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18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徵稿
「你解殖/資了嗎?全盤解析新自由主義國家」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8/04/23

會議日期:2018年10月13、14日(六、日)
會議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一號)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聯盟、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陸續邀請中)


年會主題:你解殖/資了嗎?全盤解析新自由主義國家

 

當後冷戰的熱戰不衰反盛,新威權體制成形,外內殖民不斷增生,

你,解殖了嗎?

究竟該反哪一種帝?解哪一種殖?
 

當房價物價年年漲,勞動條件直直落,

你,解職了嗎?

究竟什麼樣的工作值得未來?什麼樣的勞動定義人生?

 

當全球新保守主義奮起,資本金字塔的「頂端」與「低端」都緊抱家庭價值,

你,解直了嗎?

到底什麼樣的親密連結彼此?什麼樣的親密斷開他者?
 

當金融資本漫入所有生產與分配場域,全球貧富差距日深,

你,解資了嗎?

究竟在地、團結、另翼、合作如何經濟?資本之側有多少可能?
 

當網路監控無所不在,連私人訊息都成為廣告與消費大數據

你,解質了嗎?

是否社群網路上的我已經比我更為真實?
 

2018年台社年會,請來一起大聲問:

「你,解ㄓˊ 了嗎?」

〔論壇徵稿〕
本次研討會徵求組織符合會議主題的論壇,不接受單篇論文的投稿。

各子題規畫如下:

一、新自由主義下台灣的長期照護問題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今年已經步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長期照護的需求因此也急速攀升。人人都會走向老年,人人都有可能需要長期照護,因此,台灣這個高齡社會,正集體面臨重大的挑戰。然而,回顧台灣長照體系數十年的發展史:在新自由主義的潮流中,政府的解方是:市場。

那麼,試問:市場是台灣長照唯一的道路嗎?在眾說紛紜中,我們如何分析長照問題的根源?市場化的長照體系如何影響不同的群體?敬邀夥伴們共同關心、全盤解析台灣長照問題。

二、你解high了嗎?流行音樂風格趨勢與感受的時代性

如本次年會主題所揭示的,今日我們所處的是各個方面都歷經廣義上的解殖、重新盤整與體驗的時代。這個子題裡我們將時代的樣貌聚焦於流行音樂(廣義上的popular music)領域上。

或許「厭世說」可以初步地概括近幾年在樂團圈裡廣為流傳,對於不同音樂風格之間某種共通性的描述。但仔細聆聽,我們會發現,帶有強烈意涵的「厭世說」卻有著多樣、差異,甚至是矛盾的指涉。這或許是流行音樂處在大眾文化商品與聲響示意表達實作兩端下搖擺、激盪或是選擇的實際面貌。

因此歡迎各方針對上述的「厭世說」揪人搞對話、批判。當然更歡迎對其他不管是新奇的或是被忽略的音樂風格、政治議題提出panels。

三、走山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國家的背叛與抗爭再起

2016年八月總統代表過往政權,首度向台灣原住民族歷經四百年來的殖民及不平等對待而道歉,開啟了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之路。隔年三月,原民會推出《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草案,卻將100萬公頃的私有土地排除在傳統領域之外,認定私有地開發不需經過部落集體討論決議的規範,進而引發了原住民族一日未落搭棚凱道的四百多天抗爭行動。原本180萬公頃的傳統領域瞬間降至80萬,暴露了新自由主義國家「只有個人,沒有社會」的主張,貫徹保護私有財產權的優位性,架空部落的知情同意權,為私人資本進入部落開發或公部門強行徵收之舉,打開了「合法與方便」之門,進而弱化原住民族對其生活領域與集體文化延續的自主決定,以及與政府平等共治的契機。此子題希望邀請有志之士一同剖析當前國家如何以「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美名,挪用制度法令等利器,製造出更多、甚於過往且難以陳抗的不平等體制?反思新自由主義治理手段對部落土地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毀滅依附土地而生的族群文化多樣性、以及外部資源及私有財產觀念進入部落所造成內部分化與衝突?奪回具備解殖/資精神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之路。

四、校園與學術的規訓與自主

校園,是教育與學術的核心場域,也是一個充滿人情世故與階級利害的地方。近年來在台灣,陸續面臨大學校長選舉、研究補助/教師待遇爭議、教評會遭架空、學校合併與退場、校園性別事件等課題,改革者如何熟悉各級教育現場實況,跳脫圈內裙帶利益糾葛,抗拒龐大的學閥壓力,面對僵化的科層體系?期待藉由交流分享、國際參照,讓台灣教育能在制衡校園封建、維護學術自由間逐步奠基向前。

五、重返公共知識份子?

