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如果沒有抗爭,樂生療養院就不必保存這麼大,自然不用大規模開挖,捷運新莊線即使工程延宕,也不必拖這麼久。捷運新莊線遲遲不能完工,其實與選址無關,而是因為抗爭導致計畫生變,監察院糾正台北市捷運局是倒果為因、昨是今非,也與新莊當地民眾的感受有明顯落差。
沒有一個工程單位會笨到自找麻煩,放著平地不用,要到山坡地施工,為什麼台北市捷運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答案很簡單就是有民眾強烈抗爭,怕被安上「強徵民地」的罵名。附近明明有公有土地,為什麼政府硬要徵收老百姓的私地興建機廠呢?當年台北縣長、新莊市長都是民選,當然要反映民意,且老百姓的主張確實有道理,機廠落腳樂生療養院在當時是雙贏。至於有斷層通過,更是站不住腳,因為不論怎麼選都有相同困擾。
如果硬要講選址不當,真正要打屁股的是文化界。為什麼八十三年就決定的事,十年無人聞問?等木已成舟再來哇哇叫?如果真的關心,一開始就要投注心力,而非事後諸葛,造成社會無謂的分裂。
因為沒人主張樂生院是古蹟,樂生院一開始並不打算保存,頂多留一、二棟建築供後人追憶,開挖面積十分有限,工程難度相對簡單,如果仍然延宕,是捷運局的錯,但問題是抗爭導致樂生院保存計畫一變再變,保留範圍也愈來愈大,原本不必挖、不必動的地方得開膛破肚,變數愈來愈多,難度愈來愈高,工期不延才奇怪。
保存樂生院是一個政治決定,一個政治決定卻要不具決策權的捷運局來擔,這是什麼責任政治?
退一步想,如果樂生院原封不動,就得徵收民地,這不是苗栗大埔事件的翻版嗎?民眾群起抗爭,輿論、社運界又會怎麼說?除非不蓋捷運,這永遠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難題。既然我們選擇保留樂生院,就要為保留付出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監察院想當然爾式的調查,滿足了特定人士,卻失去了專業。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