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605環境日聲明──公投廢核四,落實非核家園目標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9/06/05
資料來源: 

今天6月5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環境日,也是台灣訂定的環境日,行政院永續會今天舉辦「邁向永續臺灣國際研討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地化」國際研討會,永續會委員施信民教授指出,《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定非核家園,呼籲政府落實非核家園,全民參與「廢核.再生」公投連署,經由公投徹底廢止核四,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地化。

2015年第6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人類與環境永續發展成為各國施政方向。行政院去年底通過台灣永續發展的18項核心目標,讓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地化,第18項核心目標即是逐步達成環境基本法所訂非核家園目標,也是台灣特別增加的項目。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指出,非核家園是朝野共識,也是行政立法兩院的共識,並非目前執政黨單獨的主張,請國民黨不要忘記,擁核團體也不該違背事實,誤導民眾的認知。

回顧2001年初,大法官會議就核四停建爭議做出解釋後,由行政院張俊雄院長與立法院王金平院長簽署協議書,除核四復工續建之外,也強調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

到了2002年《環境基本法》立法確立,第23條明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並應加強核能安全管制、輻射防護、放射性物料管理及環境輻射偵測,確保民眾生活避免輻射危害。」通過立法時國民黨是國會多數,非核家園是當時朝野各政黨的共識。

去年公投第十六案通過,立法院已依公投結果刪除《電業法》的第95條第1項之停止核能發電「期程」,而「非核家園」明訂於位階更高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不會因為這項公投就失效。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強調,核四廠並未完工,「重啟核四」困難重重,且至少還要六、七年以上的時間,並估計還得再多花上千億元。已有顯著成果的綠能和節能,對於儘速減碳、降空汙、穩定供電等,更為重要,也比核四廠更為可行。

「廢核.再生」公投案,由環盟前會長高成炎教授為提案人。主文為『你是否同意「廢止核四計畫,其廠址作為再生能源(地熱、海洋能、太陽能等﹚發電、觀光、研究、博物館等用途」的政策?』於去年12/25提出,今年3/19中選會通過第一階段,4/8戶政查核通過,4/9起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六個月),至10/9截止連署,連署目標為8月底30萬份,10月初50萬份。希望社會各界踴躍連署,讓本案得以成案、交付全民公投,以人民力量落實非核家園目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安全、永續的非核家園。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藍天綠地兩頭空
2018-12-06 中國時報 郭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據報載,蔡總統8月2日在「新能源國際論壇」上推崇德國的非核家園,規畫2025年台灣零核電、增加綠能占比20%;她還表示,非核家園是漸進的社會共識,以核養綠是「落後於世界潮流」。以上論點信口雌黃,令人不安。
什麼是世界潮流?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今年3月的資料,全球有56座建造中的核電機組,估計未來8到10年將再有172座機組在26個國家建造,甚至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也計畫在2031年前興建至少10座核電機組。
隨手翻閱網路報刊,哪裡有非核家園的共識?再說,德國面積約為美國德州的一半,卻與12座近在咫尺的核電廠電網相連,若非相濡以沫,就是以鄰為壑(法國的Fessenheim核電廠距德國邊境僅2公里)。別人吃麵,你喊燒。有良心的德國朋友沒人敢自稱生活在非核家園之中。
世界快樂指數最高的天府之國芬蘭,由兩座核電廠的4座機組供應全國30%的電力,目前趕工建造第3座核電廠。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芬蘭人認為,核電才是至今最綠的能源!既然核電本是綠能,那為什麼有人指鹿為馬,叫著零核電,又同時呼喚綠能?
電力大約占能源消耗的一半。如果「綠能占比20%」指的是綠能占電力的20%,那麼以往藉著核能,台灣的電力曾接近此一比例。如果20%(即電力的40%)指的是綠能占能源的比重,那麼就算維持現有核電廠的運轉,2025年達不到這個標準;台灣即使趕不上芬蘭,也應該師法日本,在有限的水、風、太陽能外,上調核電的分量。
依專業的北歐經驗,離岸風力發電是「七彩能源」中機件故障率最高的,就算勉強補上廢核的缺口,台灣80~90%的能源消耗必須得靠高汙染源的火力發電。
6年前,我在總統府月會估算,核電減少空汙,曾拯救至少6000條台灣人命。3年前,在核電廠幾乎零空汙的運轉下,台灣人均CO2的排放量已高達世界平均值的2倍,單位面積產生的空汙更名列世界前茅。空汙達高峰,中南部紫爆、紅害頻繁,台灣肺癌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人數飆升,東、西海岸土地流失等皆與空汙脫不了關係,生者卻只顧說風涼話。
日前,我在成都演講能源環保的現況與遠景,在坐唯一一位小朋友提了個純真的問題:空汙死人、環境破壞,誰負責?除非經濟衰退,石化燃料使用將持續成長,藍天綠地兩頭空,台灣不但成為全球罪人,還得承受空汙反過頭來傷害自家的人物與環境,怎麼負責?
非核與否,是系統問題,也是時間的函數。人禍釀天災,作繭先自縛,小朋友都懂的道理,掌權的大人應該理性行事。

