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新聞稿】「非武裝國防催生建言團」成立
暨《弱者的力量:台灣反併吞的和平想像》新書發表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5/04/09

 

十五年來中國軍事預算每年以兩位數成長,約我軍備預算的13.6倍,軍力懸殊威脅到我國的安全。美國發動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後,國內反戰民意高漲;顧及中國軍力上升及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美國智庫與國會開始醞釀「棄台論」主張。

自洪仲丘事件到最近的阿帕契案發生,屢屢爆發軍紀敗壞事件;退役將領穿梭兩岸經商,甚至洩漏軍事機密,嚴重影響國軍形象和人民的信心。當兩岸軍事極端失衡、美國「棄台論」逐日抬頭,台灣唯一的自救之道只剩積極發展「非暴力公民防衛」的「非武裝國防」,強化台灣自我保衛的實力。

何謂非武裝國防

非武裝國防是採取「全面徹底的不合作、不服從」、一種沒有投降的抵抗,直到擊退侵略者。「公民不合作」用非暴力的手段,發起政治不服從,不遵守侵略者所頒布的法律和命令;經濟不合作,發動罷工、罷課、罷稅、罷市、拒買,佔領、癱瘓統治秩序,使其無法掠奪經濟利益;文化反洗腦,拒看、拒聽侵略者的出版品、文宣或節目、抵制其活動。侵略者佔領成本將數倍於軍事成本,統治完全無效而敗退。甘地領導印度和平獨立,以及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對抗蘇聯完成獨立;塞爾維亞人民推翻米洛賽維奇,都是以此方式完成歷史功業。

國際上採行非武裝國防的國家

目前,瑞典、奧地利、瑞士、荷蘭、芬蘭、丹麥、挪威及南斯拉夫等國都將「非武裝國防」納入國防政策中。一九八五年,奧地利將「公民抵抗」列為國防力量必要的一部分。一九八六年,瑞典正式納入「總體國防」政策,一九八九年,挪威也將它納入國家防衛。獨立後的波羅的海三國共同簽署了《公民防衛合作協議》,建構波海三國非暴力公民防衛合作體系。

成立「非武裝國防催生建言團」的目的

希望在國防部建立「併行」的防衛體系。在中國武力來犯時,以精銳軍力防衛反擊,制敵機先。「戰爭爆發」將鼓舞國人士氣,並引起全球關注、譴責中國侵略。一旦敵軍登陸,改採非暴力公民防衛,徹底抵抗。面對手無寸鐵的人民,殺戮遂變得荒謬,將承受極大的道德壓力及國際譴責,無動武正當性也使其統治完全失效。我可爭取國際同情與支援,直到擊退侵略者,恢復自由民主的生活。

認知「非暴力公民防衛」的威力足以嚇阻中國盲動,也作為國家領袖的後盾,不再矮人一截,取得對等地位,敢與中國力爭台灣尊嚴、捍衛台灣利益。

建言團的行動計劃

1、藉由網路、演講、活動進行理念倡導。

2、遊說朝野立委及黨團,儘快訂定「非武裝國防」相關法律,完成建制。

3、拜訪各黨總統候選人,將「非武裝國防」納入國防政見,當選後執行此政策。

出版《弱者的力量---台灣反併吞的和平想像》的意義

這是一本「非暴力抗爭」不合作運動最完整的終極教戰著作。能讓讀者很快地了解非暴力抗爭原理、甘地「Satyagraha」的哲學,提供給社會運動工作者非暴力訓練和指揮要領―如何防止挑釁、煽動、起鬨等失控情事,而遭主張暴力者破壞;更進一步探討怎樣從社運層次的非暴力抗爭提升到「非武裝國防」,增進國人捍衛民主、反併吞的信心。這樣的理念倡議與對話,或許是台灣當前亟需的社會工程。民眾對「非暴力抗爭」及「非武裝國防」的疑問,大多可在書中找到答案。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