當批判知識界提出公共知識份子的消失之際,科技部從2014年開始推動「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之後教育部更大規模地推動「大學社會責任」,鼓勵大學進入社區。大學的社區實踐強調大學與社區形成夥伴關係,允諾產生對雙方都助益與對社會負責任的知識,並透過年輕學子的創意,引導社區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不僅在台灣,大學的社區實踐式研究已成為一種全球風潮。一時之間,大學老師蜂擁進入社區,但這是否代表著公共知識份子的重返,還是公共知識份子的變調?我們邀請大家對這波大學參與社區的風潮提供實際參與經驗的辯論與批判。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波國家動員的計畫?

六、文化行動還是文化活動?

新自由主義日漸掏空實體經濟的情況下,「展演」成為「想像經濟」的具體表現。台灣高中生渴望成為Youtuber、中國小鎮青年想當喊麥MC、看似更高階的「策展人」名銜也成為藝術圈內外競逐的寶物。然而,策展只是一種關於組織和展示展覽的方法嗎?策展的意識狀態又有多少來自印度庶民研究理論家 Diepesh Chakrabarty所言的「滯後的魔咒」(belatedness as possibility),內蘊著落後的焦慮,以策展作為「迎頭趕上」、擠入世界城市該有的現代化行頭?或是滾動愛心與弱勢,成為文化資本積累的快速方式?還是在「展覽」的形貌外,有另一種強調本地社會脈絡,意在解殖與賦權的文化行動主義?!當新自由主義結構性的持續生產弱勢者、文化政治的重要性日益提高、NGOs與社會企業成為人們新的創業可能、網路奇觀產生巨大影響。歡迎您投稿組團分析這諸多的文化活動或文化行動,反思參與式藝術、介入式藝術等概念及其後的社會意涵。

七、反思「新南向」與「東南亞文化熱」

當蔡英文政府高唱「新南向」,各地東南亞文化活動方興未艾,台灣社會似乎正歡慶自己是擁抱多元、具國際觀的國家。然而,在多元、國際的表象之外,不同時代來台、不同的階級、性別、種族、國族背景的「新移民」在台灣所面對的社會環境、法令政策…等真實處境為何?有何差異?為何有這些差異?如果我們能拉開歷史的軸線,從「新南向」向前追溯,探索李登輝政府以來的「南向政策」,甚至日據時期的「南進」政策,台灣當政者對於「南方」的想像有什麼樣的歷史延續與/或斷裂?在這些想像裡我們看見的是敵是友?是負擔或資產?是市場還是人?而此延續、斷裂又映照出什麼樣的區域和全球性的政治經濟結構的轉變?歡迎關注相關課題的實務和學術工作者一同來反身性的探索。

八、其他:具批判性之相關提案

投稿方式 
本次研討會徵求組織符合會議主題的論壇,不接受單篇論文的投稿。投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信件主旨請註明「2018年台社年會摘要投稿」。論壇形式不拘,可以是正式論文發表、圓桌論壇、工作坊,或其他任何有助於深化討論的形式。自組論壇請附主題說明及至少三篇論文摘要。論文摘要,需以中文書寫,600字以內,並附作者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處、電話、傳真、電子信箱)。論文摘要及論壇提案均經籌備委員會審查。

Panel提案截稿日期:2018年6月17日
審查結果公告日期:2018年7月9日 

本次研討會發表論文無稿酬,格式請依學術論文格式撰寫,研討會發表後,擇優經學術審查將刊載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出版專書。Panel提案請以E-mail寄到台灣社會研究學會(主旨請註明「2018年台社年會摘要投稿」)。

若有任何詢問,請逕洽: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秘書處 莊小姐。

E-mail:[email protected],電話:02-29393091 # 51653。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