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危機】專題系列六
重新評價「救勞保」各方案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編按】2012年10月勞委會公布勞保費率與財務評估的精算報告,當中指出:潛藏債務達7兆、2018年勞保基金達到收支不平衡,以及2027年基金結餘出現負數。報告公佈後,我們看到,「國家撥補」成為解決勞保破產危機最主要的訴求;另一方面,在此次勞保危機中,在媒體與政治人物的議題操作下,軍公教人員成為眾矢之的,而面臨其退休制度被修惡的處境。然而,我們必須指出,「撥補」無法解決勞保基金的破產問題,而檢討公保年金,也是以「製造問題」的方式面對問題,都無助我們理解當前的勞保危機,以及思考更關鍵的、退休後的老人安養問題。

「勞保危機」專題試圖釐清勞保危機的關鍵問題,從此次引爆議題的精算報告開始,指出真正的「危機」是什麼,以及勞保制度如何修改、又要如何看待軍公教人員的退休制度?最後,如果國家要負責,它該負的「責任」又是什麼?

【勞保危機】專題

去年(2012)11月爆發勞保基金經理人「坑殺」基金的「盈正案(相關剪報)」,掌握這樣一筆龐大的基金,官方或者官方所委託的經理人,只要心術不正,非常有機會拿來作私人牟利的工具,「盈正案」是不是整個基金運作的「冰山一角」我們無從得知,如何防堵類似事件的發生,也就是「除弊」的一個環節。譬如,許多論者已經指出的,類似「盈正」這樣股本小、尚未上市、上櫃(興櫃)的股票,很容易成為炒作標的,在基金選股的運作上,應該要有所限制;就算除掉人謀不臧的事情不談,基金不宜對風險性太高的標的進行投資。

退休基金運作的「外部性」問題

好,如果投資高風險標的,怕賠得兇,反過來說,就是也別指望賺得多。

對退休基金來說,「穩定性」是第一個要考量的,1990年代之前,放定存就有6%、7%的收益率,這樣是最穩定的,但是這個穩定的環境現在已經被破壞了,既然不得不投資,就還是得找最穩定的標的才成。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筆大錢,除了得顧慮它的「穩定性」之外,還有一件事更重要,就是它的「外部性」,不是基金賺錢就好,得考慮它的社會效益,會不會因為基金想賺錢,而這筆錢的規模又那麼大,造成對整體經濟、社會不良的影響。舉例子來說,前陣子,被都市改革團體批判為「為炒作代言(相關報導)」的營建署長葉世文說「投資房地產平均報酬率有8.6%,但投資股市證券只有5%多」,那勞保基金現在收益率那麼差,買股票又不好賺,投資房地產如何?

幾兆的資金拿去炒房?泡沫化是一個問題,就算不泡沫化,把房地產炒高,炒得大家沒房子住,這樣可以嗎?

不能買風險性高的股票、不能炒房,那麼就投資長期績優的股票吧。但還是有問題,那就是不管在勞工運動,或者環境運動的領域,都常常提到的事情,工人的錢,不應該用在買剝削勞工、破壞環境公司的股票。OK,在中國開「血汗工廠」的鴻海的股票,那是一定不能買的,放任供應商打壓工會、搞得工程師也過勞死的宏達電也不能買。那搞了個六輕,搞得人神共憤的台塑四寶可以買嗎?提到台塑,就順便提一下,那個跟在人家屁股後面也搞「媒體壟斷」的中信辜家,不只辜濂松子孫的那個中信辜家,靠破壞花蓮好山好水起家的辜振甫台泥辜家當然也不行啊。

好吧,這樣東扣西扣之後,剩下可以買的股票還有什麼(我懷疑會有剩下嗎)?

基金投資應考慮「除弊」而非「興利」

事實上,在現在政府基金的操作上,經常是連「投資」,這個以「獲利」為目的的行為都說不上的,那就是「護盤」。股市越不好越要搶進去、把指數拉起來,這種作法未必會造成基金的慘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斷發生金融危機的年代,「護盤」的動作一旦無力回天,這些勞工退休的勞本也就不保。但是,必須要提出來的是,越是在大規模危機的情況下,工人越需要保本的時候,基金卻因為護盤這種政策性的因素,是最先倒下去的,這與基金作為退休保障的目的,根本自相矛盾。

而前面討論到的,還是國內投資的部份,事實上,目前公共基金拿到國外投資的比例也相當高,根據最新(民國)101年11月的統計,勞保基金有2千2百億,是拿出去投資部份的43.48%,現在更有人(譬如財政部長張盛和)主張(相關剪報)要拿「勞保」、「勞退」、「退撫」加上「郵儲」四大基金成立「主權基金」,到國際資本市場去殺進殺出,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資源,除了四大基金之外,還有「外匯存底」。對於成立「主權基金」的看法,在政府部門內部也有不同意見,像是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就一直採取較保守的態度(相關剪報)。

