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司馬恩/社會工作師(台中市)】 2013.03.01 03:13 am
勞委會通過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將試辦本勞搭外勞鐘點式服務政策,它跳脫既有僱用外勞方式,也挑戰國內的居家照顧體系,對五萬多名取得訓練證的居家服務員的工作權,勢必造成影響。
這種新照護方案,是因鐘點式、走動式的服務供給不足,還是要解決政策所謂的對外勞管理問題?
筆者曾走訪多位使用「居家服務」的長輩,它之所以讓長輩感心、肯定原因在於專業、同理、在地化,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懂他/她們語言、文化和習俗,較能融入服務使用者的生活。
使用居家服務者,通常是靠服務人員宣傳、識字的家庭成員、里鄰長、村幹事等的協助,顯然政策的訊息傳播是不足的。
本勞、外勞同樣提供鐘點式服務,就會產生一些實務上問題。首先是同工不同酬,例如外勞採「點數制」,每點七十元;居家服務採鐘點費,每小時自費是一八○元。
再來是專業與品質要求,居家服務的本勞,要作服務紀錄、接受督導、在職訓練,外勞無;本勞薪資要繳稅,外勞無,這些差異對本國居家服務員是不公平的。
「居家服務」這個「走動式」鐘點服務,在丹麥亦受歡迎,但丹麥並沒有引進外勞。國內為什麼無法擴增更多服務人口?或許政府應思考改進現有的居家服務,否則政策鼓勵更多國人去取得居家服務訓練證,到頭來,最大的服務市場卻要和外勞競爭,相當矛盾。
勞委會嘗試要改善外勞管理與人權立意雖佳,但是管理與人權,如果僅以「鐘點式外勞服務」來達到政策宣稱目標,恐怕太理想了?
【2013/03/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鐘點外勞 擠壓居家服務市場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728675.shtml#ixzz2MwNMWrMb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