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緩漲的真實與虛幻

2012/09/19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喧擾多時的電價調整案,在政府宣布延緩一年施行後,似乎暫告落幕。然而在價格較高的天然氣發電於發電結構佔比將逐漸取代燃煤之際,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挑戰,兩黨均應好好思考究竟該如何面對各自在「黃金十年」和「十年政綱」之中,均明定要推動能源價格合理化與能源稅的政治承諾。

當前針對電力價格的論戰,多訴諸於國營企業的人事成本福利制度、尖離峰的差異及備用容量率導致電力設施的閒置投資、民營電廠購電價格過高等因素。然而依據台電每年的決算進行分析,其成本結構上,燃料佔比達70%,電廠硬體建設的折舊佔15%,人事費用略高於6%。且依據國際能源總署的分析,2010年時,台灣在電力方面,總共付出了3.4億美元(約100億元台幣)的燃料補貼。而此類針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將會導致環境、財政和社會分配上的三重損失。因此未來一年研擬電價調整機制之時,不應以「避免台電破產」為規劃核心,而是從「移除化石燃料補貼」來進行整體制度的設計。

而國際上針對各國推動移除化石燃料補貼過程中,該如何克服其過程中的政治阻礙,咸認為有以下四大策略:

一、應將社會溝通列為補貼移除政策之一環,而補貼改革需長時間溝通,以化解民眾疑慮。

二、官方須向全民充分揭露化石燃料補貼流向和此補貼對環境、社會與財政影響,並定期報告,檢視其變化。

三、化石燃料補貼改革政策,不僅只是價格上的調整,而須提出整體的政策配套,包括補貼移除後的替代方案,這些移除的補貼,將轉移至何種用途。

四、除考量燃料價格的補貼外,亦須將化石燃料使用過程的外部成本納入考量。如補貼燃煤電廠所排放出的懸浮微粒造成的健康成本。

未來一年揪肥貓

若為提升未來電價調整機制的社會接受度,當務之急是讓全民了解各類直接與間接的化石燃料補貼的金額與流向,及此般補貼所造成的環境外部成本。如依台電預算書所刊載資料,其預估明年度售電成本為每度3.30元,而民生用電單價為每度3.33元,工業用電為每度3.11元,此般訂價的差異,意即全民無形中將掏出350億以上補貼工業用電。而此般對工業能源效率的放縱,導致當前台灣主要耗能產業平均耗電量,均較國內該產業最佳值高出20%以上。

因此未來一年,相關單位於電價調整機制上應以揪出工業界的「電價肥貓」為先,藉能源效率標準制定與懲罰性電價制度的推動,方能同時改善台電虧損和有助節能減碳。若以長期而言,更應積極推動能源稅,將外部成本內部化,促使台灣經濟體質的根本性變革。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