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台灣大學【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開展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20/11/13
資料來源: 

【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特展於2020年11月12日在台灣大學盛大開展,本次展覽由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與荷蘭「安妮之家博物館」合作,將安妮的故事、日記、密室意象呈現在台大博雅教學館的藝文空間展出,荷蘭安妮和台灣慰安婦阿嬤連結,希望帶給參展民眾更多觀點,反思戰爭、女性、人權等面向是如何在當時交錯影響。

開展儀式邀請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葉德蘭、台灣大學副校長陳銘憲、荷蘭在臺辦事處譚敬南代表、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柯思畢代表、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組長陳昭如一同出席,為這別具歷史意義的活動揭開序幕。

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今天是安妮與阿嬤相遇的開展儀式,感謝國立台灣大學在這個場地展出非常有深遠意義的展覽。安妮的日記在世界上一向都被中小學或是大學來研究、閱讀,今天很榮幸邀請荷蘭辦事處代表、以色列辦事處代表,一起來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台灣大學副校長陳銘憲表示:「感謝婦援會把這個活動帶到台大舉辦,尤其是「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結合荷蘭的「安妮之家」共同舉辦活動,把安妮的日記、生活還有密室中的氛圍帶到這個地方來跟我們分享。今天展覽主要呈現二戰時東、西方女孩在戰爭的壓迫下,感受到的經歷,安妮是猶太人,在納粹的迫害下她躲在荷蘭的密室,13歲的她記錄下戰爭對女性的歧視跟迫害,日記一方面呈現在戰爭的恐懼下追求和平的渴望,也反映了納粹迫害猶太的情形。同時,地球另一端也有受到日軍性迫害的女性,就是這些「慰安婦」女孩,也是當今的阿嬤,戰後這些阿嬤因為社會的歧視,他們在傷痛底下奮力了一段時間,直到時間慢慢推進,他們才有機會把不公不義的事情講出來讓社會大眾了解,希望藉這樣的呈現,在他們有生之年可以爭取尊嚴跟權利。」

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也分別以英文發表演說,以自身的國際觀點,與在台交流經驗做連結,不論是二戰時期身在歐洲的安妮一家、或是台灣的「慰安婦」阿嬤們,都不應該遭受戰爭或是人權、性別的迫害,也希望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可以記得這些歷史造成的傷痛,讓世界一點一點往和平的道路上邁進。

其中荷蘭在臺辦事處譚敬南代表以年輕時求學的經驗說到:當時我研究中國哲學,其中儒家的孟子主張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沒有誰是天生就是壞人,然而綜觀整個歷史中,我們卻遇到了許多殘酷的行為,雖然如此,我依舊相信人心的善良。很榮幸我們和婦援會跟阿嬤家合作,並參加了安妮展,我堅信他們的故事都能繼續被講述,而人們內在的善良將戰勝心中的黑暗。

特展的主軸,二戰時期身為猶太人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 1929-1945),一家人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在荷蘭的一處閣樓密室。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安妮以日記寫下不可思議的躲藏生活、成長的喜怒哀樂與青澀愛情,同時思考戰爭、歧視與女性人權等議題。與安妮同一個時代,地球另一端的亞洲有著遭受日軍性暴力的「慰安婦」,二戰結束後她們又因社會歧視,將自己禁錮在充滿傷痛的記憶中。約五十年過後,這些勇敢的女性終能走出陰霾,證實戰爭的軍事行奴隸制度,並積極爭取女性人權,激勵全球的性別暴力受害者。

安妮一家與「慰安婦」的傷痛歷史如何不再發生?現今全球社會中歧視、暴力、人權問題仍舊層出不窮,但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團體與個人持續為此努力,也期盼大家可以藉由本次安妮特展了解更多面向的議題,一同反思過往,邁向更和平的未來。

本次台大安妮特展從11月12日到11月18日,在台大博雅教學館一樓藝文空間舉辦,同時11月25日開始也是「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每年的這個時間都會展開為期16天的活動,共同響應「保護自我、尊重他人、性別平等、拒絕暴力」理念與行動,屆時還請大家多多關注!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