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響外人入國,外籍看護工聘僱供不應求的情況愈形嚴峻,對全台聘僱外籍看護工人數居全台之冠的台北市,壓力更大。臺北市勞動力重建處自108年起委託財團法人健順養護中心辦理「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經過兩年的計畫辦理與行動研究,臺北市勞動力重建處處長葉琇姍、財團法人健順養護中心執行長廖惠媛、健順養護中心盧意婷副主任、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陳正芬、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今(11)日共同舉辦成果發表會暨記者會。
臺北市重建力運用處處長葉琇姍表示「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係根據移工家庭最常發生的文化適應、照顧技巧不足、溝通等問題,選定台北市中山區、大同區作為實驗場域,建立創新個案管理模式,由社工人員搭配通譯到宅關懷、需求評估、資源連結等,提供雇主與移工所需支持及資源,促進勞雇關係和諧,支持移工穩定留任、雇主安心上班「雙雙不離職」的目標,截至目前為止共計服務991個家庭,辦理八場次移工勞僱共同參與的社區活動。葉琇珊說,希望改變過去對移工家庭只有稽查沒有協助的問題,近年來積極提供搭配通譯的到宅照顧技巧服務,導入長照2.0資源,幫助移工家庭銜接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等「長照四包錢」,希望善用資源解決難題。
銜接長照2.0專業照顧與喘息服務 支持移工照顧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陳正芬教授研究中發現:在服務的案家中,願意使用喘息服務的家庭趨近五成(四成九),還是有兩成左右的家庭卻從未聽說過長照服務,有需求卻不知道服務在哪裡、如何申請,更需要在社工入戶關懷的同時,將長照資訊帶入聘僱移工家庭中。衛福部最新公告聘僱移工家庭免限制長照需要等級,可申請喘息服務的開放,更是對聘僱移工家庭的一大福音。因此使用長照2.0的訊息要入何讓聘僱移工家庭清楚,在社工入戶更是重要推手,目前計畫中有三成的家庭進入個案管理的服務中,其中社工協助四成四的家庭連結使用長照資源。
協助移工家庭善用長照資源 訂定階段性照顧安排
除了將長照的資訊帶入聘僱移工家庭中,穩定使用資源與長照A單位合作亦是重要課題,例如雇主阿嬌姊在先生中風後,從美國返台定居,一開始單打獨鬥照顧先生時真的很辛苦,雖有連結長照資源以及聘僱移工Siti到家裡幫忙,但語言與復能服務的部分,亦須仰賴專業人員的協助,由安心計畫社工、到宅照顧技巧治療師以及通譯入戶,協助Siti學習如何帶領先生運動。現在阿嬌姊更放心將先生交給Siti,Siti也帶著先生做運動,先生的身體狀況亦逐漸好轉,阿嬌姊感到輕鬆許多:「我真的很謝謝Siti,也很害怕Siti跑走。照顧方面,專業人員進來case by case,可以作為移工與聘僱家庭的橋樑,針對每一個個案的問題提供協助,減少溝通的落差」。
聘僱移工家庭「三堂必修課」社區活動幫助勞僱找到合作之道
社區活動針對108年計畫行動研究成果,「語言」、「溝通」、「飲食」三大面向是聘僱移工家庭最常有衝突之處,據此,109年社區活動便以「營養備餐」與「溝通」為基礎設計社區活動。在「溝通課程」中,首先讓雇主進入移工的照顧現場,當講師詢問雇主「你認為喝水有幾個步驟?」在成員之間的討論後,把簡單的喝水拆解為15個步驟,還有雇主提到每次哄長輩喝水還需要唱歌,長輩才願意喝,成員之間互相分享更能體會移工繁瑣的照顧現場。亦有討論晚上長輩不睡覺的時候可以怎麼辦?雇主想到的都是未來可以多做的事情,例如:增加白天活動量、晚餐睡前不喝液體減少起床廁所等等,然而,移工想到的卻是長輩不睡覺的當下可以如何去回應,例如:移工可陪伴在側,但希望隔天能晚一點起床,平衡照顧與工作的時間。從雇主寫下的一天工作時間表與移工的一天工作時間表中,可以發現極大的差異,雇主在就寢之後的時間就沒有任何的照顧工作,反觀移工的工作表,在夜晚的時光卻是密密麻麻的工作紀錄。
雇主四撇步 與移工打造最佳照顧拍檔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提醒,穩定而優質的勞僱關係有賴雙方努力,雇主只有指責移工的缺點,並無助於問題解決。以她的觀察,聰明雇主會掌握了四項重點:一、新家人關係:善待移工、協助移工融入家庭,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協助。二、善用資源:例如使用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協助移工評估需求,或使用長照2.0喘息服務,讓移工身心獲得放鬆。三、有效溝通:傾聽移工意見與共同討論,善用視覺化的輔助工具,例如工作翻譯圖卡、共同訂定一周照顧計畫或工作清單等。四、保持彈性:雇主會考量照顧情境的改變,或考量不同移工的特質與個性,不堅持某種特定的照顧模式。
讓專業人員、移工共同攜手穩定照顧,減輕照顧負荷。找尋相關的資源連結或更多訊息,請上臉書搜尋「手牽手at Taipei」粉絲專頁查詢,如欲知更多『臺北市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服務內容及相關訊息,歡迎撥打服務專線:02-7703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