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瀉大地震後,來自日本反核團體的聲音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祕書

前些日子(2007年7月16)在電視上看到日本新瀉縣發生地震,核電廠因而發生火災的情形,在日本人一向誇張的語調中,霎時間,彷彿在看綜藝節目般的不真實,還以為這不是真的。一個畫面卻讓我聯想甚多,小時候,也許出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喜歡看一些關於預言人類未來命運、飛碟、外太空冒險之類的書籍,印象很深刻的,在這些神秘主義氛圍的書籍中,日本每每被提及將因為大地震或海平面上升而被毀滅,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些作者都有仇日情結,還是巧合?但是,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些預言,卻一步步走向可能。不只日本,近年來的確因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等因素,海平面在上昇中,全世界都面對「生存」的危機,這一切似乎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提出適切的因應之道,似乎是人類自保所應走的道路。

事實上日本的反核團體早就呼籲多年應該要正視日本處於多地震的危機,由於這幾年地震不斷,許多地震都被測出地表超過0.6g的數值,過去核電廠的耐震標準,早已禁不起考驗,日本政府在去年要求全國17個核電廠,調查12萬年~13萬年前的活斷層及地震紀錄,再自行擬定耐震基準和防震安全對策。

不過,為何不是由國家統一訂定標準,要求各核電廠要達到,卻是要各廠自行提耐震基準?是否擔心要真得訂標準,沒有一廠作得到?或者要花費很多成本才能達成?很難擺脫外界疑慮,這是屈就於現實的妥協標準。

這次大地震後,憂心輻射物質外洩、設施變壓器起火等,柏崎市長立刻發出了核電廠運轉停止命令;新潟縣以優質農產品、海鮮著稱,是日本國內人士前往度假旅遊的勝地,核電廠火災事故發生後,觀光客因疑慮輻射外洩、上萬人次取消了原本的旅店、民宿預約,也不敢購買新潟縣產的農產物、海鮮類。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卻在還沒做詳細調查的情況下,就提出「再度運轉」的計畫目標。絲毫無視民眾的疑慮。引發當地市民團體的不滿,於8月7日,召開記者會對新潟縣及柏崎市、刈羽村政府提出以下嚴正聲明與訴求。

1. 東京電力公司應採取萬全措施抑止放射能洩漏到外部環境。不任意修復廠區內的變形地盤及交換受損器具,以確保證據。並公開詳細資訊。

2. 在核發建設許可的前提〈即耐震係數〉已不再具有可信度的情形下,應向國家反應立即取消該許可,或向東京電力索回該許可證明。

3. 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不得再做出「運轉再開」、「修復」、「核電的再造工程」等等傷害縣民感情的發言

4. 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必須承認因無視市民長久以來的指責所發生的缺失,並加以改進,且將其成果反應在今後的核能政策上。

刈羽當地反核能發電的團體指出,柏崎刈羽核電訂立了兩種防震係數標準,一是S1(0.3g、15.6kine),為理論上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強度,其數值是依據核電廠當地活斷層一萬年以內的紀錄推測出來的;二是S2(0.45g、22.0kine),是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巨大地震強度,依據當地活斷層的五萬年內的紀錄推測。但在本次地震中,水平觀測的最大震度竟然高達0.68gal,遠遠超過了S2地震的標準。因此貿然的再度運轉,有相當的安全疑慮。

曾任核子反應爐壓力容器設計師的田中三彥亦說明,人們常誤信一個概念:「科學技術上可以克服大地震的危險」。事實上,若真要設計出一個能因應激烈的S2地震的系統時,建設成本將大幅提高。因此實際上業者對於發生機率微小的S2地震,是採取「來了也沒辦法」的消極態度來因應。亦即反應爐的核心部位,是依據遭遇S2地震時「只要不震壞就好」這個態度來建造完成,然而先不論這次遠超過S2標準的地震是否震壞了系統,就算沒有壞,大家不要忘了,曾經受損的設備,其品質可不能當初的新成品相評比。若貿然再度啟用,一遇地震,恐怕將更危險。

慶幸日本並未在此次災害中造成大量的傷亡,然而回頭看看台灣,與其遇災變再討論增加防震係數或維修重換機組,不如停止遇不淂意外的危險工程;況且若要到安全的防震係數,必須不斷加碼,這真是一個不經濟的發電形式。台灣的核四廠址5公里內有6條所謂「非活動斷層」,且貢寮核四廠址的半徑80公里海域內有70幾座海底火山,其中的11座處於活火山的狀態。日本核電廠至少還願意提高防震係數到0.6g或1g,台電與原委會總是對外聲稱毫無問題、不需改進,滿足於0.4g的低標準。這種態度才真是叫人憂心之處。

人類要走向怎樣的未來由我們的選擇決定,當國內某些媒體及學界,打著因為要抑制二氧化碳的成長,所以應該繼續發展核電的口號,我們必須要問,對於處在多地震的台灣來講,這真是好的選擇嗎?還是要多放點資源在研究再生能源上?

(註:g是把地震的大小用「加速度」來表示的單位。)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