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花高檢視地方願景以及人民需求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無情的風災又再度中斷了蘇花公路,沿途的落石坍方阻礙了來往的工作者與旅客,也拖累了農產品的運輸,從即時的損害到地方發展的前途,世居花東的人們對於資源分配的不公更加難以忍受,因為生存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當下最直接的訴求即是便捷的交通,因此地方嚷著蘇花高速公路在哪裡,向反對蘇花高的名人們提出抗議,前來探視災情的行政院長,也再次的許諾積極促成蘇花高。

爭議的蘇花高,被視作經濟發展及環保生態的矛盾衝突。支持者認為失業率與痛苦指數全國第一的花蓮,需要興建高速公路以改善交通問題,便捷的交通有利於區域發展,不僅帶來更多的觀光客、產業投資,也便捷東部人來往探親與工作。反對者對於一條通過重重斷層的公路卻沒有如此的信心,自然、水源保護區以及林地、山坡地、原住民保留地與史前遺跡的破壞,不僅是蘇花高所帶來的環境損失,也將侵犯花蓮人、東部人的生存保障。

其實蘇花高根本不是經濟發展與環保生態的衝突,而是人民生存的答案到底是何選項?將經濟與環保二分的爭執,模糊了問題的焦點,把關心這片土地的人們分割成貧困的人民與菁英,或是圖利者與純粹的環保主義者,先入為主的爭論不但對發展無益,也看不見自然資產的珍貴。攸關生存的選擇權應當在人民手上,也當從整體面細細斟酌,因為一條蘇花高,不僅僅是預估的930億元,雖然實際工程款必定膨漲,已是國家債務的現實,不僅僅是預估的7.5年施工黑暗期,原有危機重重的蘇花公路再多上許多進出頻繁的砂石卡車,還有不可能回復的花東生態,而在渡過重重磨難後,花蓮能否蛻變為展翅的鳳凰,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創造經濟的榮景?

首先要釐清的是,花蓮經濟發展的限制在哪裡?由台灣西部的發展模式來看,交通運輸也許是促進區域發展的政策重心,依賴著公路運輸的西部成就了人口匯集的大小聚落,建立起各樣工業、經濟產業,而交通建設不過是國家挹注大多數資源的代表之一。相對於一再被忽視的台灣東部,國家資源分配的不足加速了城鄉差距,重工輕農政策取向再邊緣化了農漁業為主的東部城鎮,然而正當西部的公路協助創造了經濟奇蹟,也隨著沿岸公路蔓延污染、環境破壞以及癌病,東部的好山好水吸引眾人的目光,在產業升級的政策取向上,觀光、休閒產業或是健康農業的身價扶搖直上,東台灣被賦予另一種發展的模式,藉由檢討過去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發展,企圖創造兼顧生態環境、經濟發展、人性需求的產業(至少成為重要的口號),人民生活條件的提升漸露曙光,那台灣東部的發展模式需要什麼?包括一條高速公路嗎?

在永續發展的口號中,國家政策思惟卻跟過去差不多,大型的交通公共建設開發仍是政策選擇,因此蘇花高成為東部經濟發展的代名詞。那就從興建蘇花高來看,短期而言在工程期間,東部人民也許可以忍受工程時期的更加不便,這段期間是國工局預估的7.5年,也許是比北宜高的十餘年還久,畢竟蘇花高是包含11條隧道,穿透斷層地質、敏感區位的大工程,但是要如何因應旅客的往來;長期而言,地下水資源的流失與地質災害,是否將直接衝擊當地人民的生存條件?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與文化資產的損害,對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傷害,難道不是東部發展觀光產業優勢的損失?安全性、自然資源與美不勝收的景觀,也都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穿過幽閉的層層隧道後,高速公路速迅速地把旅客、遊子或是土地經營者帶進來,也迅速地把他們帶出去,就像剛通車的北宜高,將宜蘭的人口更迅速地帶離,也下拉了當地消費、地方經濟,外地人到宜蘭購屋、買地促進不動產價格上揚,但有錢人與地主賺了錢後,多數的在地人反倒更加貧困。工程的黑暗期也許將是花東產業發展的黑暗期,然而工程完成後,是否將是經濟發展的光明未來?

話說回來,僅有惡劣的蘇花公路,價格較高的鐵路運輸,要如何支援地方區域發展的需求,如何改善風雨後長久的孤立與損失?事實上憑藉著日益精進的技術與策劃能力,不可能只有蘇花高這個賭注高、贏面低的選項。多元的交通運輸方式不僅解決災害造成的運輸中斷,亦是促成觀光發展的利器;在地團體提出新五大建設,規劃了人民、旅客留在花東的配套措施 ,諸如建立輕軌捷運系統、縱谷環鎮交通網,寬頻高速網路、花東緊急就難直升機系統、恢復海岸自然景觀。行政院94年提出的「東台灣領航計畫」,亦是比蘇花高少300多億的替代方案,除了與外界交通的改善外,也包含縣內交通、永續環境的配套。替代方案改善地方條件的速度也較高速公路來的快,但卻遭高速公路的龐大預算排擠。

人們的生存需求當是基本的主張,因此更需要各樣的選項,也不能因此省略不見蘇花高將帶來的危機,對人民生存的威脅,實際上許多在地人希望更多的選項,亦反省蘇花高政策的利弊得失。【大崩壞】一書的作者賈德.戴蒙藉由過去社會遭滅絕的歷史經驗,提醒當世者應更加謹慎面對自然環境的反撲,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社會竟做出這麼一個災難性的決策?」,是沒有預見危機?遺忘過去歷史教訓?或是理性的利益衝突,繼續擁抱不合時宜的價值觀?還有已經沒有能力挽回了。檢視蘇花高、檢視東台灣的發展政策,我們還有機會的。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