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天母最後一塊綠玉
羅友倫將軍故居文資審議日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4/01/16
資料來源: 

主旨:天母羅友倫將軍故居文資審議日

時間:103年元月16日下午14:30 地點: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剝皮寮園區門口(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41號2樓)

說明: 從去(2013)年6月30日台北市政府與國防部聯手召開「天母國小附近國有地地上權設定案」地方說明會,欲將兼具日據時代、冷戰時期中美協防、客家文化,代表天母地區歷史縮影,且目前僅存的珍貴千坪國有地---羅友倫將軍故居,任令財團怪手開發為醫美中心、產護之家、商務旅館,此舉不僅令天母人感到震驚,更令天母人覺得諷刺與不解!

因為此區最不缺的正是醫療機構與豪宅商場,反之,隨著近十年毫無節制的濫墾建設,天母原有獨樹一幟的異國風情、多元文化特色正逐漸消失,政府不思文化傳承與社區發展的重要,反而只為便宜行事,企圖引入財團,帶頭毀棄天母文化,儼然不惜將天母複製成另一個利之所趨的文化空城。

為此,天母居民自發性的組成天母綠玉聯盟,近萬人連署,並訴諸民意代表與輿論,雖暫緩政府開發的腳步,但面對國家機器將使文化斷根的危機與夢靨卻不曾停息,透過本(1/16)日下午15:30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55次會議,天母綠玉聯盟強烈要求,將羅友倫將軍故居指定為市定古蹟,因為在寸土寸金的天母,此區不僅為人文價值極高的古蹟,具備文化景觀的意涵,且地勢寬闊平坦,生態保存良好,適合各年齡層的居民活動與導覽,一旦羅友倫將軍故居獲得保留,將可建立天母歷史的入口、重現異國多元文化空間,成為凝聚社區、教育與傳承的場域,若讓建商財團斬斷此一僅存的文化血脈,天母將喪失文化傳承的最後一個機會!

為甚麼強調羅友倫將軍故居是天母碩果僅存的歷史入口?就天母居民多日奔走,收集史料與拜訪耆老、專家,可從以下歷史面向窺見其代表性:

一、日據時代天母命名關係者曾擁有此地 天母地名的由來為日人中治稔郎由湄洲迎回媽祖等神尊,在西元1925年創辦「天母教」,於西元1935年在天母建立神社,並自行義路引溫泉到神社,設立「天母溫泉」,而天母教神社所在土地持有者正是棉布大商、「菊元百貨」創辦人重田榮治,同時他也是台北州議員,也擔任過豐田汽車株式會社社長,可算是商界名人。由文獻資料得知重田榮治提供此區給中治稔郎建造天母教神社,二人在曾有在天母地區共同開發計畫,但因日本戰敗未能實施,其所屬產業均由國民政府接收,其中羅友倫將軍故居的土地持有者重田平太郎為重田榮治的長子。

天母教神社隨著時代變遷與地區開發,其遺址已不存在,羅友倫將軍故居為重田家族所持有,足以凸顯日人來台及天母地名由來與歷史演變的見證,且此文史軸線可延伸至士林、大稻埕與西門町,文化意涵十分重要。

二、補足中美協防史獨缺的國軍駐紮史 天母在50年代台灣戰後史扮演重要角色,本區擁有眾多國軍高級將領官舍、國軍醫療體系如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以及美軍眷舍、美國醫療體系如海軍醫院等建築聚落,相較美軍眷舍已獲保存(如天母白屋),當時入住天母地區的國軍高級將官有蔣鼎文、蔣緯國、劉安祺、石覺、何應欽、羅友倫等將軍,分散座落於天母地區,但羅友倫將軍故居為國軍高級將領官舍碩果僅存,妥善保留且作為歷史導覽,將有助年輕世代瞭解台灣戰後的歷史截面,並可與大使特區、美國學校、日僑學校等串起,凸顯天母地區多國文化的特性。

三、呈現客家文化的歷史與特色 由於羅友倫將軍祖籍為廣東省梅縣,是道地的客家人,從他的庭園規劃可以窺見客家生活的縮影,如以人造的坡地,先覆以沙土,上層包以鵝卵石,再加以植被作為祈求庇佑後代人丁興旺的「化胎」,其上多栽植客家特有的庭院花,像是前院的月橘(七里香)與山馬茶、後庭園的含笑等客家五花,其中「含笑花」代表剛強刻苦,「七里香」則象徵客家「硬頸」精神,意味環境不盡人意,依然會克服困境繼續堅持下去。

綜合以上文化意涵,天母綠玉聯盟強調,保存羅友倫將軍故居,除可建立天母歷史入口、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台,亦可為政府在都市規劃與社區總體營造上建立典範,將一切回歸以社區發展為思考,阻絕越來越多過客心態新居民或霸佔空間的投資客流入,讓社區居民願意關注所處的鄉土,打造一個個具有特色與故事的城市,因此,天母的文化能否保存,意味著台北,甚而台灣的文化能否永續發展,大家都在引頸期盼!

新聞聯絡人:黃湘雲 天母綠玉聯盟粉絲團

主題: 
活動日期: 
2014/01/16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