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土地範圍劃設辦法》自2月中公布以來這135天,其關於傳統領域的定義及劃設程序,由於攸關原住民族基本權利地位,引發原住民族極大反彈,以及違反原基法母法爭議,原住民族極其擔憂該辦法若不更正,不但無法幫助社會大眾瞭解實情,建立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對話和解基礎,還將造成持續不斷圈地私有化流失及不當開發破洞化的轉型不正義後果。
因此,該辦法自3月中送立法院備查,在立委關注下,進入審查程序,提出要求更正議案,本記者會主辦單位「原住民族民族議會聯合行動」亦於3月8日由邵族領袖石豐正、排灣族領袖包顏華率領、泰雅爾族民族議會代表烏杜夫勒巴克、賽德克族民族議會代表瓦旦吉洛、布農族民族議會代表打亥.芭拉拉非、太魯閣族自治籌備委員會代表馬紹、魯凱民族議會籌備會代表柯秀福,以及卑南族民族議會、邵族民族議會、排灣民族議會籌備會及等各民族議會代表,偕同銅門、卡拉魯然、達魯瑪克、都蘭等自主公告傳統領域部落代表,發表要求立院不予備查並對行政院提出修正議決。隨後也一一拜會各黨團,獲得態度不同的接應。
然而審查至今,行政部門及政黨未能面對並釐清爭議,蔡英文總統在3月20日第二次原住民族歷史及轉型正義委員會議為釐清爭議,對傳統領域定義所提出的意見,並未被行政部門正確傳達及落實遵行,甚至透過官派副召集人釋放錯誤訊息,誤導社會對原轉會討論內容之理解,以致於4月5日立法院政黨協商中各委員對本案雞同鴨講,無助釐清爭議甚至深化錯誤訊息,協商迄今尚未完成,議決持續延宕。這段時間執政黨持續釋放混淆訊息,企圖削弱駐紮凱道夥伴、學生團體與各行動團體訴求的正當性,以回家跟部落站在一起、趕緊返鄉劃自己的土地等訴求陸續發文,殊不知在劃設辦法的程序裏頭,明訂著傳統領域定義僅限公有地,並非所宣稱階段性先劃,劃設執行機關為鄉鎮市公所,劃設成果送原民會核定前亦須經縣市政府審查。
停止原住民族土地的破洞擴大挖深不能再等,本記者會主辦單位「原住民族民族議會聯合行動」已於6月21日(三)上午召開【更正劃設辦法 停止原住民族土地破洞化!要求立法院解決爭議】記者會,隨後將要求立法院各政黨清楚表達對更正劃設辦法立場的通知函一一送達各黨團,並附上民間更正版本實質建議供參考,約定隔一周的今(6月28日)日召開記者會公佈各政黨立場。我們要求政黨針對三個問題清楚表達立場:
一、 是否支持要求更正「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
二、 是否支持要求修正辦法第三條第2款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定義,刪除「公有」兩字?
三、 是否支持要求修正辦法相關條文,於現行條文規定由地方政府執行劃設之外,增列原住民族或部落自主執行之程序管道?
我們肯定目前對此三項皆積極支持回應的時代力量及國民黨,對於民進黨及親民黨目前未能積極回應,消極面對,枉費部分良心立委對原住民族歷史轉型正義及台灣土地永續的環境正義認真看待,令我們十分遺憾。至於,有部分立委積極配合執政黨扭曲架空原基法的政策,阻撓劃設辦法更正,我們認為極不可取,必須受到持續地監督批判。
會造成執政黨與在野黨,以及原住民和公民社會衝突的局面,除了行政院從張景森政委不當介入誤導開始,對原基法採取扭曲打壓的立場及原民會與預告版180度轉彎突襲式地公布劃設辦法,影響至鉅的包括3月20日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委員會針對傳統領域定義的討論及蔡英文總統6點指示意見遭到扭曲,因而在此我們極力呼籲將在6月30日召開的第二次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及轉型正義委員會議,能夠在蔡總統前次會議非常正面、負責任的表態發言所指出「傳統領域的完整性是沒有分公、私有的」的基礎上,嚴正釐清爭議,更正錯誤定義;而處理諮商同意權適用衍生爭議,不是在辦法的劃設、更不是在傳統領域定義上,混淆交錯處理,而是在原基法明確授權的諮商同意辦法上去處理,盼望能由總統領導的原轉會糾正行政院與立法院執政黨態度,以解決劃設辦法延燒的各項問題。
行動團體 :太魯閣族自治籌備委員會、布農族民族議會、邵族民族議會、卑南族民族議會、排灣族民族議會籌備會、泰雅爾族民族議會、魯凱族民族議會籌備會、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