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團體呼籲「儘快結束立院失序、早日落實服貿協議」十點聲明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4/03/25

一、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有助於東亞的區域和平,更有助於兩岸和平。

東亞地區內各國存在著各種衝突,我們認為這些衝突需要由東亞人民之間的連帶來解決,但現階段,無可否認,經貿的密切往來,扮演了抑制衝突升高的角色。

二、支持可以創造就業的服貿協定。

2002年加入不平等的WTO以來,台灣的農業單是稻米一項,耕作面積就從35萬公頃減少到了26萬頃,共減少9萬公頃,流失稻農約9萬戶。過去工人失業,回家鄉種田,還可以是工人最後的退路,但如今失業工人回家鄉的路,早就被阻斷了。我們沒有看到多少人願意站出來為工、農說話,但如今,可以創造工人就業機會的服貿協議,卻有這麼多人出來反對,不知大家要把工人逼到那裡?

三、我們支持程序民主,但我們反對假藉程序民主之名,行阻擋之實。

立法院內的程序民主,並非唯一的民主方式,更非最好的民主方式。最好的民主方式,應該是政界、企業界、工人及其他社會大眾,共同討論,形成多數意見。若能如此,立法院接受此意見,即使1秒就通過,也並不違背民主程序。前述的民意形成若難以實現,至少正反兩方的政黨應該出面辯論,以凝聚社會共識,但去年九月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以莫須有的理由,回絕了辯論。

四、台灣工人失業率一直無法降低,與台灣產業走向資本密集型產業,有密切的關聯。同樣創造1000萬元的營業額來說,農業可以創造出最多的就業機會,服務業雖然不能和農業相比,但也遠高於電子、電機等資本密集型產業。

五、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經貿夥伴,過去有些人主張,撇開大陸而往別處發展,但都證實是不可能的。如今,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經濟都陷入了長期的停滯狀態,因此加強與大陸以及東亞鄰近國家間的經貿關係,而這也正是台灣的出路。

六、不過,與大陸的經貿關係,過去我們都是以製造業為主。如今一來大陸的製造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台灣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二來,大陸製造業在整體經濟的比率也逐漸下降,有意加強服務業。因此,台灣若不重視大陸新擴大的服務業市場,台灣經濟恐怕也逐漸衰弱。

七、服務業並非大陸的強項,而是弱項。

我們不能憑空想像大陸什麼都強,太恐怖。我們不能看到大陸的體操強、跳水跳、舉重強,所以,柔軟度夠、肌力強,並進一步幻想他的棒球一定強。我們應該客觀地就現實論現實。

八、 我們不同意某些工人團體主張「資本家賺錢,關我們工人屁事的說法。

自2000年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雖然很低,但仍有成長,可是,工人薪資的實質成長率,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下降了3.3%;馬英九執政五年期間主張透過救經濟才能救勞工,但工人的實質工資卻繼續下降了0.8%。馬英九當初所提的「涓滴效應」,是上面積了水,水就自然會滴一點下來給勞工,但五年來,成效有限,這才是我們工人這十幾年來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讓水滴下來,我們工人需要想兩個問題:一、經濟如沒有積累與成長,我們將立即面臨更嚴重的無薪休假和裁員;二、到底為何工人無法獲得應有的勞動成果?

九、為了公平地分配經濟生產的所得,我們應該做什麼?

反對降低工人薪資等勞動條件的派遣、外包、臨時雇用。主張增加稅收,以進行對弱勢的二次重分配、擴大社會福利,以增加工人等基層大眾的間接收入。反對大企業吃小企業的交易結構。最重要的是,工人要加強團結,成為爭取上述訴求的主力,並且,積極與資方談判,要求改善勞動條件。

十、目前,世界正面臨氣候變化、環境破壞等災害。眾所周知,這些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國家或單一地區可以解決的,兩岸及周邊國家應該緊密合作,發展防災及綠能產業。這不但是我們人類未來要向前邁進的方向,而且,我們工人也可以獲得賴以維持的工作機會。

最後,工會團體要求,行政、立法部門和有關政黨、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儘快結束立院失序情況,搭建平台給討論服貿議題的各方團體,展開討論與對話,也希望早日落實服貿協議,給勞工一個穩定工作的環境,增加勞工就業機會並提高工人所得。

共同發起:

台北市總工會蔡宏駿理事長、新北市總工會林有盛理事長、台北市攝錄影業職業工會郭貴榮理事長、台北市木工職業工會葉賜珍理事長、台北市糕餅職業工會吳宗雄理事長、台北市烘培業職業工會周錦輝理事長、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工會聯合會趙銘圓理事長、全國勞工福利促進協會高令國理事長、工會大聯盟籌備委員會王裕文召集人、全國金融工會聯合會林萬福理事長、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林錫維理事長、勞動人權協會

主題: 

臉書討論

回應

國共本一體

版主這篇是不是錯置到工商團體的聲明了?!

