為地方黑金政治溫床。有公務員假藉審核權限,向綠能廠商索賄;有地方勢力假環保之名抗爭,藉機勒索,嚴重破壞綠能產業發展。陳琬惠要求,經濟部能源局設置排黑條款,杜絕政治力與黑金介入。
國民黨總召曾銘宗痛批,因為蔡政府嚴重錯誤的能源政策,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的3800億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其中就有500億元要撥補給台電。他指出,台電這兩年恐虧損5460億,500億只是杯水車薪;國民黨團一再要求蔡政府檢討能源政策,但民進黨就是不願意。
張其祿說,「挹注大量稅金、公帑救台電」,「能源不穩及電網韌性不足」、「電網安全堪憂」及「黑金叢生」等問題,都顯示執政黨已為不務實的能源轉型付出諸多高昂社會代價;蔡政府過度民粹,缺少緩衝、漸進、務實的「大綠能」政策,將有「大缺電」的隱憂。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直言,民進黨喊出很漂亮的非核家園,背後卻偷塞私人利益;一方面廢核,卻又用供電不足理由,編驚人預算,以非常高的綠能採購價格,讓與民進黨有關係的人士紛紛投入相關產業,造成綠能蟑螂亂象。
由於風電利益實在太龐大,不少地方陸續爆發收賄弊案。2021年雲林前口湖鄉長林哲凌涉嫌向太陽能光電業者索賄遭起訴,議長沈宗隆也因涉向風電業者索賄日前被押。
還有2018年彰化縣大城鄉綠電工程,前鄉長蔡鴻喜及時任鄉代會主席王宏銘策動抗爭,迫廠商支付1500餘萬元,均判刑定讞。2019年苗栗縣前通霄鎮長陳漢志辦理太陽能光電招租案,向2業者索賄;前三灣鄉長溫志強也涉索賄,陳、溫2人被依貪汙罪嫌起訴。
甚至連文化部公務員也分一杯羹。文化資產局祕書室主任兼專門委員蕭銘彬,在2017、2018擔任文資局古物遺址組水下文化資產科長、文資局祕書室事務科長期間,在承辦離岸風電環評等案,利用職務向風電商索取回扣,每案不法利益從95萬至105萬元不等,日前遭彰化地院依貪汙罪判3年8月徒刑。
綠能蟑螂賺飽飽,民眾卻要面對4月電價調漲,荷包大失血。國民黨批評,蔡政府是將台電虧損的黑洞轉嫁給民眾。監察院日前表示,將針對台電虧損啟動調查。國民黨呼籲監察院,要查就不要打假球,應徹查幕後原因是台電造成、還是幕後黑手就是蔡政府。
張其祿指出,政府推行光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用地,本身就是特許經營事業,不但補助建設,還可將電以高額價格回賣台電公司。今年1月台電購入1度風電要花7.14元、購入1度光電要花4.87元,遠高於平均發購電成本,也造成台電虧損。而綠能產業「超額利潤」變成一塊「肥肉」,各方紛紛爭搶,「綠能家園」儼然淪為「黑金家園」。

「李遠哲打臉蔡英文」他2024慘了?吳子嘉1句話斷言結局
2023-03-11 中時新聞網 王柏文

蔡政府以廢核執行「淨零碳排」政策,核二廠將在3月中除役,外界擔憂春夏恐爆發缺電危機。而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日前也指出,「2050年零排碳是不可能的」。因此也有民眾在討論,現在對民進黨2024定於一尊的副總統賴清德若是未來當選,是否會恢復核能發電。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11日就表示「賴清德不可能恢復核電,絕對不敢」,引發討論。
吳子嘉11日在網路節目《董事長開講》中,對於賴清德未來是否有可能恢復核能發電,他強調,「賴清德不可能恢復核電,絕對不敢。而且民進黨的電力政策到目前為止還是混亂,因為民進黨在黨綱裡面對核電還是排斥,不可能。」
針對台灣近年核電廠相繼除役,政府追求廢核的同時,難尋能源替代方案,因而持續使用火力發電。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Maulik Patel日前指出,台灣與英國都是島國,天然資源有限,如想發展再生能源,得投入更多經費興建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等儲電設備。但再生能源發電型態是即發即用,且供電不穩、容量不足,無法作為大量供電使用,台灣企圖以此發展「淨零碳排」政策,極度不恰當。

