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民間團體齊呼籲: 新內閣海洋首長人選應具海洋保育思維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6/04/21

第 13 屆全國 NGOs 環境會議於上週日(4/17)在立法院召開,數十個環保團體齊聚一堂,以 8 個主題分組討論。「海洋」首次獨立成為其中一項討論主題,頗具意義。大會結

論與訴求將分別在 4/21 及 4/22 世界地球日遞交給準總統蔡英文及現任總統馬英九。新政府即將走馬上任,海洋組期待新內閣的海洋相關首長,應選擇具有海洋保育思維的人選,以加強政府的海洋保育措施,落實「生態台灣,環境永續」。

本次海洋組的討論,會前透過網路平台廣納民間環保團體與學界意見,會議現場則進 行深度討論與意見交換。與會人士皆十分期待海洋委員會成立後,能夠廣納具有海洋保 育、資源管理和海洋法政等三項專業的人士,讓未來民間、學界與政府溝通及共識形成的 過程,不至於因為對海洋保育的思維落差太大致使相關決策進度緩慢,而能更有效率帶領 我國海洋保育往前邁進。

海洋組召集人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理事長林愛龍指出,去(2015)年的全國 NGOs 環境會 議時,沒有「海洋」主題,因此「白海豚保育」議題必須在「棲地與動物保護」組內論 述,而「永續海鮮」則是在「食品安全與食農教育」組裡討論,從這個議題分類方式,就 可看出過去幾十年來,我國國人對於海洋事務處理的思維相當片面。但是海洋有不同於陸 地的特性,因此需要獨立且有系統的「海洋思維」,才能真正作出海洋永續的決策。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林育朱表示,我國領海面積十萬多平方公里,比陸域面積 多了 3 倍,世界地球日能夠納入海洋議題,是視野上很重要的進步。近日新聞揭露中國漁 船非法越界至我國東沙海洋國家公園區內盜採,顯示台灣海域資源除了需要專責機關整合 管理及規劃外,海洋保育能量(如:專業人才或艦艇等)也急待加強。在澎湖南方四島國 家公園執法的保七蕭再泉小隊長及正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研究調查的珊瑚學者陳昭倫也透 過網路,提出政府急需正視「夜間非法漁撈」的嚴重性,建議政府應儘速採購夜間執法所 需的相關夜視設備,才能有效捍衛我國海洋生態。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副理事長林于凱分析,台灣的海洋事務因主管單位分散在 22 個部會 之中,面對問題常在進行跨部會協調時痛失處理先機,致使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如近日 澎湖東北海域及新北市石門海域船隻擱淺處理案件,政府在船舶擱淺的海汙處理過程中, 海洋保育的專業度與敏感度不足,造成漁民損失、生態受害,因此歸根究柢,台灣急需具 備「海洋資源保育」思維的首長來擔任海委會籌組及整合角色,才能真正不再重蹈覆轍。

林愛龍建議應設置「設立海洋保育基金」,財源以越界捕魚和非法漁撈相關罰鍰或是 海域使用相關行政規費為主,用以更新海洋保育執法設備、復育在地海洋生態及海洋污染 防治費用,甚至包含緊急墊付政府強制執行擱淺船舶抽油卻求償無門的案子,讓地方政府 更無後顧之憂的按照專業判斷執行應有作為。

除了海洋污染,日益嚴重的海洋廢棄物也是各個環保團體投入多年的議題。我國每年投入淨灘人次的足跡可以環繞台灣島七 圈,但海洋垃圾仍然撿不完,因此應該以「溯源減量」為目標,逐步規劃岸際到河道的清 理方案。 而會中各環保團體也一致贊同漁業署要正視漁業廢棄物的污染公害,並積極督促 業者開發他種浮球取代原有保麗龍浮具,減少發泡類浮具裂解後的危害。

面對台灣海域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的問題,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徐承堉提出 「漁業權」制度以及漁船汰建權應重新檢討,在會中進行熱烈討論,決議建議政府應盡速 檢討現行制度,並思考未來如何發展才能更具資源復育的效益。

野生動物保育部分,在台灣媽祖魚保護聯盟秘書鄭慧新與中華鯨豚協會理事余欣怡等 人討論後,決議再度提出應於今(2016)年年底前公告台灣白海豚重要棲地,政府單位應 進行跨部會討論明確措施,使目前數量不到 70 隻的白海豚族群能以恢復到 100 隻為目標。

苑裡反瘋車自救會陳薈茗提出海上風機設置位置問題,擔心風機對海洋環境、對漁業 造成影響,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研究員指出,台灣海域的確有多重使 用重疊之問題,上位的國土計畫中應做出妥善規劃,海洋大學教授、前立委邱文彥也提 出,未來海洋委員會務必積極推動海域空間規劃管理的立法工作,使海洋資源能在永續發 展的前提適度利用。

海洋教育方面,會中除了建議政府應增加海洋保育教育的人力經費,針對海龍王協會 與環境資訊協會提出的「海洋解放」,也進行深入討論。林育朱對海洋戒嚴感觸甚深,表 示去年協會欲舉辦親海活動,規劃了從台南搭船到澎湖南方四島的工作假期,最後卻因種 種航行限制而取消,令民眾大失所望。林愛龍則表示,戒嚴時期的出海箝制規定,不但無 助於民眾加深海洋保育觀念,更使得進入海洋成了海洋資源攫取者的專利,環保團體要出 海去觀察非法漁撈也受到重重限制。因此,會議結論呼籲政府:未來海域使用在符合海洋 保育原則下,應開放我國國人在海上自由移動及親近之權力。

此外,對於目前政府委託學者進行的海洋研究計畫之資訊鮮少公開,與會團體紛紛表 示這些計畫案的資金是全民的納稅錢,數據資料不該被壟斷,否則將是海洋保育進步的大 障礙。邵廣昭解釋,研究資訊公開有五個不同等級,目前有許多研究案連最初階的公開都 沒做到。而海洋大學郭金泉教授更指出,有些學者甚至連研究結論都沒有公開,就算交出 來也是個人消化後的數據,然而原始數據更具有學術價值與保育政策的參考價值,因此海 洋組會議結論特別呼籲政府,海洋相關研究計畫案的契約上,應要求於計畫結束後三年內 完全公開研究內容與研究數據。

綜合參與者討論之要點,全國環境 NGO 會議海洋組將訴求整理為六大點,預計與其他 組別所提出之意見一同送交現任與下任總統:

  1. 先成立海委會,兩年後升格為海洋部
  2. 加強海洋保育執法
  3. 整頓沿近海漁業管理,恢復海洋生態資源
  4. 守護海洋野生動物,以台灣白海豚為重點物種
  5. 海洋解放,便利國人在內水間的活動
  6. 迎戰海洋廢棄物及加強海洋污染防治

此外,參與民間團體同時呼籲應儘速建立產、官、學、民之溝通討論平台,落實公民 參與海洋機關籌組改組過程,以期未來海洋事務主管機關能有實權及實力,妥善及有效管 理珍貴的海洋資源。民間團體也將持續扮演監督者的角色,持續追蹤政府相關單位對於海 洋事務處理建議之後續處理。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