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場町秋祭 追思白色恐怖受難者
籲終結兩岸內戰 簽署和平協議

2016/10/22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記者

五〇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追思慰靈大會今天(10/22)下午在台北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行,今年(2016)秋祭主調定為「和平協議與歷史正義」,除了向五〇年代因反對內戰、追求社會主義而遭國民黨政權槍決的革命前輩默哀致敬,也試圖對政黨再度輪替後的兩岸政局發展提出建言,呼籲總統蔡英文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終結內戰狀態、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秋祭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行,紀念碑上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攝影:張智琦)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自1993年以來每年舉辦秋祭,今年邁入第24年,下午在馬場町土丘旁,超過600名包含過去白色恐怖年代的政治受難者及遺族、家屬,頂著烈日與暴雨共同參與追思。先是全體起立為過去的犧牲烈士默哀一分鐘,並且向紀念碑獻上鮮花。受難者家屬吳懿純代表宣讀《祭文》指出,台灣自七〇年代的黨外民主化運動雖然成功瓦解國民黨戒嚴體制,卻遺留下戒嚴時期的「親美反共」遺毒,成為兩岸走向和解與和平的主要障礙,隨著政黨再度輪替,甚至又走回了兩岸互相敵視對抗的老路。

推動轉型正義應促兩岸和解

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蔡裕榮表示,蔡英文在國慶談話中宣稱要推動轉型正義,但蔡英文的轉型正義卻只指認當年的執政者為加害者,這是對歷史的曲解,因為無論是兩岸對抗或島內的獨裁壓迫,都是源自於國家內戰與分裂,這才是兩岸緊張與台灣內部政治對立的根源。蔡裕榮表示,國共內戰是兩岸過去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但目前兩岸已經邁入和平發展的階段,做為台灣的領導人,蔡英文有責任導正過去兩岸之間的對抗性,以「終結內戰與結束兩岸對抗」做為轉型正義的具體內容,並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也表示,轉型正義的出發點是要還原歷史真相,而國民黨過去在台灣所實施的戒嚴體制造成白色恐怖——刑殺、關押上萬人——其背景就是國共內戰,「這是台灣的歷史真相」。吳榮元強調,蔡英文如果真心想推動轉型正義,就必須終結內戰與兩岸對立的狀況,促成兩岸和平發展,才可能達成真正的兩岸和解與社會和解。

盼台灣人民正確認識白色恐怖

今年9月,管理馬場町紀念公園的北市府水利工程處未詢問受難者團體意見,就擅自在馬場町土丘旁設置廁所,甚至將紀念公園劃設為烤肉區,引起受難者團體抗議。雖然後來水利工程處撤除了廁所,但蔡裕榮認為,此事已凸顯台灣政府官員缺乏歷史意識,絲毫不尊重為台灣人民犧牲的左翼前輩。

秋祭遺族代表葉光毅也指出,五〇年代白色恐怖帶來了台灣社會思想的荒廢,現在台灣很多人一味強調「個人的歷史經驗」,將歷史多元化、相對化,卻未能以歷史事實為根據,因而無法正確地理解當時對建設新中國懷抱理想的青年。葉光毅的父親葉盛吉是知名台大醫師,1923年生於台南,在二二八事件後轉而認同共產黨,並加入中共地下黨,在1950年被捕入獄,同年11月被槍決於馬場町。

正在製作白色恐怖口述史紀錄片的青年代表施佑倫表示,在他訪問「中共中央社會部案」的四位前輩時,發現在五〇年代的語境裡,「外省人」、「本省人」只是地理位置的關係,但今日「外省人」、「本省人」卻被詮釋成敵對的關係,讓他對當前主流的歷史詮釋感到懷疑,而希望透過記錄這些老前輩的生命故事,讓大眾能夠重新認識白色恐怖歷史。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屆臨 吳榮元:應超越國共格局