資深媒體人楊憲宏揭穿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不讓你知道的真相:「2000年到2004年民進黨在執政之後,迅速結交了更多過去在國民黨的金主,大多是長期汙染台灣的工業家;這種矛盾的成長,使得環保運動者根本不可能在民進黨的執政下有任何進展。」
----------

歷經大退步的十年 環運必須走自己的路
2011-04-2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楊憲宏(資深媒體人)

過去10年,台灣的環境保護可以說是「不進反退」,基本上是挫折最烈的10年。
2000年政黨輪替,原本是民主的大躍進;可是,民進黨執政之後,在環保問題上妥協或冒進,使得台灣的環保運動呈現停滯、荒廢的狀態。過去,1980年代台灣的環境運動是與黨外政治運動並駕齊驅,甚至有些狀態是超前的;原因是,執政的國民黨是個只重視經濟發展、不在意環境保護的團體;很大的一個問題是,這個以「中國」為名的政黨,政治的目的是回到中國,台灣只是中國國民黨的「反共復興基地」、只是中國國民黨的跳板,這樣的政黨當然不會愛惜台灣。
黨外運動是以本土核心的思維,保衛台灣。愛護鄉土、珍惜山林、疼愛河流成了一種內化的神聖使命,這樣的黨外運動自然與環保運動交流契合。可是,1988年,黨外運動組黨成功、成為「民主進步黨」之後,環保運動與民進黨之間逐漸出現差別。民進黨的成立是以奪權為目標,環保運動基本上與民進黨的多數金主是站在對立面的;甚至許多民進黨背後的金主是污染者,他們不但投資民進黨、也同時投資國民黨。加上當時一些加入民進黨的環保鬥士以綠色環保理念進入地方選舉都紛紛敗選,敗選的因素大多是對手買票;一旦民進黨內的環保運動者競選失敗,民進黨就與環保運動更行更遠。
這是1990年後的顯著現象,環保運動逐漸獨立於民進黨之外;可是因為國民黨仍然是一個以經濟發展掛帥的政黨,在政治光譜上,環保運動仍然只能與在野的民進黨進行合作。
環保運動者都十分謹慎,不要變成民進黨的政治工具。有些環保運動者在1990年代加入民進黨的地方執政為合作的方式,希望可以讓環保運動在民進黨的政治目標上站好一席之地;現在回顧起來,這些努力的效果十分有限,大多數的環保運動者最後都進入民進黨的政治派系染缸中、無法自拔。
民進黨在2000年之前,呈現出來的奪權意圖十分彰顯;雖然保有一些看似環保理念政綱,其實是口號;雖然環保運動者感到失望,可是有個不環保的國民黨與不太關心環保運動的新黨、親民黨作對比,民進黨仍然得到環保運動者的支持。
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後,大量的吸納環保運動者進入政府體制,表面上是想在環保革新上有一番作為。可是2000年到2004年民進黨在執政之後,迅速結交了更多過去在國民黨的金主,大多是長期汙染台灣的工業家;這種矛盾的成長,使得環保運動者根本不可能在民進黨的執政下有任何進展。核四廢除的冒進作為,更使得民進黨杯弓蛇影。因此在民進黨執政時代,種種荒謬的「國家重大建設」都出爐,其中最大爭議是「蘇花高」還有「國光石化」。2003年到2007年之間,環保運動者眼見著多年來的環保伙伴民進黨執政之後在環保方面的失守,幾乎欲哭無淚。
過去10年是慘痛的環保大退步10年。
2008年國民黨重新拿回執政權,所推出的一樣是把台灣當成跳板的政策。國民黨仍然以「中國」為其終極目標,並不在意台灣環保是否沉淪。這一回國民黨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們可以隨時告訴民眾「民進黨執政的時候也主張……」,讓人民走投無路。雖然2012民進黨聲稱他們有了「覺悟」要重拾環保政策、要停核四、要停建國光石化……,可是他們說的有信用嗎?國民黨、民進黨其實在環保上都是難兄難弟,一對活寶。
2012後的10年,台灣的環境將更加惡劣;台灣環保運動必須走自己的路,否則在國、民兩黨的奪權遊戲中必然粉身碎骨。