誰可以幫我澄清下,工會的工字確定沒打錯嗎XDDDDDDDDDDD

台灣立報
2014-3-26
左右看:服貿抗爭兩三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739

左看:面向帝國告洋狀

黑箱令人厭惡,但用來指稱一個早已上網公布9個月的貿易協議是否符合實情?30秒固然粗暴,但此前更為粗暴的阻擾審查與照劇本走的情感動員難道就屬正當?顯見黑箱與粗暴的指控不過皮相,且早已無涉抗爭大局,真正的情感動力依舊在於反共恐中的本土特性。為此,十萬連署華府,籌資廣告紐時,以CNN報導自喜,期盼「民主母國」垂聽力挺,告洋狀一如往昔。

此民主母國,根據史諾登所提供的資料,早就駭入華為的深圳總部,掌握其客戶電郵與伺服器,並欲破解其專屬技術。中國大陸兩大手機系統也被美國掌握,藉此追蹤大陸軍事部隊與領導班底的辦公地點。這些作為原是美國用來指控華為的罪名,據此為由阻擾進入市場。此般「黑箱」與「粗暴」,恐怕無人能敵。

對那翻雲覆雨的真正帝國,縱有事實擺在眼前,卻總激不起我台人義憤。彷彿對於粗暴黑箱的指認,只能伴隨著針對大陸的內在恐懼才適用,總在建立兩岸往來的和解過程裡,據此自義噴發惡毒言語。至於真正的黑暗的世紀帝國,依舊是台式民主的教主救星。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鎖國自滿怎發展?

單看這回反服貿抗爭,彷彿只有馬政府想與大陸簽訂貿易協定。但當藍營挾著中央執政迫大陸持續用「超國民待遇」讓利台灣,綠營縣市長一樣也得為農產品出口大陸積極走動行銷。藉由兩岸合作引入經濟活水,本是藍綠平日共同作為,這回不幸再度成為交鋒火線。

場外有幾個特別的抗爭訴求,看似民主進步,實則無助僵局解套。例如將協議交由公民審議。如何進行議題介紹與資料詮釋等前置作業本需各方歧見相互協商,後續共識形成更是曠日費時。日後對外談判若真受此牽制,交手時只會更處不利。

亦有另尋發展模式的建言,主張與其他地區的合作社扶持互助。但這僅可作為另類嘗試,而非解決整體經濟困局的良方。就像眾人需要的是大規模正規作戰,另闢巷戰當然很好,卻不是同一回事。

至於其他議題與想像,也改變不了這回抗爭格局。解決經濟萎靡困局,我們無法鎖國自滿。除非眾人同意將現行經濟發展模式全面轉軌,否則,既要與當今經濟動力引擎脫勾,怒目以對,卻又為自身發展停滯感到義憤不已,豈不精神分裂?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美國對台獨的政策就是 “鳥籠政策”,容許台獨在鳥籠內蹦蹦跳跳,但絕不允許出籠。也就是說,台獨可以推動,但絕不允許實行。
阿扁開始時不信這一套,搞出一邊一國,惹惱了美國,被指責是 “麻煩製造者”。阿扁還被小布希罵 “son of bitch”,扁嫂訪美被以搜身方式羞辱,藉機警告民進黨。
台獨是要處處聽美國的,這就是被美國豢養的目的,不聽話就得被處罰。阿扁下台就被揭發國際洗錢行為,然後被關,這沒有美國因素嗎?別傻了。
台獨要小心一點。若不聽美國主子的話,小心美國主子隨時會翻臉的,阿扁就是例子。