從今年(2016)起,俗稱國共論壇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更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即將於下(11)月初在北京舉行。作為兩岸互動的重要平台,隨著改名,吳榮元建議,應該超越過去僅以國、共為主的形式與格局,擴大參與範圍。吳榮元分析,過去許多兩岸經貿互動的「紅利」,只被大型團體,或者國民黨長期經營組織的單位「搶得先機」,例如兩岸農產品經銷,需要高昂低溫冷藏與運銷設施,往往只有大型農會可以經手,小型合作社則分不到好處。未來,兩岸的和平紅利,應該擴大團結面,進一步分享給中小企業,發展更多元形式的兩岸互動。

蔡裕榮(前排中)等代表在台前向受難者默哀致敬。(攝影:王顥中)

吳榮元認為,白色恐怖的背景就是國共內戰,轉型正義應該終結內戰與兩岸對立狀況。(攝影:王顥中)

超過六百名包含過去白色恐怖年代的政治受難者及遺族、家屬共同參與追思。(攝影:王顥中)

受難者遺族與家屬在追思會上接受鮮花致贈。(攝影:張智琦)

互助會現場朗讀作家楊逵的《和平宣言》。(攝影:王顥中)

差事劇團現場演出改編自藍博洲小說的《幌馬車之歌》報告劇,講述白色恐怖受難者鍾浩東與蔣碧玉的故事。(攝影:王顥中)

秋祭尾聲天氣驟變,參與者在滂沱大雨中將鮮花圍繞放置於馬場町土丘周圍致意。(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回應

台獨支持者被原住民詩人莫那能打臉打得好爽,玻璃心碎了一地好爽啊!
2010年5月1日,莫那能於勞動黨第八屆黨代表大會致辭:
“我沒有大中華民族主義的意識,其實我受過教育以後也沒有中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可是我跟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全力地支持兩岸的和平統一,因為我們清楚看到:台灣的安定與幸福,建立在中國的強大與亞洲的安定上。
從台灣過去的歷史,我非常清楚:中國的安定,就是台灣安定的基礎。這是包括我在內的部落工作隊,必須面對的歷史事實。台灣未來的發展,只有建立在兩岸的統一、甚至是和平的發展上。
我雖然看不見,可是我非常清楚:在台灣的歷史上,列強與帝國主義如何藉由中國的衰弱,導致台灣被殖民侵略的痛苦跟苦難。同時,我們台灣原住民,除了面對列強的侵略外,還受到漢人的各種壓迫。但是,我願意包容在台灣的漢人,包括包容在歷史裡對原住民的壓迫,也包括國民黨軍事戒嚴時期的右翼。……
原住民過去被外來的漢人稱為「番仔」;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都是中國人!”

日本人看台灣人
2015/08/17 中國時報 徐宗懋(資深媒體人)

