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稿】民間版社會福利政策白皮書發表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8/11/09

四年一次的臺北市市長選舉即將到來,依據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以下簡稱本聯盟)的傳統,於選舉前蒐集臺北市在地服務之社福團體的意見,彙整出臺北市各領域福利服務最需要解決的議題,成為「民間版社會福利政策白皮書」。

本次民國108年~111年版白皮書內容有總論、兒童、少年、老人、婦女及身心障礙共6大章節,囊括54項具體待改善的政策倡議;全書由本聯盟會員團體以及夥伴團體共同努力完成,共計52個社福團體參與白皮書撰寫過程,討論第一線實務現況以及待改善之內容。

本聯盟於今日上午辦理「民間版社會福利政策白皮書發表會」,活動中各領域召集人向與會者報告本次白皮書所提出的福利政策內容,報告者依序為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胡宜庭總幹事(總論)、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林月琴執行長(兒童)、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乘風少年學園林哲寧執行長(少年)、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洪雅莉主任(婦女)、中華民國紅心字會許雅青副秘書長(老人)以及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巫淮南主任(身障)。

總論的內容囊括活化臺北市餘裕空間、臺北市政府建立與民間團體平等的夥伴關係、公佈臺北市社會安全網布建藍圖以及提高無障礙環境工作小組層級共計四項,為不分領域且與社福團體及市民息息相關之重點政策。

兒童領域政策面向有托育政策、課後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替代性照顧以及兒童安全,共計十項議題;少年領域政策面向有福利預算、社會參與、文化休閒、就業權益、就學權益、性別平等、心理及健康,共計十六項議題;婦女領域政策面向有照顧政策、改善婦女勞動處境、新移民服務、性別平等、人身安全、弱勢家庭生活重建,共計十項議題;老人領域政策面向有老人服務中心、長照政策、機構式服務、社區式服務,共計四項議題;最後身障政策面向則有社會福利、醫療、就業、教育、宣導共計十項議題。

最重要者,發表會力邀到三位臺北市市長候選人丁守中先生(競選總部王育敏總幹事代理)、姚文智先生、柯文哲先生出席,輪番針對白皮書中的內容發表看法,並與現場出席之社福團體代表進行雙向互動、意見交流,共同關注臺北市未來四年的社會福利服務。

針對白皮書內容,丁守中競選總部王育敏總幹事有以下回應:將透過「大都更」計畫以解決土地及空間不足之問題,也會釋出更多公共托育場地;市府團隊會秉持尊重團體及平等關係互動與合作;社會安全網一定要有執行期程,人力配置也應清楚安排,拒絕淪為口號;認同無障礙推動小組應至少提升至副市長以上之層級;兒童領域政策照單全收,若能當選必定全力推動。

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先生則回應:非首次採購政府委外方案之社福團體可免收押標金,減少不必要之行政流程;將減免或免收社福機構之租金及回饋金;要以空間驅動都市改革,大規模都更一定公辦,並推動以社福空間為導向之校園改造;推動臺北市老人服務社區化發展,以每一萬長者有兩千床位、每五萬人有一間日照中心為目標;於松南基地設置大型親子互動館「放電樂園」,與新北相呼應。

最後,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回應:面對市民及團體,市府要要當「服務」的團隊,而不是「管理」的團隊;臺灣圍繞著高齡化、少子化、貧富差距及人口結構等議題,衍伸出許多社會問題,將秉持「一個理念、兩個態度、三種作法」,方向清楚、務實並且長期執行才能看到成效;建立平台,解決各局處分工不合作的情形;任何創新都有可能犯錯,但社福政策應該要秉持實驗精神,從小規模開始試辦,進而逐漸改善後才大型推動;最後則是永續,不為短期或政黨利益,社福措施要買的是「服務」,而不是買硬體或設施。

未來不論由誰當選,相信民間版社會福利政策白皮書必定會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福利檢測指標。本聯盟將依照宗旨,促進社會各界對社會福利之重視與支持,持續擔任民間與公部門之橋樑,與民間團體同心戮力,與政府部門攜手合作,讓臺北市的社會福利政策與服務更加完善。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