用深慮代替深綠:面對中國崛起這個不方便的事實
2009/06/08 台灣新社會智庫 徐斯儉(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陳菊市長訪問中國大陸,碰觸了民進黨與整個綠營的敏感神經。無論民進黨中央基於什麼理由要冷處理這個事件,對於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如何理解與面對中國的辯論,在綠營中已勢不可擋了。本文並不在於主張對中國應該採取什麼具體的政策立場,而在於指出:如果要展開這場辯論或討論,應該秉持何種態度,認清何種事實的問題。
畢竟,強調台灣自主性與主張終極獨立的綠營,有著自己的核心價值,這是不能也不該輕易妥協的。但這恐怕不是此波討論的重點。真正的問題是:是否因為綠營或民進黨的菁英與群眾向來所秉持的一些價值觀與定見,使得自己無法面對一個已經客觀發生的事實──中國的崛起,以致於無法理性面對與處理,最終反而導致了不利於實現自己理念、也不利於整個台灣利益的客觀後果。如果是這樣,那麼綠營與民進黨陣營要思考的,不是是否應該堅持理念、或者是誰在這些理念的立場上不夠堅定的問題;而是要找出自己原來對於客觀環境與世界局勢的認知,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出問題、以及要如何修正才能有利於最終實現自身理念的問題。
簡單地來說,對台獨理念而言,一個最不方便的事實就是:中國正在崛起,而且其國力對台灣而言是壓倒性的,不僅台灣獨自採取與其對抗是困難的,而且連美日兩國都不願意正面與之為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用過時的世界觀來對待中國,只有將台灣自己逼到世界的角落,台灣的前途也只有更加黯淡,台獨理念的實現也只有更加遙遠。
中國的崛起是多面向的。首先,中國早已經是一個政治大國,不僅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且過去一直站在第三世界老大哥的角度在國際發言。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與世界經濟也密切接軌,其藉著經濟全球化之便吸引了全球各地投資,也迅速帶動了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當然,此一發展策略本身也隱含著另一種風險,那就是將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經濟發展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無論如何,中國的經濟實力也提升了中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力量與影響力,一方面對台灣在國際環境上形成更為全面的封鎖與壓力,另一方面對台灣內部的影響滲透也在加強。面對這個情勢,對綠營而言可以說是很棘手的,目前看到的反應有兩種,一種是採取認知上的忽視,另一種是譴責那些因為中國崛起而改變態度與策略者;這兩種態度其實都是對自己不利的,因為並沒有真正面對中國崛起這一個對綠營不方便的事實。
這個不方便的事實,並不是只讓綠營過去的思維顯得不合時宜,也讓整個台灣的藍綠對抗顯得不合時宜。更有甚者,中國崛起的影響,已經是區域層次乃至全球層次的一個現象,早已經超越了兩岸關係。如果誰還用台灣國內政治對抗、甚至派系鬥爭的角度來處理這個不方便的事實,那麼誰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在跟自己的政治陣營過不去、在跟台灣利益過不去,因為:這種鴕鳥和阿Q的心態,只有讓自己更快地被這種不敢面對的現實給主導、給擊敗、給淘汰!
無論從經濟、政治、甚至安全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崛起已經影響了國際格局,雖然說某些變化未必是我們所樂見的,但卻是我們不能不仔細觀察的。
從經濟上來說,世界銀行2007年的統計中,如果用美金現值來計算,中國是第四大經濟體;但如果用購買力平價指數(PPP)來看,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如果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2007年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貨品貿易國。今年金融風暴後的G20會議,會前中國人民銀行對於美元作為世界主要通貨的地位提出了質疑,並主張以其他形式取代美元作為國際主要硬貨幣的地位,獲得了許多其他大國的回響,有人甚至說G20其實是G2。當然,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如果從世界領先的產品來看,中國真正的經貿實力還遠遠排在許多國家之後,但是其作為一個主要經濟體的影響力,卻的確在全球是舉足輕重的。
從政治上來說,在區域中,真正能夠牽制住北韓的與維繫六方會談的,還要靠中國;索馬利亞附近海域上的海盜問題,中國派軍艦參與了國際社會維護船隊安全的工作;反恐戰爭中,中國也與美國合作。這是中國與國際社會一起維護國際秩序的作為。但另一方面,中國與俄羅斯和中亞等國組成了上海合作組織,又與東南亞國協進行區域貿易一體化的努力,這些作為卻也在國際政治的總體戰略層次上形成了與美國互別苗頭的勢頭,隱然成為區域中與美國競逐霸主的競爭對手。在國際上,中國隨著其大國外交與能源外交的展開,將其影響力擴及了非洲、拉美等地,且又能善用美國不受世界各國歡迎的國際機遇,大大擴展了對那些發展中國家而言作為一個替代性強權的國際地位。
在安全上,中國隨著綜合國力的上升,也不斷地提升其軍力;其軍事力量的建設,目標早已超越台海。一方面其核武和太空武力的研發,形成了對美國及其他核武國家在戰略上的威脅,雖然遠遠尚未形成全球性的主導地位,但對於在區域內的局部衝突,中國保有一定的戰略反擊能力,讓美國不得不忌憚。而隨著中國能源需求及商業船隻往來的頻繁,中國發展遠洋海軍航空母艦的計畫最近也浮上台面。這些發展一方面固然使得中國軍事影響力增強,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美國及日、印、澳等國的警覺與防範。
而更重要的是,現今的世界整體局勢早已經脫離後冷戰初期的「一超多強」格局,而陷入一個「一超持續衰退、多強不斷崛起」的態勢,這是一個仍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但美國權威在全球各區域以及在不同的議題領域都有衰退跡象,雖然基本的國際秩序仍能維持,但是其基礎一點點地被侵蝕已是一個明顯的趨勢。再加上全球能源的供應勢必趨緊,全球經濟經過此次金融風暴與萎縮前景不明,一種經貿保護主義加上某些地區核武擴散和軍備競賽的陰影逐漸浮現,世界和平的前景十分晦暗不明。