日本旅台作家本田善彥累積了十多年的採訪資料,最近出版了一本中文書《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是日本作家描述近代台灣人心路中最詳實生動的書籍之一,既披露了兩岸和東京之間的外交祕辛,也包含對台灣人的敏銳觀察。
這裡附一張書內的照片︰曾任毛澤東日語翻譯的台中人林麗韞(右二),1999年返鄉時,與堅定支持李登輝路線的堂哥蔡焜燦(左二)與其他親人聚餐,重享兒時的歡樂。這樣的故事發生在大時代許多台灣精英的家族中,在政治分歧中散發著人性的溫情。1972年東京與北京建交,同時與台北斷交,林麗韞等中共對日單位中的台灣人,擔任毛澤東、周恩來等與田中角榮會面的日語翻譯。同一時候,台南人林金莖在中華民國駐日大使館內經歷了被迫屈辱斷交的過程。林金莖後來擔任蔣中正總統、宋美齡女士、蔣經國總統等人的日語翻譯。斷交時的駐日大使是曾由日本軍校畢業的彭孟緝,雖然動用了大量的公私關係,卻無力挽回大局,最後大使館被迫降下國旗,林金莖回憶:「全體大使館職員都泣不成聲,我的心裡也充滿了不甘與悲傷,淚流不止」。至於林麗韞這一邊,對於毛澤東、周恩來、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等人的一言一行,都有詳實的回憶,本田先生把兩邊的口述,加上日方已公開的外交談話紀錄,寫成外交祕辛,揭露了許多外交之謎。
中共對日單位中,台灣人占了大半。1949年後,左翼思想席捲全球。日本的華僑界亦不能免,加上受到二二八事件的衝擊,台灣人對國民黨政府普遍失望,並寄望於新興的中共。林麗韞、郭平坦以及陳舜臣的妹妹陳妙琳等人,分別前往中國大陸,總計有4000多人,另一方面,二二八事件前後參加中共的台灣人,吳克泰、周青、蔡子民、葉紀東等人,則在中共建政前夕前往大陸。1950年代後,兩批源流的台灣人進入中共政府對日單位,擔任日語口譯、日語廣播員、日文雜誌編輯,以及進入大陸外交部工作。台灣人政治上的分裂反映了國共內戰的大時代,無論站在國民黨或是共產黨這邊的台灣人,都表現出政治信仰的硬骨頭,至死不渝!
儘管如此,兩位蔣總統過世後,台灣的情況變得複雜,不少台灣人開始肯定日本的殖民統治。本田寫道,每次林金莖先生都穿著西裝、打領帶來迎接他,說:「我可能沒有多少日子了,我的人生幾乎有半世紀投入對日外交,我抱著像寫遺書給日本朋友的心情來接受你的專訪。」面對羞辱蔣中正總統的現象,林感嘆說:「因為有蔣總統的時代,才有今天的台灣,我無意靠著扭曲自己的記憶,來迎合這樣短暫一時的潮流…今天辱罵蔣總統的人當中,有許多人當時大力頌揚蔣總統呢,甚至到連我們都看不下去的程度。」林又說:「有些台灣人,老是把『日本統治非常卓越,戰後的國民黨統治不行』掛在嘴上,他們也許想用這類發言討日本人歡心。但是,如果讓生長於日本殖民時代的我來說一句話,只是一味的否定戰後、而認為戰前什麼都好的話,結果等於是自己承認『台灣人是呆子,只是個無能的民族,當然會被異民族統治』。在我看來,就算是日本人,其實內心也看不起這群人吧!」如今林金莖已過世快12年了,這段話令人不勝唏噓!
一般日本人聽到台灣人的媚日言論,或許會感到高興;但也有一些日本知識分子冷眼看待,認為那只是純粹的機會主義,媚日者其實低估了日本人的智慧。本田提到,15年前,《讀賣新聞》一位同業說:「假如哪一天日本真的沒落時,韓國雖略帶喜悅但會主動表達幫忙;台灣反而悄悄地遠離日本,在大陸呵護下甚至假裝不認識。」

媚日者只會被瞧不起
2015年8月19日 中國時報 劉順達(韓國昌信大學榮譽教授)

近日一位韓國大學教授朋友來訪。他看到台灣媚日言行與南韓反日,頗多差異,深感不解。
一、台韓同受日本殖民統治為史實。南韓被統治有36年,台灣更長達50年。南韓完全抹掉日本留下的語言渣滓,早在朴正熙執政時期,把教科書和日常生活用語強制轉換成韓語。
二、爆破日本總督府。總統金泳三是基督教徒,對日本恨之入骨。他認為把象徵日本侵略歷史的建築物大剌剌地放置在首都中心,讓韓國人感覺羞恥。於1995年8月15日以光復50周年之際,總督府成為灰燼。
三、李明博總統堅守獨島(日稱竹島)。李明博出生日本,雖有日本情結,但身為韓國總統,不怕日本極力反對,以總統身分首次登陸獨島,捍衛固有領土。
這位韓國教授說:台灣人也像日本人,屬於機會主義者,機會主義者只會被鄰國瞧不起。

