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關注華語師生處境,所有華語學生都應被允許入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21/04/01
資料來源: 

記者會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tismovement/posts/2921230518165317

有鑑於華語生(來台學習中文境外生)被禁止入境已經一年,4月1日下午兩點,境外生權益小組舉辦線上集會,邀請華語學生及教師講述他們遇到的困境,並邀來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下稱「高教工會」)加入聲援。是次集會提出了兩點共同訴求:

一、教育部應儘快向指揮中心申請開放全部華語學生入境,由指揮中心根據檢疫量能評估核可。

二、教育部等行政部門應給予華語學生關於獎學金和入境期程的足夠資訊,避免無盡的焦慮和等待。

邊境封鎖近一年,華語師生陷困境

今年3月4日,教育部公開表示將考慮優先開放領取教育部獎學金的華語學生入境。然而,早於去年2020年10月,教育部就曾經給出類似的空頭支票,一度讓不少華語學生和老師重燃希望。惟當時的結果令人失望,教育部未能交代華語生明確的入境時程,對華語師生來說,眼前依舊是無盡的等待和拖延。是以,當今年3月初教育部再次表明將開放華語學生入境,實質進展仍有待觀察。

再者,現行開放華語生入境以「有無受獎學金」為方式來區分華語學生,實無必要。境外生權益小組的阿草認為,華語生是境外生的一員,跟學位生一樣為準備來台學習而調整了人生規劃。受教權不應區分學位,有教無類的原則同樣適用於華語生。在疫情漸趨穩定的當下,華語生有權按照雙方的約定,按時入台學習。因此,教育部應全面開放獎學金學生與非獎學金學生入境,並應立即比照學位生入境方式提交整體的華語學生入境計畫,報給指揮中心核定,由指揮中心根據防疫量能,盡快進行審核的工作。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亦指出,以「有無受獎學金」作為開放與否或開放先後順序的標準,恐屬於行政法上的「不當連結」。沒有獎學金的華語生更需要有充裕時間來安頓在台就學的經濟生活。是故政府應當做的是在科學客觀的風險管控下,平等滿足境外人士經檢疫等措施免除傳染風險後入台的機會;即便有必要設定先後順序,也該依照其地區的風險高低,或境外人士與台灣人民應受保障的連帶關係,而非基於其他無關的標準。目前台灣已開放短期商務人士、工作假期申請者等來台,4月起亦將開放台灣帛琉旅遊泡泡,卻遲遲未開放華語生來台,顯然並不合理。

境外生小組強調,教育部長達一年時間不開放華語學生入境,這已嚴重影響了在台灣內外的華語學生和教師的生活,受影響的對象絕對不只是未能入台的華語生。

一、對於無法入台的華語學生,因缺乏透明度和明確的時間規劃,導致學生不知何時能來台灣就學,嚴重影響其生活安排。

●      曾有華語生向境外生小組表示,教育部至今仍未交代明確政策和資訊,以至於尚未能規劃在當地或來台生活。來自美國的獎學金華語生Lisa去年於大學畢業,她表示,她來台學習華語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希望在華語世界尋找工作機會,並貢獻台灣社會。至於來自印尼的非獎學金華語生Leaf則表示,她自2020年4月已開始等待入境,至今已錯過了四個學期,並因停學太久而需要在今年2月重考華語學位。即便她收到今年春季入學通知,目前也只好寄望能趕上夏季學期。可是,假如5月尚未開放全部華語生入台,趕不上5月中旬的註冊日期,Leaf的夏季學期將會再次泡湯。在不能入台期間,Leaf不只付出等待的時間,亦需如期繳付9,000元的房租,以確保在台財物安全。由於教育部一直沒有給出華語學生入境期程,學生無法更明確規劃生活:到底是繼續等待入境台灣學習,還是留在本地工作,或改以其他方式繼續學習華語。

二、對於修習遠距教學作為替代的華語學生,礙於連線品質和語言學習的特殊性,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許多學生已被迫停止華語學習。

●      Leaf分享道,她在等待入台期間依然決心學習中文,嘗試使用遙距教學,希望可以追上學習進度。然而,遠距教學存在不少問題,譬如網速等技術障礙,難以輕易被解決。加上在當地學習缺乏中文的語言環境,只會讓學習的效果事倍功半。