許多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那種西方民主陣營對抗非民主陣營的世界格局,不僅早已消失無影,而且恐怕短期不可能再回來了。依賴美日保護、甚至替我們出頭擊潰中國、創造台獨契機的區域格局,不僅在冷戰後沒出現過,今後一段時間內勢必也不可能出現的。但另一方面,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也絕不會自動成為另一個替代性的世界霸權。一方面,中國內部的問題仍很嚴重;另一方面,雖然中國一再強調和平崛起或和平發展,但對中國崛起所形成的潛在戰略抗衡卻也一步一步地在集結強化中。
簡單地說,中國崛起的國際意涵,既不可能是立刻有利於台灣獨立,也不太可能是中國成為萬邦來儀的新霸主。對於綠營的人士而言,既不能太過幼稚地樂觀,但也不需過度悲觀。重要的是,不能再用過於幼稚單純的視角或情緒看待此一格局,也不能假裝這些都不存在;而應該現實地認知,冷靜地分析,然後尋找一種既能說服自己又能說服別人的合理可行的戰略。
從上述觀點來看,新的兩岸關係論述,應該要能兼顧三個層面的元素:兩岸經濟層面的實用性與整體性元素、國際政治層面的現實與平衡元素、與兩岸政治層面的先內後外元素。
在經濟上所謂的實用性元素,是既不應該忽視已經納入經濟全球化之大陸市場所帶來的機會,也不能忽略其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挑戰風險固然不能忽視,機會卻也不該錯過,這種實用精神才能貼近社會的脈動。透過大陸經濟而來的挑戰與機會,其實也是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與機會,對於已經進入世貿組織的台灣,已經沒有迴避空間。至於整體性元素,是指綠營如果要提出新的兩岸經貿論述,必須提出一個台灣經濟發展的整體大戰略,不要像國民黨那樣讓人不知道下一步會是什麼。也就是說,應該將對大陸的經濟關係置於一個清楚的全球經濟戰略之下,這樣才能很清楚地讓台灣的社會瞭解這麼做的代價與收益是甚麼。這麼說未必表示一定要全面擁抱全球化,但也不可能完全拒斥全球化。說得清楚一點:比國民黨更關心弱勢群體的民進黨,對於入世以及與大陸經貿關係所帶來的衝擊,有甚麼更高明的整體發展戰略嗎?對於照顧能從全球化和兩岸經貿得到利益的部門、與會從此過程受損傷的部門,綠營如何有一個整體性的發展戰略呢?
在國際事務層次上,應面對國際局勢的現實,並求取一種對不同國際力量之間的平衡。要正視大陸上升的影響力與西方對此的遷就與顧慮,這既對台灣有所限制,卻也有機會;但既不能做出錯誤認知,也不能過度認知。民進黨是不可能像泛藍那樣去擁抱中國的,但應該注意的是:不能違逆國際格局去扮演唐吉軻德,對中國做出無謂的挑戰,然後自以為「未來世界正義的一方一定會站在我們這邊」,結果反而是被那些所謂「正義的一方」給教訓一頓、甚至小小地出賣。這只能說是過去綠營自己太不識國際的大體,作出了違背國際現實的政治判斷而遭受懲罰;結果受損的,不僅是讓綠營自己的台獨之路在國際上愈走愈窄;連帶地,台灣整體和長遠利益也受到損傷。這點,到目前為止,綠營都未曾反省過,也沒有向台灣社會道歉過。這種反國際現實的空想台獨冒進路線,是綠營最應該反省的。如果綠營對此毫無反省,那麼所謂台獨理念就會顯得沒有說服性,對過去所犯的錯誤以及對台灣利益的傷害更顯得不負責任;如此,綠營就沒有足夠的道德正當性和高度來制衡和指控藍營的親中對台灣利益造成的損害,這不啻是對台灣利益的第二次傷害。綠營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和對中國的處理愈理性現實、愈能夠讓台灣社會和國際社會覺得綠營是一個可靠而能打交道的政治陣營,其論述和批評也才更有政治分量。在強權間求取平衡,是小國的生存之道。當綠營失衡時,藍營必然也會失衡,這樣整個台灣的利益就更會失衡。
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應該先取得內部共識與論述主導,才有力量向外影響。綠營經常一味地向外宣教,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我們。不僅如此,綠營在國內所表現出的另一種沙文主義,反而疏離了某些族群和社會中道力量,讓綠營的影響愈來愈內縮,其結果是親痛仇快:不僅國際上聽不進去綠營的論述,在國內也同時失去了廣大的支持。兩岸的政治關係並非眼前能確定解決的,但朝著不同方向的影響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激烈的交鋒與鬥爭。綠營如果沒有做好基本功夫,而不斷地進行短期的爭鬥,那就很容易陷入必須不斷地戰鬥動員,這樣社會會感到疲勞疏離,而綠營勢必要朝著強化基本教義的方向移動。綠營應該做的是建立一種國內論述的文化霸權,這種文化霸權不是用強迫、威脅、指控的方式能達成的。一直到現在,綠營還經常有那種動不動說別人「不愛台灣」的習慣,這種論述是疏離別人的策略。如果台灣文化有著自己更為優秀、包容、超卓的人文風貌與價值精神,有著普世人類共有的文明追求,這才是建立一種「開放性民族主義」的根本。那種歧視別的族群、時時要與人鬥爭、一副想要清洗社會成分的傾向,不要說藍營的群眾,就是原來支持綠營的一些有德之士都覺得無法忍受。沒有取得對內的共識與文化主導權,就沒有資格向外爭取台灣的國際認同與支持。如果有一天,綠營的主張受到中國先進社會力量的讚賞甚至心儀,那麼綠營提出的兩岸關係解決方案才真正有對全局的主導性。不朝著那樣的目標前進,而不斷地朝向基本教義的方向內捲,是一種文明層次的墮落,永遠不可能有主導性。
這樣的想法,或許與綠營的現有政治主張有些距離,甚或與綠營基層群眾距離更遠;但作為一個非民進黨員的台灣知識分子,這是本人的忠言。綠營的政治菁英們不乏有德有識之輩,或許我們意見不同,但與不同的批判意見對話是求取政治進步的不二法門,相信他們是深深理解的。民進黨過去有著內部辯論的深厚民主傳統,有著對社會脈動最敏銳的感知與觸覺;雖然執政時權力的滋味或曾麻痺了這個敏銳的神經、壓抑了這個優良的傳統,但希望政治上的失敗能開啟反省和深謀遠慮的契機。
但契機畢竟要能把握才能成其為契機。沒有深慮的菁英,一個政治團體是沒有前景的。作為台灣最主要政治力量之一的民進黨,如果沒有能夠深謀遠慮的菁英層,那是台灣最大的悲哀。但我相信:民進黨與整個綠營,乃至於台灣整個社會,仍然具備從歷史中反省學習的能力。一個社會、一個團體的進步,一定是從菁英的反省和思慮開始,然後才能教育喚醒群眾。深綠的價值未必是錯的,但也未必是唯一和最高的;那種將這些價值意識形態化與無限上綱的做法,忽略其他同樣重要或者更高價值追求的那種盲點,是一種政治上致命的傾向。用冷靜理性的深慮代替意識型態的深綠,是對歷史願意負責的綠營菁英們應該做出的選擇。