把公共基金引導到全球的金融市場去,其實,也就正是世界銀行所希望的方向,這為全球的金融炒作,創造更多的資源,賺錢與否是一回事,這些流動的資金,一直不斷製造經濟泡沫、產生一波波的危機,恐怕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外部性」的問題。不管國內或國外(最近也有討論到中國投資,不過這裡就不討論那麼多了),你想賺錢,後面就要擔風險,這些公共基金雖大,跟我們個人的投資理財的道理也是通的,越是養生送死的資財,就越不能拿去做風險的投資,而退休基金就是這樣的東西。考慮到基金的「穩定性」與「外部性」,這是我會認為,對基金經理的討論,還是必須放在「除弊」,而非「興利」這樣的角度,對於基金的收益率,就不能期待太多。

前面談了那麼多關於基金收益的問題下來,其實也在說明一件事:為什麼這些基金「宜小不宜大」,最穩定的基金是「藏富於民」,也就是由現職者的保費來,隨收隨付,是流動性的。基金一大,問題跟著就來。

重新評價年金改制的幾個方向

談到這裡,我已經對「一、提高費率,二、提高基金經營績效,三、降低給付,四、政府撥補,以及五、評估其他社會福利的可行性。」五個方向的前面四個,做了一番評價,在這裡做一點點簡單的整理:

第一,「降低給付要擋掉」:勞保老年給付是國家透過強制性的「社會保險」,要求民營企業的資方,付給勞工的「遲延薪資」,降低給付就是降低薪水,在「低薪化」的時代,我們在2008年爭取到相對還算好的退職給付,這是現階段必須堅守的底限。計算公式若有公平性的問題,不是不能檢討,但是必須反對一切以「降低給付」為目的的調整。
第二,「政府撥補沒必要」:如果是「最後責任」、「撥補(投資)虧損」、「收付不足時撥補」這「假撥補」,沒有什麼好反對,積極爭取的意義也不大。至於「潛藏債務」,則屬於勞資鬥爭的領域,大部分為資方的責任,不應該由政府把責任扛去,混淆給付義務。假如國家真的能要資本家把錢拿出來,那應該用在更有用的地方,不應該丟到這個無底洞裡。
第三,「增加收益不可靠」:基金退休的危機本身就來自全球性的貨幣寬鬆與金融炒作,而需要注意,強調投資的收益,有落入將退休基金「私有化」意識形態的危險,是以製造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基金必須考慮「穩定性」與「外部性」,不可能作高風險性的投資,所謂基金收益問題,應該考慮如何「除弊」,而非如何「興利」,「提高收益率」不宜作為解決勞保危機的主要方案。
第四,「提高保費,不必在乎七兆不七兆」:保費是薪資、提高保費就是調整薪資,這雖然不見得能從實際給付的增加上看出來,但是一個能夠顧及通貨膨脹的流動性平衡,是退休基金穩定的基礎,而勞工「加薪」利益,也從退休保障的穩定性反應出來;至於調整的幅度,則不需要把「7.2697兆(潛藏債務)」、「27.83%(最適保費)」這種包含過長評估期間(50年)的假設性的數據太當一回事,只需要以短、中期(10到15年)基金的平衡作考量即可。

談到這裡,接著,我們就來處理最棘手的問題:怎麼看待軍公教(以及部份的國公營事業勞工)退休制度的改革?

我們從「軍公教現象」開始。

來了!「軍公教」問題

制度複雜,而退休給付一般來說較私營部門受雇者好的「軍公教退休待遇」絕對是整體退休制度改革的一顆大石頭。我們從這一次(以及之前、之後任何一次)退休制度的討論,最後都以從對「軍公教退休待遇」的批評,上升到仇恨式的攻擊作收,就可以看得出來。「軍公教」的存在,是應當負起勞工退休責任的國家與資本最好的擋箭牌,看到瘋狗要咬上來了,他們就把「軍公教」這塊肉丟出去,瘋狗必然飛撲而去,自己也就沒有事了。只要「軍公教」存在一天,退休制度的改革,就沒有回歸正題的一天;要談制度改革,就必須消滅「軍公教」與「勞工」的落差,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消滅「軍公教」的概念開始。

回應

沒有內線
擊敗大盤
係屬神話
講個八卦
某大風險
金融教授
親身經歷
經過 N年
總算相信
自己沒有
選股能力

結論:
不是每個人
都是鄭丁旺

絕好的系列文章!透過現象,掌握本質,資料豐富紮實,推論嚴密準確。

作者透徹分析了「勞保危機」的本質,清晰了說明「勞保危機」和「軍公教退休制度」的關連以及隱藏於幕後的政治操控,並指出台灣「勞保危機」與「軍公教退休制度爭論」其實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退休制度危機」的一部分,也是全球「新自由主義」即將破產的徵狀 。這一系列文章不但是討論「勞保危機」的里程碑,更將提升今後研究台灣資本主義「退休制度危機」的水平。

不過,只有經由「新民主主義 / 社會主義」的鬥爭,才能逐步消滅「軍公教」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