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3/6),衛福部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總指揮陳時中曾於媒體上表示,為了慰勉防疫人 員的辛勞,將比照 SARS 時期,醫師每日一萬元津貼、護理師每班一萬元津貼,在疫情緊張、病例數 不斷攀升的時期,為醫護人員注入一劑強心針。
孰料事隔一個多月,病例新增數趨緩,台灣的防疫漸收成果,衛福部 4/24 所公布的獎勵措施(衛部 醫字第 1091662124 號)卻令醫療人員大失所望。SARS 時期每位投入治療的醫師皆能領取每日一萬元, 護理師每人每班能領取五千元,在本次武漢肺炎的防疫中卻僅能多人共分(圖表在背面)。臺北市醫師 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無奈表示,醫療人員的辛勞付出帶來舉世矚目的成績,政府可能認為病情不如 預期嚴重,津貼也相對縮水,令醫護人員心寒。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常務理事、參與專責病房照料的胸腔科醫師何建輝表示,自己所在醫院嚴格執行 分艙分流,專責照顧的胸腔科、感染科醫師都必須減少門診,犧牲門診收入以投入專責病房照顧。在 衛福部的新政策下,專責病房主治醫師不僅沒有得到獎勵,收入還會減少。且因為目前政策並未將夜 間值班醫師、住院醫師、專科護理師等照護重要人力分開計算,何建輝預估,每日能領到的錢可能不 到 1000 元,「算起來時薪比最低工資還低,政府大概是覺得榮譽感就能吃飽」。
臺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投入專責病房工作的護理師白紹煒表示,目前醫院為了減少護理人員負擔, 以 1:2 的護病比照顧確診患者,而如今政策卻要求每五名患者才能申報一班的津貼,不僅比先前 SARS 時期的獎勵還少,更變相鼓勵醫療機構以最低人力標準安排照護作業。白紹煒認為,這不僅是對護理 師的不尊重,也枉顧照護品質。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工會早在先前就不斷呼籲政府應明訂請領標準,也應該邀請 工會團體共商津貼細節,確保基層意見能夠被聽見。如今醫療人員端出好的成績,卻只能領取縮水的 補助,讓醫療人員灰心,也讓起初的美意打折。「我們難道要很驕傲得向世界各國說,台灣的防疫成 果是建立在醫療人員的血汗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