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出迷航:俄烏戰爭 1》為什麼媒體聚焦烏克蘭,卻忽視世界各地衝突?

2022/03/19
MintPress News 特約撰稿人
譯者: 
苦勞網特約翻譯

【編按】自俄國總統普丁一個月前宣佈揮軍烏克蘭後,俄烏戰爭已成為近期最受媒體矚目的國際事件。根據統計,在戰爭首週,美國五大主流媒體以每半小時的速度,頻繁發佈報導。在過去,苦勞網南方國際專欄已翻譯許多文章,說明媒體如何設定讀者觀看特定事件的框架,或是淪為執政者速記員。鑑此,南方國際團隊策劃「駛出迷航:俄烏戰爭」專題,企圖釐清爭議,以知識為基礎,在主流媒體茫茫資訊中,標誌一條反戰的航道。

原文標題 "It's Different, They're White: Media Ignore Conflicts Around the World to Focus on Ukraine",刊載於美國獨立媒體 MintPress News。

【駛出迷航:俄烏戰爭】

  1. 為什麼媒體聚焦烏克蘭,卻忽視世界各地衝突?
  2. 為什麼俄羅斯無忌國際法執意侵烏?
  3. 為什麼全球南方國家拒絕在西方與俄國之間選邊站?
  4. 為什麼制裁傷害俄羅斯人民卻仍無法止戰?

我們生活在危險的時代。激烈的軍事行動正在世界各地發生。就在今年(2022)2 月底,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大規模軍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對葉門進行數十次襲擊;以色列對敘利亞啟動一波致命的導彈攻擊;美國則對索馬利亞重啟了轟炸行動。

上面這 4 起致命事件同時發生,但是從媒體報導看來,很多人甚至很可能沒意識到後面 3 件事情。MintPress 針對 5 家主要西方媒體的一項研究發現: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獲得壓倒性的關注,而其他事件即便被提及,也很少得到報導。

在 2 月 21 日 至 2 月 27 日的一週內,福斯新聞(Fox New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CNN、MSNBC 總共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表了近 1,300 篇個別報導、對敘利亞襲擊 2 篇報導、索馬利亞 1 篇、沙烏地主導的葉門戰爭則一篇也沒有。

這項研究的數據收集自《Factiva》新聞資料庫,然後與各新聞媒體網站的搜尋結果交叉比對,並且透過 Google 精確搜尋進行核對後,生成最終的總數。下圖顯示了那 7 天新聞報導的差距。

這 5 家媒體共同發布了 1,298 則關於烏克蘭的報導,這代表納入研究的這一週,每家媒體大約平均每小時出刊一則報導。《福斯新聞網》發佈最多,共 308 則,約莫是每 30 分鐘一則。而這幾家媒體之間的報導數量則無顯著差異,它們的頭版與社論欄位都被烏克蘭的頭條新聞所佔據。相反地,只有《紐約時報》提及了索馬利亞空襲,而《華盛頓郵報》是唯一一家報導了對敘利亞的攻擊的媒體。福斯新聞、CNN 和 MSNBC 則根本沒有報導這些其它國對國的攻擊事件。

當媒體開始反戰

儘管事前一再提出警告,多數烏克蘭人仍然對於戰爭發生感到震驚。在衝突前夕,只有 42% 的烏克蘭人認為可能開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人則批評了開戰可能性,稱西方國家的「恐慌」破壞了烏克蘭的國家穩定。

俄羅斯軍隊佔領了烏克蘭很大一部分的區域,攻下關鍵目標。然而,它也使西方國家團結反對該行動,做出嚴厲而明顯堅決的回應。除了將俄羅斯逐出全球支付系統 SWIFT 外,幾個北約國家,包括先前較為中立的法國和德國,都向烏克蘭運送了武器。澤倫斯基也簽署了加入歐盟的申請。在俄羅斯境內,政府的行動引燃了全國的抗議活動,其中許多抗議遭到警方鎮壓。

媒體對此新聞之重視的一個跡象,是《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社論數量。社論是資深員工共同撰寫的文章,針對重要議題發表共同立場,而此立場也對未來報導起到指導性的作用。《紐約時報》那週發表的 4 篇社論中,有 3 篇是關於烏克蘭的。他們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令人困惑的侵略」,以及他「認為烏克蘭本質上是俄羅斯之附屬物的那種排外、帝國主義、判斷失據的觀念」。同時,《華盛頓郵報》對此主題發表了 6 篇個別的社論,每篇都譴責普丁並讚揚總統拜登的領導能力。

