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週】全美最大校園罷工
加大學生工 悲訴貸款賣血付房租

2022/12/08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在華文閱讀世界裡,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由於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苦勞網「南方一週」專欄,帶你用五分鐘時間總覽世界重要新聞,除特別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方面,也嘗試更多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

「博士後罷工中」標語出現在加州大學校園。(圖片來源:ABC News)

11月14日開始,加州大學 48,000 名學生工展開美國高等教育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工行動。工人在加州大學十多個校區設置封鎖線,他們的罷工行動迫使課堂被取消、實驗室被關閉,作業與測驗也無人批閱。加大學生工抗議低薪令他們無法在加州這個全美房租次高的州生活。儘管罷工行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校方同意為博士後學者與學術研究人員加薪,但是工人決定繼續罷工,為佔工會 3/4 的研究生工人爭取公平契約。

根據美國工運媒體「勞工筆記」(Labor Notes),在高通膨與全國住房危機的背景下,加大學生工要求生活工資、通勤津貼與工作保障,並且增加對雙薪家庭與國際學生的支持。

罷工中的加大學生工共計 48,000 人,大致可分為研究生工人、博士後學者,以及學術研究人員三類,其中為數 36,000 人的研究生工人是罷工行動的主體,博士後學者與學術研究人員共計約 12,000 人。加大學生工隸屬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10 月底,工會舉辦罷工投票,共計 36,000 名工人參加,最終以 98% 贊成票的壓倒性比例,授權工會發動罷工。

在教學任務方面,研究生工人承擔七成的工作量,指導學生、與學生開會,並且批改測驗。研究人員則撰寫補助計畫申請研究所需的捐款。但是,這群負責大部分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加大學生工,其薪資卻無法支持他們在加州生活。根據 UAW 針對會員的調查,92% 的研究生與 62% 的博士後學者表示房租負擔沈重,即租金支出佔每月收入的30%以上。平均而言,研究生工人的住房支出,超過其每月淨收入的一半。

根據「世界人口評論」網站(World Population Review),加州平均租金是全美第二高,每月為 1,844 美元,租金中位數則為每月 3,000  美元。根據工會,研究生工人的一般年薪是 23,247 美元,換算月薪每月僅約 1,900 多美元。罷工期間,加大學生工分享自己以車為家、當沙發客、每日通勤數小時,甚至貸款賣血應付開支的血淚故事。

加大學生工罷工要求合理報酬,他們希望為所有研究生工人爭取最低年薪 54,000 美元、博士後學者最低年薪 70,000 美元,此外學術研究人員加薪 14%,並且根據生活成本調整。除了合理報酬,工人也爭取對雙薪家庭提供更多支持,他們要求 2,000 美元的育兒津貼、補助幼托與被扶養人醫療保險,以及更多的有薪育嬰假。工會希望這些訴求可以減少主要照顧者(其中絕大部分是女性)被迫離開學術工作的情形一再發生。

現年 39 歲、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麥基翁(Daniel McKeown)在加大從事博士後研究員工作,撫養兩名小孩的他在接受英國《衛報》時表示,歷經 5 年的研究生生活後,最終累積的竟是超過 10 萬美元的債務。麥基翁表示,教學助理的工作佔據他大部分的時間並已影響他從事研究,但他獲得的報酬卻低到他不得不貸款維持生計。由於學術工作難以為繼,麥基翁的許多同事們被迫離開校園,前往微軟等企業尋找薪資更高的工作。

加大洛杉磯分校社會與基因研究所博士後學者戈夫(Anne Le Goff)接受工會採訪時表示:靠博士後薪資養家活口幾乎不可能。「我的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前班,每月必須支付 2,591 美元的學費,這筆支出佔據我工資的 85%。」

罷工第一週,行動關閉了課程與實驗室,5,000 多名加大學生工在柏克萊分校校區集結,遊行至校長德雷克(Michael Drake)價值 650 萬美元的豪宅。11月底,罷工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功,工會的學術研究人員與博士後談判單位與加大校方達成初步協議:在博士後學者方面,加薪 20 至 23%,最低工資將從 55,000 美元增加至 70,000 美元。有薪育嬰假從原本 4 周增加至 8 週,此外每年還有 2,800 美元的育兒津貼。學術研究人員也可望獲得 29% 的加薪與 8 週的全薪育嬰假。

顯然校方正對罷工工人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並對佔罷工主體的研究生工人採取強硬路線。但是工會已表示罷工行動將持續,聲援 36,000 名研究生工人,至今校方未對研究生工人的訴求提出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罷工也要求增加對國際學生的支持,要求取消州外居民附加學費。州外居民附加學費是對加州以外學生徵收的額外學費,每年 1 萬 5 千美元。由於美國其他州學生只要在加州居住一年即可註冊為加州居民,所以實際上被認為是對國際學生的歧視性條款。

特約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