資深媒體人楊憲宏揭穿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不讓你知道的真相:「2000年到2004年民進黨在執政之後,迅速結交了更多過去在國民黨的金主,大多是長期汙染台灣的工業家;這種矛盾的成長,使得環保運動者根本不可能在民進黨的執政下有任何進展。」
----------

歷經大退步的十年 環運必須走自己的路
2011-04-2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楊憲宏(資深媒體人)

過去10年,台灣的環境保護可以說是「不進反退」,基本上是挫折最烈的10年。
2000年政黨輪替,原本是民主的大躍進;可是,民進黨執政之後,在環保問題上妥協或冒進,使得台灣的環保運動呈現停滯、荒廢的狀態。過去,1980年代台灣的環境運動是與黨外政治運動並駕齊驅,甚至有些狀態是超前的;原因是,執政的國民黨是個只重視經濟發展、不在意環境保護的團體;很大的一個問題是,這個以「中國」為名的政黨,政治的目的是回到中國,台灣只是中國國民黨的「反共復興基地」、只是中國國民黨的跳板,這樣的政黨當然不會愛惜台灣。
黨外運動是以本土核心的思維,保衛台灣。愛護鄉土、珍惜山林、疼愛河流成了一種內化的神聖使命,這樣的黨外運動自然與環保運動交流契合。可是,1988年,黨外運動組黨成功、成為「民主進步黨」之後,環保運動與民進黨之間逐漸出現差別。民進黨的成立是以奪權為目標,環保運動基本上與民進黨的多數金主是站在對立面的;甚至許多民進黨背後的金主是污染者,他們不但投資民進黨、也同時投資國民黨。加上當時一些加入民進黨的環保鬥士以綠色環保理念進入地方選舉都紛紛敗選,敗選的因素大多是對手買票;一旦民進黨內的環保運動者競選失敗,民進黨就與環保運動更行更遠。
這是1990年後的顯著現象,環保運動逐漸獨立於民進黨之外;可是因為國民黨仍然是一個以經濟發展掛帥的政黨,在政治光譜上,環保運動仍然只能與在野的民進黨進行合作。
環保運動者都十分謹慎,不要變成民進黨的政治工具。有些環保運動者在1990年代加入民進黨的地方執政為合作的方式,希望可以讓環保運動在民進黨的政治目標上站好一席之地;現在回顧起來,這些努力的效果十分有限,大多數的環保運動者最後都進入民進黨的政治派系染缸中、無法自拔。
民進黨在2000年之前,呈現出來的奪權意圖十分彰顯;雖然保有一些看似環保理念政綱,其實是口號;雖然環保運動者感到失望,可是有個不環保的國民黨與不太關心環保運動的新黨、親民黨作對比,民進黨仍然得到環保運動者的支持。
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後,大量的吸納環保運動者進入政府體制,表面上是想在環保革新上有一番作為。可是2000年到2004年民進黨在執政之後,迅速結交了更多過去在國民黨的金主,大多是長期汙染台灣的工業家;這種矛盾的成長,使得環保運動者根本不可能在民進黨的執政下有任何進展。核四廢除的冒進作為,更使得民進黨杯弓蛇影。因此在民進黨執政時代,種種荒謬的「國家重大建設」都出爐,其中最大爭議是「蘇花高」還有「國光石化」。2003年到2007年之間,環保運動者眼見著多年來的環保伙伴民進黨執政之後在環保方面的失守,幾乎欲哭無淚。
過去10年是慘痛的環保大退步10年。
2008年國民黨重新拿回執政權,所推出的一樣是把台灣當成跳板的政策。國民黨仍然以「中國」為其終極目標,並不在意台灣環保是否沉淪。這一回國民黨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們可以隨時告訴民眾「民進黨執政的時候也主張……」,讓人民走投無路。雖然2012民進黨聲稱他們有了「覺悟」要重拾環保政策、要停核四、要停建國光石化……,可是他們說的有信用嗎?國民黨、民進黨其實在環保上都是難兄難弟,一對活寶。
2012後的10年,台灣的環境將更加惡劣;台灣環保運動必須走自己的路,否則在國、民兩黨的奪權遊戲中必然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