對暴力的全然拒絕讓許多人耳目一新。「所以這就是企業媒體反戰時的樣子。」媒體監督組織「公平精確報導」(Fairness and Accuracy in Reporting)創始人傑夫.科恩(Jeff Cohen)寫道:媒體業堅定地支持了幾乎所有美國近來涉入的衝突。

看不見的葉門

相比之下,媒體上幾乎看不到沙烏地聯軍對葉門的最新攻擊。根據聯合國難民署,這項軍事行動已造成世界上最嚴重的人道危機。這場長達數年的戰爭最近愈演愈烈,2022 年 1 月是自 2014 年開戰以來平民傷亡最慘重的一個月份。

2 月 21 日,無國界醫生組織報導了沙烏地聯軍轟炸在葉門西北部的哈傑省(Hajjah),殺害了一些平民並造成更多人受傷。同時,戰機重擊了沿海城市荷台達(Hodeida)。隔日,空襲和導彈擊中了焦夫(al-Jawf)、馬里卜(Marib)、塔伊茲(Taizz)、和薩達(Saada)等省份的住宅區。

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天,葉門全國遭到 37 次空襲,主要在哈傑和貝達(al-Bayda)。隔天,沙烏地聯軍也使用重型火砲攻擊薩達,殺害至少 6 名平民。現在薩達已成為流血事件的中心了。沙烏地在 1 月向該地的拘留所投擲雷神公司製造的雷射導引炸彈,造成 91 人死亡與數百人受傷。

這只是暴力的冰山一角,在西方世界並不容易獲取這些資訊。在星期四至星期五的 24 小時內,聯軍被指控在 147 處不同的場合與地點違反了停火協議。

福斯新聞、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或 MSNBC 根本沒有報導這些最新的攻擊事件。葉門從來不是一場美國媒體感興趣的戰爭。事實上,MSNBC 在一週內對烏克蘭的深度報導也比葉門自 2014 年以來的衝突要多。

事實就是如此,儘管已有數十萬人死亡,截至 2021 年年底,聯合國估計死亡人數已達至少 377,000 人。此外,美國是此暴力的直接參與者。MintPress 最近的研究顯示,美國向沙烏地阿拉伯已出售至少價值 280 億元的武器,並且為利雅德提供軍事和外交上的訓練與支援,以幫助聯軍繼續殺戮。

《華盛頓郵報》對葉門有一些報導。然而,它全集中在葉門對沙烏地阿拉伯及其同盟的侵略,將後者視為受害者。這包括一篇文章關於美國如何對所謂的「胡塞叛軍」實施新的制裁,以及一則新聞關於低技術無人機對沙烏地機場的攻擊,其中還指出:「過去幾個月來,在馬里卜省戰略城市的戰鬥已增加了胡塞對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的攻擊」。《華盛頓郵報》沒有告訴讀者的是:馬里卜不在沙烏地阿拉伯或阿聯酋,而在葉門。這項事實破壞了關於誰是侵略者的敘事(在葉門國內,許多人認為把這個握有實權的政府稱為「胡塞」,是為了貶損和使其失去合法性;他們把該政府視為許多不同團體結盟成的政治團體「真主虔信者」(Ansar Allah),而不是「胡塞叛軍」)。

在葉門首都沙那,孩童們站在被沙烏地聯軍空襲的廢墟之上。(圖片來源:MintPress News)

索馬利亞打哈欠、敘利亞聳聳肩

上週,美國對索馬利亞這個非洲第二窮國恢復轟炸行動。軍方使用死神無人機,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Mogadishu)附近進行空襲。週二的這場襲擊也未能在媒體上引起波瀾,儘管軍方發佈了相關新聞稿。5 家納入研究的媒體中,僅《紐約時報》有報導,發表了一則標題為「美國自 8 月以來在索馬利亞發動第一次空襲」的新聞。遠不及對待普丁那般譴責行動是令人困惑的侵略,副標題立刻為其辯護,聲稱「此襲擊是以攻擊了索馬利亞安全部隊盟軍的青年黨(Al Shabab)軍隊為標的」。因此,對世界另一端的國家進行無人機空襲,被認為是必要的、防禦性的舉措。事實上,《紐約時報》甚至針對這次襲擊,加入了「共同自衛」這個詞彙。另外兩篇《紐約時報》中的新聞綜述,以單一個句子(附上這篇報導的連結)提及本次襲擊。這就是報導的程度。

與此同時,以色列繼續升級對敘利亞的攻擊。大約在 2 月 23 日凌晨 1 點,它從戈蘭高地向敘利亞西南部的庫奈特拉省(Quneitra)發射了導彈(以色列自 1967 年以來一直佔領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隔日,它對大馬士革發動一次導彈攻擊,殺害了至少 3 名駐紮於首都郊區的士兵。作為一種辯解,以色列聲稱敘利亞軍隊一直跟真主黨(Hezbollah)合作,並在敘利亞西南部投放傳單宣傳此一論斷。近幾週,以色列軍隊已打擊大馬士革數次,據傳它的戰機闖入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領空。