民進黨真的在乎台灣中下層人民的利益嗎?簡錫堦告訴你!

1993年4月26日,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簡錫堦在《自立早報》的【焦點對談】中承認:「民進黨對工運並不重視。尤其是勞工與資方對抗的若干重要抗爭,民進黨從未用其旗幟支持。民進黨是以中小企業利益為主的政黨;從辜汪會談來說,它受到的壓力也是來自資方。我認為:民進黨至今仍停留於台獨情結,並未有社會革命的思考;如支持李登輝、暗助連戰等,都是民進黨的包袱;勞工政策方面,只站在台獨立場來反對引進中國勞工(以免台獨主張受大陸人海戰術影響),卻不反對外勞,因為有中小企業主的壓力。」[註1]他還說:「我們(勞陣)認為:勞工運動應有意識形態,勞工須有信仰。現在的民進黨幹部就是看不出什麼信仰:除了台獨以外,他腦袋空空,沒有東西,只有口號。而我們的勞工幹部,理念非常清楚,有方向,有信仰。……目前勞陣的階段性目標是推展『福利國家』,這與民進黨的『福利國家』不同:民進黨只是要資源重分配,把軍公教的優待平均分攤給大家,不敢對資本家挑戰;但我們會批判現有體制不敢對資本家課重稅,澄清真正的『福利國家』定義,讓勞工知道『他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應為人民服務什麼』。……勞陣的參與者多主張台灣獨立,尤其不少工會幹部都是政治意識覺醒後才投入工運、也較支持民進黨;故勞陣自然傾向台獨,這點與勞動黨(勞權會)傾向統一完全不同。……勞陣的目標在於解放台灣勞工,不可能去解放中國勞工,因為:第一,沒有餘力;第二,現階段不重要。對於兩岸勞工聯合抗爭,我認為:兩岸是有敵意的國家,勞工之間的衝突也大;故應先擴大本身勞工力量,才有結盟可能。我不反對勞工跨國結盟,只是認為不是現階段的重要工作。」[註2]
[註1] 簡錫堦. 體制外的工運才是主力. 自立早報. 1993-05-03: (5)
[註2] 簡錫堦. 勞工運動應有意識形態. 自立早報. 1993-05-03: (5)

