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鹽奶粉 妒恨殺嬰
生產過剩的家庭幸福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震驚社會的「奶粉摻鹽殺嬰」事件,大嫂(鄒女)因為覺得公婆偏袒弟媳與弟媳女兒(緗緗),認為弟媳欺負自己的兒女,憤而在弟媳女兒的奶粉中加了鹽巴,不料卻因此造成女嬰因高血鈉症而死。最新的消息是,弟媳出面泣訴道:「她(大嫂)永遠在我心中都是我的大嫂,我會把她的小孩照顧到長大,也希望自己可以把身體養好,再把緗緗生回來。」

整起事件是一個家庭內部成員之間情感擠壓與衝突的標誌。大嫂與弟媳在同一個家庭裡朝日相處,大嫂對公婆偏愛弟媳之女感到眼紅,不滿兩人雖同為「公婆的媳婦」,自己的小孩卻未獲得平等的對待和關愛。這樣子的一種家庭內部強制性的關愛索求,恰是姻親關係背後的普遍情感預設:因為是一家人,所以必須有愛,家人間也必須爭討那愛的份額。然而情感的分配何曾是能夠保證完全公平均等的呢?強烈的情感投注(為換得相應的回饋),於是助長了妒恨的滋生,最終釀成「奶粉摻鹽殺嬰」,把天天上演的家庭內鬥芭樂電視劇搬上了報紙社會頭版。

幸福家庭與親密的過剩

「奶粉摻鹽殺嬰」新聞攻佔了11月28日的四大報頭版;再往下看,是守護幸福家庭聯盟買下的半版廣告,宣傳本週六(11/30)維護當前婚姻家庭制度的遊行。同一版面的兩條訊息,看似衝突、實則協調,具現了幸福家庭的兩面性。(圖片提供:Chalynn L-c

與其說,這起事件是源自一個幸福家庭營造的失敗與例外偏差,更精確來講,那是家庭幸福與親密感生產的過剩(the excess);亦即,鄒女正是因為強烈追求家人間的親密與情感分配,渴望自己與子女能夠更加地獲得公婆之重視與疼愛,才會興起在奶粉中摻鹽的念頭。換言之,是對家人的炙熱的愛即刻轉移成炙熱的妒恨;對家庭關係強烈的鞏固力道,轉瞬間變換為強烈的破壞。

這是現代家庭作為凝聚並壟斷親密情感關係的必然過程,它鼓動並強制人們將社會生活的各項資源,無論是物質的或者情感的,全往家中囤積;再把各種需求跟期待都朝家內(成員)投射。而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能經驗與接觸到的一切符碼,也都鞏固維繫著這樣子的範示,「我的家庭真可愛,幸福美滿又安康…」。然而,橫亙在家庭幸福與親密情感生產背後的陰暗面,即是那幸福與親密情感生產的(必然)過剩:強烈的情感投注、以及強烈的情感回報需求,家內關係的擠壓與變形,就在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油然而生,並展現在各種家內的(肢體/情緒)暴力──那是國家外包再多的家暴防治血汗社工都無法徹底解決的。假使我們單單只把鄒女看成是一個自私的罪犯,那恰好遮蔽了她同時也是一位愛護家庭價值的模範母親,費盡心思愛護自己的子女,讓自己及他/她們獲得公婆更多的疼愛與照顧,而這難道不正是家庭價值鼓勵每一位母親的作為嗎?

拆解家庭情感配置

家庭幸福親密感的生產及其過剩,是一組相互敵對卻又彼此支持的對應結構,對於幸福家庭的熱烈追求,自我內部就埋下了幸福家庭塌陷的根源。血緣的祖輩應當疼愛孫輩,父母急切著爭取祖輩對自己兒女的關照,這種血緣親生幸福與愛的垂直連續,正是家庭所預設的情感配置。

試問,假使各種資源,無論情感的或者物質的,能不再被壟斷並侷限於家中,並摘除上述這類血緣親屬的情感配置,又該當如何呢?倘若不再獨尊血緣關係與親情,祖輩與孫輩的互動相處,也就如同他與隔壁鄰居的孫輩那般,不再有任何特別;這時候,「公婆」要特別關愛誰、要將物質或情感資源分配予誰,拆除了(血緣/親情的)家人愛預設,及其(情感的/物質的)繼承保留份額,將根本上與「弟媳」、「大嫂」無關,與任何一位血親成員都無關,也降低了各種情感及道德爭議,不再鼓動或助長強化家內成員間的彼此眼紅與妒恨。

緗緗的死因真相大白後,她的母親仍要出面對大嫂喊話,表示「她(大嫂)永遠在我心中都是我的大嫂」,徹底展現不容切斷的家人連結關係,以及「家人親情之愛」的情感渲染。家庭價值及其強迫親密幸福,先是引發了家人間的妒恨並導致女嬰的死,而同樣的價值及信念,又迫使被害者的母親與加害者破鏡重圓,如此荒謬且諷刺,彷彿一切都只是場意外,而他們也終將再度圓滿於一個幸福和樂祖孫同堂的世代家庭當中。

「再把緗緗生回來」,是母親深切的慾望。或許她能夠如願,但下一位緗緗能否再度成功得到公婆的關愛與疼惜,誰知道呢?

延伸閱讀──【想像不家庭】專題

 

 

 

特約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