在這些違反國際法的行動中,以色列得到了美國的幫助,美國提供以色列每年近 40 億元的軍事援助。美軍目前佔領了敘利亞的重要區域,包括東北部的產油區,並不斷配合它們的以色列盟軍行動。

唯一報導這些行動的媒體是《華盛頓郵報》。但儘管如此,它只是重新刊登了兩篇來自《美聯社》通訊社的枯燥文章,並無新增評論或背景。因此,這些攻擊被視為幾乎不值得關注的尋常事件。

以色列坦克在被佔領的戈蘭高地巡邏。(圖片來源:MintPress News)

「文明國家間的第一次大戰」

不只是報導數量上的明顯差距,報導語氣與觀點也呈現巨大差異。媒體上綴滿俄羅斯侵略目標的圖片。第一次,我們被邀請以受害者的角度來觀看戰爭。尤有甚者,新聞報導並非平鋪直敘與實事求是,而是情緒化且充滿憤怒的。這在報導西方國家發動的戰爭時簡直前所未聞,並且是媒體高層有意識的決定。

例如,在美國入侵阿富汗後的幾週後,CNN 的董事長向全體員工發送了一份備忘錄,毫不含糊地建議他們淡化阿富汗人的苦難,聲稱「過分關注阿富汗的傷亡或艱困似乎有違常理」。雀兒喜.曼寧(Chelsea Manning)和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因發佈美國戰爭受害者的照片而入獄。俄羅斯的受害者卻佔據媒體頭版,甚至以讚許的態度報導烏克蘭平民面對俄羅斯軍隊時製作和使用燃燒彈。

這對巴勒斯坦記者穆罕默德.庫爾德(Mohammed El-Kurd)來說,是種真相大白,他說道:「認識到主流媒體與殖民者政客,居然具有用「佔領」這個詞來描述佔領行為的語言能力,實在是太瘋狂、太超現實了。在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的語境中,為了聲稱要維持某種「客觀性」,這種能力總是缺席的。」他並補充:

「『虛偽』無法充分描述這點。恰當的詞彙是精神病態。他們活在一個平行宇宙,在那兒拿起武器保衛家園的歐洲人被稱為反抗鬥士,而作了同樣該死事情的巴勒斯坦人卻被稱為『恐怖份子』。對於不同人而言,規則也有所差異。」

對許多人而言,這種差別根本就是種族主義。「烏克蘭不是二戰以來最糟糕的戰爭行為。這甚至不是目前正發生的最嚴重的戰役。」斯里蘭卡記者薩馬拉吉瓦(Indi Samarajiva)寫道,並提及敘利亞和葉門:「這只是發生在白人身上最嚴重的。」

毫無疑問,企業媒體上出現了大量的、不經意的種族主義評論。「恕我直言,這裡不像伊拉克或阿富汗那樣,衝突已延燒了數十年。這裡是相對文明、相對歐洲的城市,你不會預期或希望它發生這種事。」《CBS新聞》基輔駐地記者查理.達格塔(Charlie D'Agata)如此說道。

《半島電視台》(Al-Jazeera)英文台主播彼得.多比(Peter Dobbie)作了類似的東方主義式評論,表達他對逃難中的富裕烏克蘭難民的關切,同時也表現出他對同樣情境下的貧窮非白人的鄙視。他說道:

「令人感嘆的是:看看他們與他們的穿著方式,這些都是富裕的中產階級,不是試圖逃離深陷戰事的中東難民。這些不是試圖逃離北非的難民,他們看起來就像住在你家隔壁的歐洲家庭。」

其他人也發表了類似言論。「看見金髮碧眼的歐洲人被殺害,令我非常激動。」前烏克蘭主任檢察官大衛.薩克瓦雷利澤(David Sakvarelidze)在接受 BBC 採訪時這樣說,而媒體並沒有挑戰他的說法。「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這不是一個發展中的、第三世界國家!這是歐洲!」《獨立電視網》(ITV)的記者露西.華生(Lucy Watson)如此驚呼,含淚解釋了我們為何需要幫助這些難民。「他們看起來就像我們。這就是如此令人震驚的原因。」前歐洲議會成員丹尼.康能(Daniel Hannan)在《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中寫道。他補充:「戰爭不再是降臨到貧困與偏遠人口的事物。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每日連線》(Daily Wire)的記者邁克爾.諾爾斯(Michael Knowles)的推特貼文總結了這場漫不經心的偏見之亂:「我剛想到,這是我有生以來文明國家之間的第一次大戰。」

