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教盟籲教育部退回23大學調漲學費申請

2015/06/17
苦勞網記者

5月底有23所大專院校向教育部提出漲學費的申請,預定本(6)月底公佈審查結果,今天(6/17)上午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等團體到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教育部將23校的漲學費申請全數退回,並將寫有學生連署意見、學校罪狀與反漲訴求的紙揉成球,扔進教育部表達不滿。反教盟發言人趙俐雯表示,漲學費是製造弱勢,呼籲教育部不要放任學校調漲,進一步造成教育商品化,不過教育部今日並未出面回應,僅在稍後向媒體表示,月底會嚴加審查。

反教盟要求教育部退回23所大專院校的調漲學費申請。(攝影:陳逸婷)

包含政大、淡江、實踐、長庚、大葉等一共23所大專院校,上月底向教育部提出1.5%-3.5%不等的學費調漲申請,然而,反教盟表示,這23所學校中,有16間學校從2011年到2013年之間,都有盈餘,最多的到達三億,少的也都達數千萬,卻仍拿高等教育當作學店經營,意圖牟利,痛批「十分可惡」。

出席記者會的實踐大學社工系同學巫馥彤質疑校方日前針對調漲學費召開的審議會中,學生代表只佔不到1%,認為校方根本不想參考學生意見,只是要學生出席背書,此外,巫馥彤說,校方曾經調查過學生對調漲學費的意見,當中有86%不支持調漲,然而多數學生的聲音卻沒有受到校方重視。

中華大學的王同學則認為校方2011到2013年間明明有2千多萬盈餘,比調漲學費的收入還多,卻讓學生持續使用破舊的宿舍馬桶、蓮蓬頭與洗衣機,認為校方只是想要從學生身上找名目要錢,調漲學費的收入並沒有真正用在學生需要的地方。

此外,反教盟整理了校方的八大罪狀,包含調漲學費程序過於草率、強行過關,造成程序黑箱;學生還要繳學費實習,又學不到知識;許多學生有就學貸款,調漲更增加他們日後的經濟壓力...。記者會上,種種罪狀都隨著學生拿紙揉成的「訴球」一起丟到教育部內,表達抗議決心。

反教盟除了要求教育部於月底退回所有申請外,其他四項訴求包含反對教育部每年邀請學校漲學費、反對漲學費作為辦學獎勵、要求課徵資本利得、擴大教育經費以及校內的學費審議須有過半學生代表、並開放列席。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回應

台灣的大學學費便宜?高教工會:「超過世界平均10萬」高居全球第14
2019-06-03 ETtoday新聞雲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針對教育部時常聲稱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台灣的「大學學費收費已相當低廉」,更有9成的校長支持調漲學雜費、學費自由化,長期凍漲將影響教學品質;不過「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今(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公布世界各國的大學學費排行榜,發現台灣的學費不僅不便宜,更是高居第14名!而一學年的學雜費平均高出全球平均數3,163美元(約新台幣10萬元)。
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青委會)調查、收集、整理全球人均GDP前一百高國家的大學學雜費資料,將資料按各國公私校學雜費和人數比例,計算加權為各國平均學雜費。依照購買力平價(purcgasing power parity)換算後的學雜費,進行國際比較。
高教工會根據調查資料表示,台灣公校學生佔34%、私校學生佔66%,公校學雜費為3,946美元,私校學雜費為7,389元,平均學雜費則為6,218美元(約新台幣19萬5千元)。相較之下,全球的平均為3,055美元(約新台幣9.6萬元)、中位數為1,774美元(約新台幣5.6萬元),也就是說,台灣學費並非像教育官員或大學校長常聲稱的「太過低廉」;相反地,可以說高出全球平均和中位數。以平均數為例,台灣一年的大學學雜費平均高出全球平均數3,163美元(約新台幣10萬元)。
針對教育部聲稱凍漲學費將不利教學品質、大學校長認為應學費鬆綁以反映成本,高教工會認為,教學品質差並不是因為學費便宜,而是公共資源挹注不足。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政府高教經費占GDP比率僅0.68%,遠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1.32%;若政府願意提高對高教資源的挹注,根本不用鬆綁在全世界已屬高昂的學費,甚至可能調降學費,減輕青年負擔。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也提出,學費高不等於教學品質相對提升,她聽聞許多辦學不正的案例,因此調漲學費不見得能把教學帶動起來,反而可能有更多貪腐問題,調漲後的學費會到哪去?她認為,公共資源挹注可以讓「教育平等」真正落實。目前私校大學當中,不少學生是屬於經濟條件較艱困的族群,若任由其學費調漲,等於將壓力壓在經濟中下階層。
最近又到了每年教育部審核各校調漲學雜費的日子,高教工會對教育部提出三點訴求:第一,教育部應駁回任何一間大專校院學在費調漲申請。第二,教育部應立即研議調降學雜費。第三,課徵資本利得稅,大幅提高高教經費以提升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