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揆:整合資源與民間共同合作推動社會企業

2013/03/14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14)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勞委會「從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到社會企業推動情形」報告後表示,社會企業是新興的企業型態,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一方面結合NGO本來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企業能夠扮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樣結合所產生的新模式,有助於改善社會公平及失業問題。

江院長表示,在歐美有很多國家以不同的組織型態發展出社會企業,從今天勞委會報告及他個人過去下鄉的經驗中,可感受到許多動人的例子,我國企業家所展現社會責任愈來愈清楚,政府很感謝各相關單位的協力合作。

江院長接著說,勞委會多年來運用我們既有的多元就業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來引導民間團體與政府進行合作,解決社區就業問題,從91年推動迄今,已協助了6萬2千餘名的失業者,其中有1,700人後來長期留用,可見社會企業就業方案不是臨時性救急的措施,而是具有轉換成長遠有助於失業者的功能。

江院長進一步指出,勞委會報告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齡層分析中,中高齡佔73%,女性佔64%,可見這類方案對於傳統弱勢就業者有特別大的幫助,因為他們與一般青少年及大學畢業就業的競爭力不能相提並論,也正因為我們的企業有這樣的責任感,讓弱勢就業者獲得發展機會,這一點是特別珍貴的。

江院長表示,社會企業不僅以商業策略達成社會公益目標,還可表現在許多有意義的面向,如文化創新、環境保護、社區服務、農業發展、教育改革及原住民產品等,因此院長對勞委會所做的努力,給予高度的肯定。

江院長強調,不是只有勞委會,還有其他相關部會,尤其是經濟部、內政部,甚至原民會,在過程中都提供了很好的協助,希望勞委會可以繼續推動跨部會溝通平臺,邀請其他相關機關一起貢獻力量。

江院長表示,過去在談論未來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時,他也一再強調人民的安居樂業是政府很重要的責任,政府不只要把國家的法規及政策制定好,也要時時刻刻思考如何培養臺灣相關產業的發展,而產業的發展不是只著重GDP成長值,而且還要看是否有助於社會的就業率,讓更多人可以找到穩定的工作,讓就業者的薪水可以有所提升,這需要各部會共同的努力。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