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週】德國萬人拒戴口罩 揚言爭民主
泰國「哈姆太郎」示威 反對軍人長期掌權

2020/08/04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在華文閱讀世界裡,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由於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苦勞網「南方一週」專欄,帶你用五分鐘時間總覽世界重要新聞,除特別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方面,也嘗試更多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

德國:拒戴口罩 萬人上街「要回民主」

「口罩讓我們淪為奴隸!」8月1日,有2萬人聚集柏林街頭,無視配戴口罩以及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的防疫規定,抗議政府針對新冠肺炎採取的限制措施,他們認為這些政策違反民眾的自由與權利。

示威者高唱「我們是自由的人」,並將遏止新冠肺炎擴散的政策指認為「政府竊取民主」的行徑,並且主張「要回民主」。

根據《路透社》,這場遊行名為「自由之日」的遊行是由企業家、目前正在競選斯圖加特市長的鮑爾威格(Michael Ballweg)發起,參與民眾包括自由主義者、反疫苗運動者以及極右翼份子。

除了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AfD)與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幾乎所有政黨都同聲譴責此次遊行。社民黨主席艾斯肯(Saskia Esken)在推特上批評示威者危害健康,更讓防治疫情的工作付諸流水。她質疑警察為何不趁早介入、終止遊行,更稱示威者是「新冠笨蛋」Covidioten(Covid + Idiot),但毫不妥協的論調也引發部分批評。執政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則表示,示威已對大眾造成威脅,如果不願恪遵規定,根本不應該放行。

不過,自由民主黨的政治人物則對示威者表示同情,副主席庫比金(Wolfgang Kubicki)表示示威者只是「感到困惑,因為他們搞不懂這些政策」,並稱政治人物未能清楚解釋這些措施與目標。

截至8月4日,德國確診人數突破21萬人,死亡人數高達9千多人。

葡萄牙:黑人遭槍殺 暴露制度性種族歧視被忽略

一名黑人男子在大庭廣眾下遭近距離射殺,引發數百人走上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街頭,抗議種族歧視,並且高喊「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

39歲的幾內亞裔男子坎德(Bruno Cande)在里斯本的莫什卡維迪區(Moscavide),被一名70歲的白人男子近距離連開四槍後當場死亡。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兇嫌在犯案前以種族歧視言語辱罵並威脅受害者,甚至揚言要用「家中殖民時代的武器殺了你」,因此示威者認為犯案動機是出於種族仇恨。

但是,無論警方或是媒體對於兇殺案的反應,卻讓示威者感到當局不願正視種族歧視問題,包括警方忽略當地媒體報導,表示「沒有目擊者提及兇嫌曾發表種族歧視言論」,或是媒體鉅細靡遺地報導受害者生平,卻對兇嫌背景隻字未提。

示威者不相信警察有能力妥善處理此案,因為該國警察犯下的種族歧視暴力層出不窮,例如2019年,就有8名警官因為綁架並且毆打黑人青年而遭判刑。

2016年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報告指出,葡萄牙持續受到「非洲恐懼症」(Afrophobia)與「制度性種族歧視」等問題的困擾,雖然葡萄牙將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入刑,卻很少執行;現實生活中,國內絕大部分機構的態度都是「種族問題不存在於葡萄牙」,也因此很少有攻擊行為會被指認為種族歧視。

《半島電視台》指出,葡萄牙媒體否認種族歧視問題的原因是新聞編輯室缺少種族多樣性,少見有色人種擔任記者,另一個深層原因就是對於殖民歷史黑暗面的否認:作為第一個殖民帝國並且率先投入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包括媒體在內,許多人仍以「我們與土著一起跨越亞洲及非洲,和他們生育孩子並且同化他們」的論調美化殖民歷史。

葡萄牙示威者高舉「種族歧視是殖民遺緒」標語。(圖片來源:Ana Mendes/Al Jazeera)

泰國:政變後最大示威 哈姆太郎成象徵

泰國在7月下旬爆發了自2014年軍事政變之後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超過2千人聚集在首都曼谷民主紀念碑周圍,提出解散國會、修改有利軍政府的憲法,以及停止騷擾異議人士等三大訴求。示威群眾以日本動畫角色「哈姆太郎」作為運動的象徵,並且效仿電影《飢餓遊戲》的敬禮手勢而受到國際媒體的矚目。

2014年,陸軍總司令帕育拉(Prayuth Chan-ocha)發動政變推翻時任總理盈拉,以和平為由宣布由軍政府掌權,直到去年3月才舉辦國會選舉,帕育拉雖然宣布辭去軍政府最高領袖,卻在之後續任總理。

另一方面,民主派的未來前進黨(FFP)雖然成為國會中第三大黨,卻在今年2月被法院以收受非法捐款為由下令解散,上萬人上街示威,卻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而被迫暫停。

今年6月,被軍政府指控「冒犯君主罪」而流亡柬埔寨的民運人士萬查勒(Wanchalearm Satsaksit)遭綁架失蹤,示威者質疑是警方與政府策劃,對於軍政府統治的長年不滿,迫使示威潮於因疫情而進入緊急狀態下的泰國爆發,首次活動便吸引約2,500人響應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示威是由學生團體組成的「自由青年」(Free Youth)推動,他們從香港反送中運動汲取抗爭經驗,主張「無大台」,此外也改編《哈姆太郎》主題曲歌詞為「最美味的食物是人民的納稅錢(原歌詞:最美味的食物是向日葵種子)」,並以《飢餓遊戲》中的三指敬禮象徵對於威權統治的不滿。

泰國示威者改編動畫《哈姆太郎》歌曲諷刺政府貪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致命熱浪對有色人種的衝擊更大

《衛報》引述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致命熱浪將惡化系統性的種族不平等,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將對黑人與拉丁裔社區越來越不利。

非營利的科學倡議組織「擔憂的科學家聯盟」(UCS)研究揭露:致命熱浪以不平等的方式衝擊黑人社區,此外如果溫室氣體持續增加,拉丁裔社區將經歷的極熱日也會大幅增加。

研究指出:1971至2000年間,黑人人口超過1/4的郡,一年之中氣溫超過攝氏38度的天數高達18日,相較之下,少於1/4的郡則僅有7日。如果無法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成長,至2050年時,黑人占人口多數的郡,將經歷72天的極熱日,相較之下非裔人口較少的郡則為36天。

負責分析的資深氣候科學家達爾(Kristina Dahl)表示,黑人社區之所以明顯暴露於熱浪之中,是「奴隸歷史的遺緒」。自1930年代起,美國開始實施歧視性的住宅政策,有色人種居住的街區被「畫紅線」(redlining),其住戶被剝奪銀行業務、醫療、公園等公共設施或私人服務,同時,像是垃圾掩埋場或是化學工廠等污染環境的開發計畫,其選址也往往座落於黑人社區。

除了公共設施稀缺,研究也指出缺乏經濟資源、糖尿病、高血壓與肥胖等潛在健康問題,也讓有色人種更難抵抗熱浪襲擊。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