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八週變形開後門,物流駕駛更血汗」
反對汽車貨運業適用八週變形工時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7/03/18

時間:106年3月22日(三)下午02時

地點:勞動部前廣場(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83號)

勞動部針對汽車貨運業者(如物流或宅配業)於「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法實施後的配套,就是開放汽車貨運業納入「八週變形工時」,這種將工時規範彈性化政策,或許能幫不想增聘人力、不願多付人事成本的雇主解套,但卻無法解決運輸倉儲等相關行業駕駛過勞的問題,勞動部幫雇主開的後門,反而會讓駕駛陷入更血汗過勞的處境。

汽車貨運業是低薪長工時的勞力密集行業,勞動部設定汽車貨運業每日理想工時為八小時,然而汽車貨運業勞工每日實際工時皆為十二小時以上,汽車貨運業者亦多有不願編列超過每日工時八小時後之加班費用的情況,現實上,汽車貨運業駕駛不但得長時間工作,甚至常常會無法依法領到加班費。

依據主計處薪資及生產力統計顯示:從2011到2016年,近5年內汽車貨運業平均薪資收入是34,624元,只有同期整體運輸及倉儲業勞工平均薪資50,676元的68%,然而,汽車貨運業勞工的工時近5年平均每月187小時,是整體運輸及倉儲業勞工平均每月工時178小時的105%,換句話說,和全體運輸及倉儲勞工比較起來,汽車運輸業的勞工,每個月要比多做一天以上,平均薪資每個月甚至少超過15,000元,結果勞動部竟然無視汽車運輸業勞工的低薪血汗,竟然還打算開放汽車運輸業納入八週變形工時!?

更嚴重的問題,則是汽車貨運業長期低新高工時,導致勞工有高度過勞風險,並衍生出社會安全的問題。依據勞保局職業災害統計資料,從2011年到2016年6月,運輸及倉儲業勞工佔全體過勞失能與死亡勞工的15%,是過勞的重災區,近5年來,至少有32位以上的運輸及倉儲業勞工,因過勞而去世或失能,這還只是有去申請職災並被勞保局認定的官方統計,等於平均每兩個月,都會有一位運輸及倉儲業勞工因過勞而失能,或離開人世。

在已經開放適用「八週變形工時」的行業中,「遊覽車客運業」近日才剛剛發生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翻車,導致國道交通事故史上最嚴重的意外,運輸業駕駛的長工時過勞問題引發社會議論,康姓駕駛時常每月連續出勤14天以上,最高更曾連續24天出勤,震驚社會。公路局對此悲劇提出「手握方向盤」才計算工時的嚴苛認定方式,甚至新任勞動部長林美珠更是附和這個邏輯,主張工時要採個案認定。更令人遺憾的是,台中捷順客運司機過勞死的案例爭議至今,相關主管單位根本不保障勞工的遺孀。這些情況在在顯示:堆於台灣勞工與整體運輸業勞工的工時問題,勞動部不但不思限制變形工時適用,竟然還打算為了資方考量要將「汽車貨運業」設為「八週變形工時」新增的適用行業,簡直是本末倒置,勞動部此等漠視勞工權益,增加勞工過勞風險,幫助雇主開後門等等舉動讓勞工憤怒至極!

因此,物流業勞動權益自救會與工鬥團體等,關心運輸業勞工過勞與交通公共安全的勞工和工會團體,將於106年03月22日下午2時,在勞動部前廣場召開記者會,請勞動部懸崖勒馬,正視汽車貨運業勞工長期高工時的問題,勿做勞工過勞幫凶,資方打手,亦請社會大眾一起來參與。

活動日期: 
2017/03/22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