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城牆石下水道文化資產會勘記者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5/10/05

活古蹟下水道細訴城市百年追求

地下城牆石絕非長城雞籠豬籠建材

 

 

採訪日期:2015年10月6日(週二)上午9點

採訪地點:杭州南路2段53巷(圖一)

主辦單位:台北刑務所護育聯盟

 

 

1904峻工的台北刑務所,整座監獄見證殖民起訖,是日方勞役受刑人拆除清代台北城牆石所建立,其中包括監獄圍牆、建築物基石,以及佈滿監獄四周的「下水道系統」等。具有百年歷史的「下水道」,其價值不僅在於是清代台北城牆石所建,也是日方高壓統治,勞役台灣人建造的「殖民威權產物」,更是見證「近代化監獄」「台北邁向都市現代化紋理」的場域。相較於監獄圍牆古蹟見證「百年追求」多起人權事件:苗栗事件的羅福星、西來庵事件、治警事件、美軍戰俘受難等,但隨著監獄的拆除,圍牆已喪失其功能,但是古下水道則是至今仍默默發揮雨水排水功能,是兼具都市防災的「活古蹟」。

 

遺憾的是2014年郝市府在4月10的文資審議中,矮化城牆石下水道為「建材」,並於同年5月8日第57次文資會議記錄責成監獄主體建築以外的範圍:

「未來開發單位於執行實質開發之前,應先進行該區之完整基地試掘及文史調查工作,並將調查報告提送文化局,以確認是否涉及文化資產事項。」

 

未料2015年9月底的部分溝渠工程,意外讓整約10公尺的城牆石下水道重見天日(圖二)!志工火速向文化局要求協調停工,局方卻未在第一時間積極處理,直至媒體揭露,局方才表示將召集文資委員現勘,然而副局長田瑋卻越俎代庖,語出驚人代替文資委員發言,將城牆石下水道,類比成中國長城拆除後做為民間雞籠、豬籠的建材,不僅嚴重踐踏了台北刑務所下水道的文資價值,更是沿襲郝市府時代「有殼無魂」的文資保存思惟,漠視隱藏文化資產背後的精神意義,亦讓人質疑柯P政府是為要配合中央,替未來的開發埋下伏筆?柯P新政提出「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難道只是為求勝選的競選口號?

 

在文化局會勘前日,我們強烈要求在沒有試掘與研究保存方案之前,絕不能輕易動工,因為台北刑務所下水道具有多項重要的文化資產價值,不容抺滅: 

 

1、  北刑之構築與使用見證日人殖民與台灣人民百年追求:

運用拆去前朝城牆所建的監獄,本身是勞役台灣人拆除清代城牆石建造的威權產物象徵。半世紀殖民,北刑見證了台灣人民百年追求政治自決,多起事件與人物前仆後繼的犧牲,尤其是1920-30年代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靈魂人物蔣渭水、林佑春等的出入,留下重要史跡。同時,台灣第一起學生運動在1922年二月發生,台北師範學生不滿當時刑警無理逮捕四十五名學生,集結抗議,是台灣第一次大規模學生抗議,輿論及抗議壓力傳回至日本國內,學生釋放當天在監獄大門前道路兩側佈設的排水溝渠留下珍貴影像(圖三)。愛國東路開闢後如上景觀已不復在,但街廓內的水道系統應仍完整,不該繼續放任毀壞!

2、  見證台北邁向都市現代化:

日本統治台灣之初,發現台北城內街道狹小曲折,且因缺乏上下水道的基礎設施,造成瘧疾、霍亂、鼠疫等疫病經常流行,公共衛生堪慮。1896年日人聘用英國技師巴爾頓,會同技師濱野彌四郎共同調查全台衛生工事,針對台灣特性,配合都市計畫興建明渠式下水道,排除雨水和生活污水,自此啟動台北轉變為「現代化」城市。而台北刑務所的下水道,極可能是在台北城外的第一批下水道系統(圖四),歷經百年依舊為城市服務。

3、  見證監獄的近代化:

1925年因治警事件入獄台北刑務所的蔣渭水就曾評論北刑:「現時監獄的衛生設備很進步,各房間的面積坪數相當大,房內也各有專用水道和便所,每天清掃一間……也安排定期野外運動和每日入浴…..總而言之,從衛生設備方面來看,今日的監獄反比普通家庭的設備更完全,所以入獄的人反而比在家還增長健康,增加體重。」從蔣渭水的獄中記錄也特別提到水道和盥洗設備,生活污水匯留至下水道排出,或許,今日北刑某條下水道,還曾有蔣氏洗澡的用水流過。

 

承上,我們重申台北刑務所下水道的重要文化資價值,提出以下訴求:

 

1承諾停工,進行試掘與研究保存方案之前,絕不動工。

2應賦予歷史下水道相當的文化資產身份呼龥全區保存。

3都市計劃細部計劃應結合歷史紋理,確認未來街廓劃分不會破壞古水道系統。

 

活動日期: 
2015/10/06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