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藥癮者復元之路,還差一哩路 ─呼籲藥癮治療性社區應整合納入司法戒治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22/12/09
資料來源: 

台灣露德協會附設朝露農場藥癮治療性社區於7日在台中舉行「藥愛減害復元耕心歷程與展望」成果發表會,邀請全台藥癮治療性社區代表及醫療、公衛、司法、學術、社政及勞政等戒癮資源網絡單位近百位助人者參與,熱烈討論如何讓藥癮治療性社區成為藥癮者緩起訴多元處遇的選項之一。

 

治療性社區戒治成果顯著,卻未納入司法戒治選項

 

朝露農場藥癮治療性社區111年共協助38位藥癮者及其家庭邁向復元,其中四成(15位)由露德協會藥癮社區照顧社工邀請、另外四成(15位)是藥癮者本人或藥癮家屬主動前來求助;近二成(7位)是醫療院所及友好民間機構轉介,而透過司法機關前來戒治者僅一位。在戒治成效方面,朝露學員在參與多元專業的處遇課程後,在「主動修復與家人的關係」、「換位理解他人的感受與想法」、「尊重不同的意見」,以及「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與行為負責」等復元指標上達到高度療效;在「瞭解藥物對自己身心的傷害」、「習得減害的思維與運用決策平衡分析以緩解用藥渴癮」也有不錯的效果。

 

台灣昔日以司法戒治為主要防治策略,朝露治療性社區研究專員陳政隆提到,目前治療性社區並非司法戒治上既定的合作資源,現有的緩起訴戒癮治療對於非法精神作用物質依賴較高的用藥者處遇效果有限,用藥者幾次無法配合戒癮治療後,會被要求進入勒戒所,然而許多藥癮者表示,強制司法勒戒規訓效果雖高,但易形成負面自我評價。針對已經在治療性社區獲得跨專業處遇的用藥者,卻因司法戒治未納入治療性社區資源,迫使戒治過程恐遭中斷,阻礙藥癮者復歸之路。

 

制度逐步改革,雖已瞥見多元處遇視角,仍需加速對話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黃介良主任回應:「要讓治療性社區納入目前司法既定制度,一來目前各單位治療原則不同,可能都還要慢慢溝通;其次,這一兩年制度上有一些突破,部分地檢署開始與治療性社區簽約合作,但都還是個別性的,我們希望有機會是更多的治療性社區可以納入,讓那些已經三緩、四緩(違反緩起訴)以上在社區真的已經沒有合適治療資源的個案,在入監前還有一個選擇,這也是個案的權利。最後,在制度上,因為這需要專業醫師的評估才可行,但因為現在仍沒有共識,表單上沒有治療性社區的選項,醫師也沒辦法勾選。近期在中部地區有討論是否可以在緩起訴的表單上加入『長期居住型的社區』,這樣才有辦法跟醫師說明是什麼條件可以勾選,也才能宣導衛教。」

 

台中檢察分署林宗材主任觀護人則從毒品危害條例的沿革闡述目前制度上逐步的改革,讓更多元的治療模式可以納入,協助用藥者復元並回歸社會。早期並沒有認為用藥者是病患的思維,純粹僅用處罰的方式;直到民國87年之後才開始有醫療的模式加入。從肅清煙毒條例修法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加入了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但必須在觀察勒戒處所執行,還沒有延伸到社區;直到民國97年後法條才加入緩起訴戒癮治療及醫療模式。民國109年後才又加入認定治療及實施辦法的細部規定,並有了多元處遇。治療性社區及其他處遇模式也開始成為緩起訴戒癮治療可以轉銜的資源,並以是否有醫療需求區分用藥者後續的轉銜工作。因為現在藥癮防治採從寬處遇,如果用藥者能選擇在社區自主活動,通常選擇治療性社區的機會不大,未來可能先從已經無法再緩起訴的用藥者開始嘗試轉銜到治療性社區,但都還需要溝通嘗試。

 

制度應更完善,創造社會安全不漏接的服務網

 

與會的利伯他茲治療性社區代表束連文醫師在會中談到,目前台灣治療性社區已經開始提供各種模式的服務,但制度配套還沒接上,因為目前地檢署並沒有開放藥癮者可以自己找想要戒癮的單位並由他們核准,所以只能仰賴地檢署自找指定合作單位。現在雖然有多元處遇的戒治建議,但需要遇到友善的檢察官,才較有機會開啟合作可能,並且非每個地檢署都已經意識到此合作契機。因此,建議治療性社區也要思考提供藥癮者法律方面的協助,以減少處遇過程可能造成的傷害或維護當事人權利。

 

露德協會徐森杰秘書長最後呼籲,希望司法戒防治的多元處遇制度,能納入治療性社區資源為選項之一,讓醫師評估適合進入治療性社區的藥癮者,可以鑑請地檢署進行轉銜,而目前實務上也因為個案的需求,各單位與地檢署也開啟溝通,開始了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希望從實務上積極反應民眾需求,以及制度上應有所回應,讓需要戒癮治療的藥癮者能被各個網絡單位接住,順利接受治療並有機會盡早邁向復元以復歸社會。

 

補充資料:

朝露農場治療性社區網站:https://www.chaolu.org.tw/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