三、對於在台的華語學生,因為學生人數減少,大量課程停開,他們不得不選擇更昂貴的小班課程或與自己學習程度不符的課程,增加在台負擔。

●      境外生小組表示,曾經接獲疫情期間留在台灣的華語生的分享:雖然他們有幸留在台灣,但由於收生不足,校方調整為更加昂貴的小班教學,增加其財政負擔。另外, 由於學生人數不夠,校方只能開設特定等級的課程,華語生不一定能選擇符合自己程度的課程,不利於在台華語生的學習。

四、對於華語老師,缺乏學生直接導致老師被迫減薪,甚至有不少大學恣意解僱華語教師,導致這些教師生活無以為繼。

●      現時台灣大專院校內的華語老師並沒有僱用保障,主要是以「三個月一聘」的非典型形式聘僱,導致華語老師們缺乏應有的勞動保障。目前已因學生人數過少而失去工作的華語教師林老師對教育部的拖延無為深感痛心,他認為面對疫情影響華語中心營運、危及華語教師的工作機會,教育部除了毫無後援地鼓勵各大中心發展線上課程,以及讓外交部的台美教育倡議來嘗試「救場」以外,毫無實際作為。教育部曾經一手扶植,並以政策吸引年輕的教師投身華語教育行業,最後卻帶頭棄老師們於不顧,形同把老師當作免洗筷。

●      境外生權益小組和林老師均指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全面開放華語生入境,讓華語老師有課可教。110學年華語生總數為20,674人,如果局部開放1,400名獎學金學生入境,分到全台59個華語教育中心,對收生不足的現況並無顯著幫助。

●      長遠而言,隨著華語生入境,境外生小組期待各大學能以正當僱聘方式保障華語老師的勞動。正如高教公會的林柏儀指出,過去20年台灣各大學成立的華語教育中心,以編制外聘任、低人力成本、低勞動保障的方式招聘華語教師,提供國際學生來台學習華語之課程,並自此賺入了大量的校務基金。疫情期間,由於收生減少,成本竟由華語教師承擔,未提供其他轉任職務機會、以未開班為理由無預警解僱、未給予任何資遣費、未提供非自願離職證明協助取得失業給付、拒絕承認僱傭關係與勞動基準法保障等等。教師與學生並非分開的利益個體,而是互為影響——只有老師們受保障,學生們才能安心學習。

漠視華語教學事業,恐損台灣國際形象

語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環,而語言文化的跨國交流,對於促進跨國界人民的互相理解、傳播台灣文化、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等方面都有正面幫助。許多華語學生在修讀完語言課程後也會申請修讀台灣的大專院校,以便長期在台生活,對於台灣的高等教育和社會多元性發展都有正面貢獻。惟教育部一直拖延華語學生入境期程,不但將對台灣和華語文化抱持友善、好奇態度的學生拒之門外,也是對願意奉獻華語文化推廣的老師們的一種背叛。拖延時間越長,只會加深對台灣的語言教育、高等教育、國際形象等方面的傷害。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109學年度華語學生人數已下降至20,674人,少於境外學位生人數32,040人。過去一年約2萬名境外學位生入境,其中僅極個別學生被確診新冠肺炎,且也在檢疫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感染控制。以目前的嚴格居家檢疫要求,開放華語學生入境,幾乎不可能造成疾病擴散。而依據移民署最新資料,2021年1月總共有77,963人入境台灣,檢疫量能尚且可以滿足。接下來數月沒有春節人流,來台人數相比於1月應會大量減少,現時開放華語學生入境並不會超出現有的檢疫負擔。

境外生權益小組呼籲教育部認真對待台灣的華語教學事業,儘速向指揮中心提出華語學生入境計畫。這不僅是維護華語師生學習、受教、工作的權利,也是對於提升台灣教育的國際形象、傳播台灣文化的重要機會。

臉書討論

回應

台灣的防疫請尊重專業好嗎!
你們很偏激耶,很好奇到底是哪些人加入你們會員。
為何境外生權益比陸生權益更值得被你們關注?

不太懂你的意思,境外生這個詞在教育部的定義本來就包含陸生,境外生權益小組過去也做過很多倡議陸生權益的事情呀。

境外學生:係指於國內大專校院就讀之學位生及非學位生,其中學位生包括外國學生、僑生及陸生,非學位生包括外國交換生(含短期研習及個人選讀)、華語生、海青班學生及大陸研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