大量媒體人對看到「文明」人處於這種困境表達的震驚,導致一些來自全球南方的新聞協會發表抗議聲明。

「這類評論反映了西方新聞業將世界的一部分──如中東、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的悲劇常態化的普遍化的心理。它將這些人的戰爭經驗非人化、使之成為某種程度上正常且預期中的事物。」阿拉伯與中東記者協會寫道

「以為戰爭只會發生在西方世界之外的想法非常短視。這是對整個人類歷史的嚴重扭曲。不是白人的人們,並非天生就容易與習慣於遭受暴力和苦難。」非洲外國記者協會補充道

哥倫比亞藝術家 Arte Vilu 的壁畫,呼籲停止在烏克蘭、敘利亞、葉門與索馬利亞的戰爭。(圖片來源:AP)

一切取決於是誰受害

儘管種族主義顯然是導致報導數量差異的原因因素,但我們也應該記得當南斯拉夫被轟炸時,卻是受到廣泛的讚揚,儘管南斯拉夫跟烏克蘭一樣是白人國家,主因是當時北約本身就是侵略者。

媒體理論學者長久以來論證:被西方世界侵略的受害者很大程度地被忽略,而西方世界敵國的受害者卻受到鎂光燈的關注。1988年,學者愛德華.赫曼(Edward Herman)與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在他們的著作《製造共識》(Manufacturing Consent)中,發展了「有價值 vs. 無價值的受害者」的理論。他們共同比較了兩起同時發生的種族滅絕事件,一件發生在柬埔寨(美國的敵國),另一件則是由(被美國政府資助與武裝的)印尼軍隊在東帝汶施行。當柬埔寨紅色高棉的殘暴成為全球新聞的同時,東帝汶的種族屠殺也達到高峰,但是主要媒體對後者的報導卻掛零。這個例子與其它例子使他們總結,針對暴行的新聞報導的數量與品質,近乎完全取決於兩種因素:

一、誰是行兇者
二、誰是受害者

如果行兇者是我們的敵人,強調它們的罪行可以獲取政治資本時,則媒體就會將受害者視為「有價值的」──特別是如果受害者親美。然而,若你是死在美國或其盟友的手中,你可以預期得到非常少的媒體同情或報導,尤其如果你是共產黨員、穆斯林,或任何使你不值得媒體關注的其他稱呼。

在烏克蘭的案例中,行兇者是敵國(俄羅斯)而受害者是尋求加入歐盟和北約的親西方政府。然而,在上面詳述的其他三個案例中(以色列襲擊敘利亞、沙烏地攻擊葉門、美國攻擊索馬利亞),侵略者不是美國就是其親近的盟友,而受害者為敵方。因此完全沒有報導。幾乎沒有評論譴責美國的野蠻行徑,也沒有任何建立軍事聯盟來對抗以色列、抑或是接納數十萬名葉門難民的呼籲。

將怒火的開關打開或關掉,是媒體製造商為美國外交政策形成共識的關鍵方式,將特定暴行藏匿在我們的目光之外,並將其他暴行擺在我們的螢幕上。先說明白: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當然應該成為全世界的頭條,受害者應該被哀悼,而行兇者應該被譴責。然而,新聞報導對葉門、索馬利亞和敘利亞的攻擊,與對烏克蘭的攻擊相比,在品質與數量上呈現巨大差距,後者獲得的關注幾乎是其他三件事情加起來的 400 倍,這是媒體選擇性憤怒的又一個鮮明案例。

雖然以色列攻擊敘利亞,以及美國攻擊索馬利亞相比於俄羅斯的入侵,是相對小的事件,而因此可說值得較少報導,但沙烏地對葉門的持續戰爭並非如此。雖然烏克蘭被攻擊是新聞,但葉門衝突打從一開始獲得的關注就很少。進一步而言,這三件事都是美國政策的直接結果,如果公眾對其有足夠的認識與參與就可能立即中止,因此新聞報導對美國受眾來說尤顯重要。

美國人一致反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最近的民調發現,只有 6% 的大眾認為俄羅斯入侵是有理的,有 74% 的人反對入侵。這表明如果媒體用報導俄羅斯的方式,去報導美國帝國主義的類似行徑時,那些戰爭或可能立刻就會結束。但是媒體並沒有這麼做。烏克蘭的報導凸顯這正是他們日復一日、有意為之的結果。

赫曼與杭士基共同著作的《製造共識》,台灣中譯版由野人出版。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