請看泛綠網軍不讓你知道的真相:
-----------------------------------

總統不該跟人民玩「白馬非馬」的文字遊戲
2017-12-29 民報 施正鋒(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蔡英文總統在12月28日召開今年最後一場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會議,結論是「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沒有排除原住民族。果真如此?先跟大家複習一下中國春秋戰國有名的「白馬非馬」三段論證,意思是說:白馬是白色的馬,而並非所有的馬都是白色的,所以白馬非馬;簡而言之,白馬是白色與馬的交集,其他顏色的馬當然不是白馬。小英總統面對原住民族的菁英,毫不靦腆地玩弄文字遊戲,相當不老實。
我們知道,轉型正義的發展由戰後的處理戰犯,經過1970-80年代的南歐、拉丁美洲及南非的威權體制民主化,到1990年代東歐共產國家的垮台,目前已經進入第四波:也就是美國、澳洲、紐西蘭、及加拿大等所謂墾殖國家(settlers’ society),要如何面對原住民族幾百年來所遭受的各種不公不義(injustice)。如果拿到台灣的脈絡,轉型正義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威權時期轉型正義、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以及其他轉型正義(殖民、婦女)。
民進黨政府柿子挑軟的吃,只願意處理蔣氏父子時期的白色恐怖(A),因為擔心慰安婦得罪日本而絕對排除殖民時期(C, D, F, G)。至於原住民族所遭受的各種不公不義,則戒慎小心(B, C, E, F)。所以,儘管『促轉條例』順便包含了局部原住民族議題,也就原民在威權時代的受難者(B),至於土地則寸土不能退讓(E)。所以,民進黨政府透過時間的限制、選擇性處理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即使沒有完全排除,卻是實質視而不見,刻意作高度選擇性的失憶。
戰前,日本殖民者是把原住民族的土地充公;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收歸國有,又不知有多少經過五鬼搬運轉為私產。如果說日本殖民政府是逼良為娼,國民黨政府持續進出;那麼,高唱人權立國的民進黨政府,說什麼轉型正義不包含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又算什麼?難道原住民族迄今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上所遭受的支配、掠奪、歧視及同化,就不是殖民統治?難道可以使用所謂的歷史正義區隔,就悍然加以零碎化、抽象化、虛無化?
就實務面,民進黨堅持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非常複雜、所以必須專法處理,然而,卻無法自圓其說:為何『原民促轉條例』就不能跟「促轉條例」同樣有調查權?現在的總統府原轉會沒有調查權,相關單位到總統府的報告支支吾吾,有用嗎?原住民族立委在去年提了五個草案,為什麼經過一年多,民進黨團現在才想到要求行政院提案?究竟是決策者的知識低落、或是御用學者的良知泯滅,還是認為,經過四百年的欺壓,依然認為原住民族好騙?
亞泥等等開採的明明迄今還是對原住民族造成嚴重的威脅,民進黨政府卻堅持亞泥展延二十年不用環評、刻意迴避原住民族行「同意權」,不是善類。『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明明規定,在原住民族土地從事土地開發及資源利用等,必須取得族「同意」,並不是「諮商」,所以不是參考用的。政府不應該老是玩那種鑽法律漏洞的把戲。如果國會通過的『原基法』都不能還原住民族公道,那豈不就是就地合法,還談什麼轉型正義?難道這個政府是被財團豢養的?
民進黨以關懷弱勢起家,碰到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就原形畢露,官員信口開河、立委裝聾作啞、總統言詞閃爍。為什麼人家可以吃套餐,原住民族就只能單點、而且限定只能吃素、不能拿刀叉?法國評論家與史學家伊波利特‧泰納(Hippolyte Taine, 1893-93)說,世界上只有四種人:愛人、投機者、旁觀者及笨蛋。看來,我們都是已經被騙了很久的笨蛋;至於高一生、湯守仁及林瑞昌等受難的原住民族,只是可資使用的歷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