鄭新助痛批民進黨:私下盡做齷齪事
2013-07-17 中評社高雄7月17日電(記者 高易伸)

高雄市“一邊一國”議員、電台主持人鄭新助16日晚間在廣播節目火力全開,砲火猛烈攻擊民進黨立委薛凌、其夫民進黨中評委主委陳勝宏、其子民進黨中常委兼台北市議員何志偉與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薛凌的陽信家族要去大陸做生意當然不反對,但不應該利用民進黨政治資源玩兩面手法;此外,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針對此事回答是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一碼歸一碼,簡直就是天下大亂。
民進黨立委薛凌家人主導的“陽信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日昨在上海開幕,由於全家都是民進黨重量級公職,引起矚目。
挺扁大將鄭新助說,他的服務處電話一早被民眾打爆,許多支持者都紛紛表達不滿。他舉例:2009年7月,許榮淑是當時的民進黨中評會主委,許赴大陸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回來被民進黨開除黨籍!今天薛凌這樣搞,若民進黨中央沒有處分或表態,民進黨的支持者只會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沒凝聚力。鄭新助認為:薛凌家族應該退黨,不能再利用民進黨的資源大玩兩面手法;民進黨中央不能沒有動作。
鄭新助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台灣人民被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私下卻盡做齷齪事的政客給賣了。鄭表示:鐘鼎山林、人各有志,但不應該利用民進黨政治資源玩兩面手法。
鄭新助表示:自己是現任一邊一國的議員,同時也是現任高雄市演員工會理事長;一直以來,中國大陸有太多的單位想跟他接觸,條件開得很好!但他都不敢過去大陸,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要避嫌,否則對不起支持他的選民與聽眾;如今薛凌家族利用民進黨的政治資源,在台灣罵共產黨,私底下卻大賺其財,真是標準“政客”。
鄭表示:自己雖然在電台賣賣藥,但也無傷大雅;現在算起來,自己的人格還比他們高尚,至少自己不會滿口仁義道德、私底下盡作些齷齪事!
鄭新助認為:身為一個重要的民進黨員,在大陸有任何投資,應該要向人民、向黨中央報備;薛凌今天的作法,會讓民進黨給人“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感覺;你自己去大陸做鉅額投資,然後再聯合些理髮從業人員出來抗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鄭新助說:何志偉三天兩頭上電視台罵共產黨、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結果到上海被拍個正著;如此表現,以後該怎樣在民進黨立足,如何對得起台灣人民?鄭新助氣憤表示:鄭文燦還說這是說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一碼歸一碼,根本就天下大亂!台灣人民都被這些人操弄在股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