1218公投》痛批NGO倒戈政府推翻過去價值 民團:藻礁是照妖鏡
2021-12-12 中時新聞網 李柏澔

「2021秋鬥大遊行」今日於凱達格蘭大道盛大展開,秋鬥團體歷時1個月的下鄉行腳拚公投也於今日台北凱道會師。今年公投主題為「反獨裁、護民主、拚公投」。民團人士上台發言表示,很多NGO(非政府組織)從前反萊豬、護藻礁,也要求直接民權公投,結果後來都倒戈執政黨,背棄過去堅守的價值,「藻礁根本是照妖鏡啊!」
秋鬥行腳隊伍走完屏東到台北的400公里,回到凱道會合,並與所有團體、政黨大合唱藻礁之歌。凱道由百人排出「YES TW」和投票符號的字,以及「藻礁永存」四個字,遊行民眾走過網軍大道,象徵終結網軍霸凌。
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理事長陳致曉表示,四個公投中,護藻礁、反萊豬和土地運動經歷的程序不正義完全相同。很多NGO從前都是反萊豬和護藻礁,也主張透過公投展現直接民意,後來都跳到對面了,可見藻礁是面照妖鏡。
陳致曉指出,台灣反核運動30幾年,但從未有任何一次主張必須要消滅生態。也因為破壞藻礁違反民進黨的黨綱,所以現在民進黨惡劣的把反核和藻礁綁在一起,「民進黨不想調高工業用電的價格,難道是怕資本家付不起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不想改善台灣電力的管理,所以才這樣操作公投。許多反核人士也跟著政府,推翻自己過去堅稱台灣不缺電的說法。」
陳致曉說,很多台派人士對這次公投有很多困惑,過去認為支持民進黨才是台派的作為,但有朋友說他們支持的是過去的民進黨,「那你就應該根據民進黨過去的價值來投票。」政黨應該是人民實現價值的載體,主體仍然是人民,但今天載體反過來想要控制我們。這次公投不是環保對環保,更不是藍綠對決,而是公民與鞋子(政府)的鬥爭,鞋子不好就該丟掉。
醫師蘇偉碩強調,政府必須依法治國。如果公投案通過,政府卻不依法辦理,那就是政府違反了法治國家的基本憲政秩序。帶領政府公然違反憲政秩序的政黨,就是違憲的政黨。
秋鬥發言人李建誠表示,台灣民主得來不易,這次看到執政黨失去了理想、放棄了進步價值,而公投是人民作主、不是民進黨當家作主。

愚人節必看?!鄭麗文起底蔡英文「8大金句」網讚爆
2023-04-01 中時新聞網 于川

今天是4月1日愚人節,國民黨立委鄭麗文發文提到,在民進黨執政下,總共不知道聽了多少愚人節笑話。此外,她還整理出總統蔡英文歷年8大愚人節金句。
鄭麗文今日在臉書整理出蔡英文過去的金句:
1.2009年,蔡英文批評前總統馬英九的ECFA政策是「糖衣毒藥」;結果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對中國貿易依賴度年年提高。
2.2015年,蔡英文提出能源政策時宣示,「我向大家保證,民進黨執政之後,絕對不會缺電」;沒想到執政一年就發生815全台大停電,去年還有303大停電。
3.2015年,在《時代雜誌》的專訪中,蔡英文說,「台灣需要一個新模式」;結果,沒想到台灣在防疫上跑出了新台灣模式。
4.2016年,蔡英文在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會提到,「你要說民進黨只有一個派系的話,我承認這個派系就叫做人民」 ;鄭麗文質疑,確定不是賴系、英系、新潮流嗎。
5.2017年,正在出訪中的蔡英文,和媒體談到一例一休,要勞工「自立自強」;鄭怒嗆,還敢說勞工是自己心裡最軟的一塊。
6.2018年,普悠瑪翻車事故,蔡英文表示,「台鐵的改革沒有上限。對於我宣示的每一件改革目標,我只接受一個結果,就是改到好為止。」2021年,太魯閣號事故,蔡提到,「不要懷疑政府改革的決心」;鄭麗文狠酸,「不要懷疑政府OO的決心」是小英字句模板?
7.2022年發生台南奪槍殺警案,蔡英文表示,「政府維護治安的公權力,絕不容許任何挑戰。」結果外役監逃脫事件仍層出不窮。
8.2023年,蔡英文啟動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途中過境紐約,說「台美關係前所未見堅實」;對此,鄭麗文嘲諷,蔡英文出訪前,美國還取消總統簡報、還說不會安排行政部門官員和她碰面。
鄭麗文最後總結:「蔡英文的金句族繁不及備載!」並嘲諷:「相信民進黨開的玩笑,大家都沒有聽見!我們深信民進黨以後不會再空口說白話了吧?」
對於鄭麗文的PO文,網友也相當認同,留言「臺灣,每天都是愚人節」、「支持鄭委員正義之聲」、「騙天騙地騙神民,詐騙集團」、「愚民節」、「用愛發電」、「可惡的謊言」。

