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指標「鳥類變少即停工」,花蓮縣議員游美雲昨天在縣政總質詢中,張貼「人vs.鳥大戰、鳥存人亡」的大字報,希望縣政府鼓勵民眾多多養鳥,確保蘇花改能如期完工。
游美雲引用本報報導表示,蘇花公路改善工程首創台灣第一宗生態停工機制,一旦白頭翁、麻雀、綠繡眼等指標物種少於一定隻數,工程立即喊停。去年3月開工以來,陸海空每3個月進行兩次調查,指標物種數量未出現明顯增減,主因可能是蘇花改工程超過半數都在隧道內進行,對生態影響不大。
游美雲說,蘇花改工程沿線保育類、台灣特有種生物繁多,依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的說法,蘇花改沿線曾進行物種普查並建立物種名錄,據以鎖定觀音海岸野生動物棲息區、太魯閣國家公園等地監測,一旦15種指標物種少於特定隻數,就會停工,要復工必須召開專家會議、複查,排除工程因素後,才能繼續施工。
以陸域生態為例,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小雨燕、紅嘴黑鵯、洋燕、繡眼畫眉、五色鳥與竹雞等9種鳥類總數少於97隻或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少於62隻,就要停工。
游美雲張貼大字報,表達對蘇花改工程採「生態停工機制」門檻設計的強烈不滿,還唸了一段「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句。她說,路況被列為F級的蘇花公路,從民國86年至97年,已造成1046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率、死亡率更是一般高速公路的22倍,中央為何仍要引入生態停工機制的鳥類總數門檻,影響蘇花改施工期程,令人匪夷所思。
游美雲認為,維繫花蓮觀光開發的蘇花改,卻因「鳥事」而受影響,為避免節外生枝,確保蘇花改順利完工通車,建議傅縣長未雨綢繆,鼓勵民眾「養鳥」。
傅崐萁說,會鼓勵鄉親養鳥、放生外,縣府也組成蘇花改監督委員會,每3個月率領監督委員實地了解施工進度,讓政策與作業資訊透明化。
【2012/10/3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蘇花改因鳥變少停工? 議員批荒謬 | 基宜花東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466471.shtml#ixzz2BAlGJevs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