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學運世代誕生

2012/11/29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11月26日,壹傳媒簽約前夕,淒風苦雨中,青年學生齊集行政院,訴求「拒黑手、反壟斷,要新聞自由!」他們守候苦寒的一日一夜,行政院有決策權的高層,仍然不願出面與學生對話。

運動訴求未能達成,早在意料之中。然而,可喜的是,觀察學生在這次運動中的動員、組織、宣傳、分工模式與論述內容,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成熟的社運世代已然誕生,我願稱之為「野草莓學運世代」。

這群社運青年,大多數是2008年「野草莓學運」的參與者,以及由這些參與者擴延出去的同伴。2008年,陳雲林來台,因《集會遊行法》爭議,引發「野草莓學運」,全台遍地開花,一群七年級青年逆寫了「草莓族」的負面形象,挺身抗議「集遊惡法」違反民主自由精神。 「野草莓學運」與1980年代末期的「野百合學運」不同。1980年代以來,台灣各大學校園異議性社團逐漸發展成熟,這是「野百合學運」能夠高度動員,有效達到改革訴求的土壤。這方土壤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呈荒蕪狀態,「野草莓學運」的發起人與參與者,絕大多數抱持著素樸的正義感,挺身而出,他們缺乏運動經驗,遭遇組織、動員、論述等多重困境,加以當局的冷處理、社會的漠視,「野草莓學運」終以失敗落幕。然而「野草莓學運」的特質,卻也埋下2012年「野草莓學運世代」誕生的種子。

與「野百合學運」的發展路徑剛好相反,「野草莓學運」落幕之後,「野草莓學運世代」的新紀元才開始萌芽。這些年輕的野草莓,從街頭回到校園,進行更草根的實踐。他們成立異議性社團、籌辦刊物、跨校串聯,近來更擴延到一向聲音寂寥的花蓮東華大學;他們組織讀書會、舉辦校內外活動、多方學習、裝備自我;他們走進農村、走進工廠、走進都更的拆遷現場,積極參與農運、工運、同志運動、學權運動;他們反國光石化、反中科搶水、反都更惡法、反媒體霸權……。

追求公義對抗霸權

我們可以這麼說,「野草莓學運世代」,是在挫敗和運動中學習的世代,「野草莓學運」的失敗,讓他們認知到,學運不是「一次性」的、不是一場「收割祭」,他們需要更有耐心、更多學習、裝備和草根實踐。

做為一名曾在2008年守護「野草莓學運」的老師,做為一名4年來對這群「野草莓學運世代」保持近距離觀察與關切的夥伴,做為一名「野草莓學運世代」青年的母親,我要欣喜地說,「野草莓學運世代」的誕生,是台灣新希望。2008年「野草莓學運」時期,十分困擾著他們的「超克藍綠」、「跨越統獨」的爭議,已然不能再制約他們,他們所追求的,是公義與自由的普世價值,他們要對抗的,是各種霸權,若那個霸權剛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馬政府、旺中的共犯╱共利結構,他們不會逃避,誰是「怪獸」,誰就是野草莓要挑戰的霸權。在這場野莓與怪獸的對決,我看到明日台灣的希望。

2008年,「台中野草莓」在「轉型聲明」中,以野草莓的俗名「刺波」,隱喻著他們的新生:「我們將要成為真正的野草莓,張開刺波身上的每一根細微小刺,激湧深入校園與社區,落地生根,長出更多野草莓。」4年後,證明了這並非野莓們的「撤退修辭」。同樣是11月,第一波寒流來襲,歷練了4年的野莓終於遍地開花,「野草莓學運世代」正式誕生了。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幾年前的野草莓學運實太了不起了

它是怎樣誕生的呢--因為陳雲林在晶華酒店那一天, 我 '國' 警察主管濫權, 像是中國武警的化身, 白天搗毀上揚唱片店面, 夜閶先鎮後暴 -- 除了用幾百名鎮暴警力圍堵群眾, 在週邊的公園還有便衣裝成遊民在監視來往群眾.