睽違16年!「這國」核電廠啟用 驚人發電量打臉蔡政府
2023-04-17 中時新聞網 王柏文

芬蘭最大的歐基洛托核電廠3號機(Olkiluoto 3)於16日開始正式運轉。基洛托3號機是芬蘭全國的第5座核反應爐,採用3代改進型-歐洲壓水反應爐(EPR),功率達到1650百萬瓩(GW),躍升為歐洲發電力最強的核電廠,其供電量占到芬蘭的14%。對此,就有臉書粉專狂酸蔡政府,直呼「芬蘭真是太落後了,居然蓋了全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引發討論。
路透社(Reuters)15日報導,OL3的營運商芬蘭電力公司TVO(Teollisuuden Voima Oyj)是由芬蘭公用事業Fortum和一個由能源和工業公司組成的複合體所擁有,這座反應爐預計可滿足芬蘭約14%的電力需求以減少從瑞典和挪威進口的需求。基洛托3號機是芬蘭全國的第5座核反應爐,採用3代改進型-歐洲壓水反應爐(EPR),功率達到1650百萬瓩(GW),躍升為歐洲發電力最強的核電廠,其供電量占到芬蘭的14%。
OL3反應爐是芬蘭40多年以來的首個新建核電廠,也是全歐洲睽違16年來的新建核電廠,於2005年開始建設,原本預計4年後投入運營,卻遭遇一系列技術問題而推延。
臉書粉專《政客爽》今(17)日PO出一篇「芬蘭真是太落後了,居然蓋了全歐洲最大的核電廠」的文章狂酸蔡政府:「反觀我台灣,就是跟世界不一樣,我們用肺發電、犧牲國安發電。」該粉專更直呼:「當世界要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我大台灣就是要逆風而行,發電就是要靠別國的天然氣。民主進步黨執政就是最喜歡跪在地上看別人臉色。」
此篇文章一發出,立刻引起大量網友熱烈討論,紛紛留言表示:「芬蘭這個國家真聰明」、「塔綠斑:不爽就滾去芬蘭啊」、「民進黨不倒,台灣天然倒」、「用來打臉民進黨」、「我們都相信:民進黨會啟動用愛發電廠」、「完全打臉反核人士跟民進黨」。

好高騖遠的淨零戰略
2023-01-08 中國時報 吳珮瑛/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2030年減碳目標為24%正負1%,以期台灣於2050達淨零目標;共提出12項關鍵戰略。以下針對風電/光電再生能源、自然碳匯、前瞻能源、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節能、淨零綠生活7項戰略提出看法。
首先,既為戰略,表示是為達成淨零的各種作法(因),而達淨零後則處於一種新生活模式(果)。就個人而言,為節能或可睡樹下或戶外、靜待徐徐涼風(因),養成習慣後、此後大街小巷夜間10點即禁止汽機車行駛,因為已進入馬路即床鋪的淨零綠生活模式(果)。是因或果不清楚,人們如何依循?
又關於自然碳匯戰略,算算就知可減溫室氣體(GHG)多少二氧化碳當量(CO2e)。最新資料顯示全台排放CO2e約2.9億噸,自然碳匯之一的森林一年可吸存碳匯約0.22億噸CO2e,這也是林業界及企業界期待種3、5千棵樹抵碳權,一則豁免林業部門為減碳傷腦筋,企業也有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之名。試想台灣已有約60%面積覆蓋在林地上,加倍面積就是換取另一個0.22億噸森林碳匯,如範圍擴大到他國種樹也可當台灣「減碳業績」,台灣出口實體產品已常有紛爭,看不到摸不著氣體爭議恐更難免;遑論汪洋一片海洋碳匯如何與他國切割,地狹人稠水泥鋪滿地又有多少土壤碳匯?
再者是風電/光電再生能源,努力6年才勉強占了所有能源6%,如果再加上地熱及水力,台灣這類能源在最新年僅占全部能源約10%,野心勃勃設一個全部再生能源2030年達27%-30%目標,表示自2023起每年要增長約2.5%。地熱及水力應無伸展餘地,因此,僅能全部押寶再生能源,不知相關單位預計多少良田、魚塭、濕地將披上太陽能板?
根據世界能源總署資料,台灣最新2020年的煤、油及天然氣化石能源對比風、光、水、地熱、生質能及核能等綠能為89.33%比10.07%,這其中尚且包括7.69%核能,非核果真施行,台灣如何乾坤大挪移將比例在10年後轉為70%比30%?
至於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既非節能、更非不用能源,是他人轉換能源形式供運具使用者運用。終究要問、他人轉換何種能源、能源結構為何?運具使用者不加油、是他人燒油燃煤轉換成電由你隨意充,GHG會減少嗎?
最後,抽象空洞的前瞻能源,乃開放式的等待填補任何能源類型;而不為台灣掌握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等技術,想必更不知效果,僅是為湊滿一打戰略項目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