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住宿難 教部續擺爛
學團籲限期補足宿舍缺額

2018/10/24
苦勞網特約記者

歷經四個多月後,文化大學大群館爭議未熄,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等學生團體今日(10/24)上午赴教育部抗議,批教部遲遲未端出後續的解決措施,導致沒宿舍住的近四百名文大學生必須自行在租屋市場裡尋找新住處。學生團體呼籲,教育部未來應公開更多各大專院校的學生宿舍資訊,並將「宿舍充足率至少達50%」列為各大學設立之基準,要求未達標之大學於一定期限內興建宿舍,補足缺額。

學生團體前往教育部,表達對學生宿舍既有政策的不滿。(攝影:張宗坤)

今年(2018)七月,青委會等學生團體就曾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應督促各校興建平價宿舍,並強化校外租屋的主動稽查與訪視。當時,教育部曾對記者表示「未來將提供空間、並鼓勵各校興建宿舍,並與地方政府研商使用公共住宅或社會住宅」,並會在一個月內提出改善方案。

然而,截至十月底,教育部卻仍未有公開解決方案,對於大群館爭議的後續處理也遭學生詬病。文化大學學生周子翔說,雖然前校長吳萬益曾說要把大忠館改建為宿舍使用,北市府出於善意也提出了北士科專案住宅,但文大方面不但沒有動作,北市府的專案住宅生活機能低落、沒有考慮學生所需,而教育部更是沒有積極監督、介入協調。周子翔認為,「各機關互丟皮球,結果文大同學受害最大,處境也最艱難。」

大群館爭議看似是個案,但學生們認為,這反映出全體大專校院學生深刻艱難的居住問題。青委會成員張郁指出,今日的大專教育體制中,學生們大多需要移動到外縣市求學、居住,這形成了學生的居住需要。張郁認為,要是學校沒有提供充足的宿舍給學生使用,學生也只能到風險相對較高的租屋市場裡冒險,如此一來,教育部無異於「借房東刀殺學生」的兇手。

青委會成員李容渝則呼籲,若教育部想糾正過往的錯誤,就必須先從「資訊公開」做起。因此,今日他們也向教育部投遞「資訊公開申請書」,呼籲教育部至少公開「各校招收非大學所在縣市之學生人數」與「校外租屋市場不符安全規定住屋之比例」,以利社會大眾了解學生居住的現況與難題。

在大群館爭議中,雖然北市府提供部分的住宅政策協助,但為什麼學生會認為成效有限呢?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認為,這是因為教育部太過消極。她說,社盟曾與立委開過記者會、也與六都市長候選人討論過,事實上地方政府「都非常有意願解決學生的住房問題」,但學生看不到吃不到的原因,是因為「教育單位沒有積極回應這些問題」。她質疑,「到底學生的居住問題還要抗議多久?居住環境的安全到底誰能來把關?」

李容渝認為,教育部應把「宿舍床位數」或「宿舍樓地板面積」作為設立大專院校的必要條件,規定「宿舍充足率至少達50%」,並要求未達標之大學於一定期限內興建宿舍,補足缺額。此外,教部也應與地方政府積極合作,提供各種公共住宅、社會住宅等居住政策工具,紓解學生宿舍床位不足的問題。

學團以行動劇表達被學費與居住費用夾擊的學生的處境。(攝影:張宗坤)

對於學生團體的訴求,教育部高教司科長吳志偉說,教育部對於資訊的公開採滾動式修正,都會把意見帶回去研議;至於大群館爭議的處理時程方面,目前剛剛與地方政府、國有財產署開完會,會再積極找尋可以興建宿舍的地點;未來若有類似個案在其他學校發生,則會以獎補助款的重新分配來控管。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