我要不是為了趕捷運回家, 早就被打成泥巴了; 就只先走了約一小時, 汽油彈就上場了
以上所述, 我都在場; 我甚至向暴警丟了甩炮... 只是好像沒爆; 太吵了

接著, ,學生包圍行政院; 師生被打, 被暴力解散之後, 學生集合於自由廣場, 一邊吃便當, 一邊談各自的理念, 廣場上形成幾十個圈圈 -- 尤其是女學生居多, 令人敬佩

那個晚上所散發的溫暖, 即使是對我這個旁觀的群眾而言, 都是永久的回憶...

好; 為什麼我說了不起呢? 因為這些女/男學生的抗爭對手是暴警, 至於統/獨, 藍/綠, 並不是她/他們的考量; 重點是:
1. 警察的定位
2. 民主國家應有的言論及表達自由

在自由廣場時, 來聲援的群眾 --像我一樣的中老年人 -- , 都是比較本土派的; 也有人喊著要打紅衫軍 -- 其實我們紅衣人中, 也有幾位在場聲援; 連林正杰都公開支持野草莓呢

最後... 我糊里糊塗的說這麼多幹啥... 請了解: 主要是針對警察在社運中的不當作為

委員們&滾動論
不在現場

哇,野草莓世代啊,不用這樣吹某些學生吧,我都替他們感到不好意思,能不能不要動不動發明一些好像很了不起的新詞。這些人每次例行遊街除了留下一些好像可以吹噓的回憶(我們這是在搞政治啊)之外起到了什麽效果嗎?當然,某些社運寄生蟲團體需要大肆吹捧這些氾濫成災的、只能使人喪失熱情和耐心的、毫無效果的例行遊街,就比如說這個苦勞網。

在台北市立圖館意外借到 '廣場 the right thing(對的事情)' dvd, 一分一秒看過之後, 認為真的是多年難得的紀錄作品. 因為它:
-盡可能詳實拍下運動始末. 篇幅長短夠
-這麼多年, 520農運, 黨外街頭抗爭, 野百合, 2003反伊拉克戰, 2004三一九, 2006倒扁; 以及一直持續的環保, 樂生, 選舉... 全都很可惜的少有重大紀錄片傳世
-導演自己剪接等等, 幾乎是他獨力完成. 而他在影片中也不居功, 彷彿隱形人
-蒙太奇手法屢見佳作; 夜間攝影也大多清晰無比; 還有中/英字幕
-所有拍下的人除了被說出名字, 全都不署名, 避免造神
-完全非正面吹捧. 同學之間/同學與群眾間 偶有不愉快, 都紀錄下來了

抱歉補充一下:
我提到 "還有中/英字幕" , 有識者多會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 你要中文字幕是因為你笨到聽不懂台語; 你要英文字幕是祟洋嗎....

我解釋一下: 因為片中的語言包括: 北京話, 台語, 客家, 英語, 甚至山東話(那2位會用英語即時廣播的女娃兒, 真是會模仿山東話呢, 我這半個北方人也要藉字幕才聽得懂, 笑果十足)

引用 "委員們&滾動論不在現場"

朋友, 我用google 查了好幾頁, 都查不到什麼是 滾動論 哪

若您看到, 可儘管多多解釋, 有識之士一定尊重您的言論自由! 不論您是贊成或反對野草莓的

"某些社運寄生蟲團體需要大肆吹捧這些氾濫成災的、只能使人喪失熱情和耐心的、毫無效果的例行遊街,就比如說這個苦勞網"

看著挺傷感的呢

我想, 楊翠早已預料會有人痛責, 所以說明她不但參與當年活動, 也持續觀察5來的發展; 她算是在文章中用人格保證 '她在場' ; 而她在場足以證明野莓未死, 甚至茁壯到 東/中/南部

這5年來, 少見誰用 '野莓世代' 一詞; 這是好事, 因為沒有造神

但5年後, 楊翠發表此文, 大家可不必指控她有什麼居心. 她在文章中列舉野草莓學生 "成立異議性社團、籌辦刊物、跨校串聯,近來更擴延到一向聲音寂寥的花蓮東華大學;他們組織讀書會、舉辦校內外活動、多方學習、裝備自我;他們走進農村、走進工廠、走進都更的拆遷現場,積極參與農運、工運、同志運動、學權運動;他們反國光石化、反中科搶水、反都更惡法、反媒體霸權……"

既然有這麼多事實在楊翠的眼底存在, 我們或可尊重她的論點吧
--當然, '世代' 2字也許偉大到刺耳, 我願意同理反對者的看法

一個幽靈,野百合的幽靈,在美麗島徘徊。

我沒經歷過野百合,但再看到這個名字時,卻總是帶著狂熱的情緒。沒有站在歷史的交會,不知道如何評估過去那場運動究竟埋下多少種子與為台灣社會帶來多少能量,這樣詢問不是想去除這場運動的意義,而是,深怕還魂的幽靈以另一種膨脹的形式降生在學生符號上。
或許除了正史上的激情外,有人會告訴我們那段事後收編或遭收編的過程,因為英雄過於高大,只得屬於政黨,或者學院殿堂才裝得下他。而有人悄悄的說,伏身街頭的那些殘骸,是不說故事的,要聽神話故事請到另一邊去。
從前對於學者一直有種欽佩,或者至少對於肯現身於運動的學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崇拜。但近日這些激情反倒讓我發抖,離開實務或者繼續實踐的人,都被附身了,被自由與民主給附身,被野百合這個幽靈給附身了。
如果你仇視我拋開那個瑰色的歷史,我虛心接受,因為我過於悲觀得不想再召喚神獸出來,尤其有些神獸是不打仗的,只求你的祭祀與膜拜。
看了楊翠的文章,我不知道他是否是嚴肅地寫這些東西,略過了正軸的所謂學生運動的其他事件,將世代切下兩刀,讓人感到錯愕。又撇開了除正軸以外廣大的運動力量轉變、拉扯與消長,好像世界就由暗明暗,現在即將走入明的狀況。
我時常無法貼近學生這個符碼,可能是因為我不夠用功或翹課太多吧? 當然談學生,以及所謂學生運動(如果要這樣區分),有一堆很有趣的說法,有理想性與實踐的可能,但反面而言,這代表著視學生為一種聖物,享有正面的精神與純樸。但誰是如此聖物呢?就如禮讓女性一樣,保護也是一種歧視。當然我們可以很策略地使用這種外衣,只是小心別吹氣吹太脹了,有一天便會赤裸地攤在那些捧你的大人眼前。
哀,如果看完的人一定覺得這些話真是厭惡至極,但就像MIB第一集的情景一樣,有時候巨人只是空殼,當你按下耳朵上的開關的時候,會發現只不過是小小的外星人在裏頭。當然巨人是很雄偉的,且說不定能夠打擊魔鬼,但我樂於拾起事件的斷簡殘篇,就當是一種惡趣味也罷。

哦...什麼叫屌絲... 我大概老了

"就如禮讓女性一樣,保護也是一種歧視"
以上是我唯一看得懂的一句話 -- 雖然我勉強算是台大文學院畢業旳大眾知識份子 啦

酒精的影響愈來愈重, 我無法再多說了. 但您的文筆, 太棒了

左傾幼稚病的不要來鬧

"左傾幼稚病的不要來鬧"

謝謝您的回答, 我馬上去躺平. 但也請您了解: 我是依靠文字而生活的文學院中年人, 真的不懂啥是 左傾幼稚病

吳祥x 所讚賞旳北歐國家, 正是社會主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