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但摧毀它,很快。
從今年春天起,我們眼見一連串摧毀新聞專業的舉動,在不同媒體中出現,不論是想併購,擴大版圖,增加影響力,或反併購,擔心言論多元受到侵害;近來又因為淫照的相關新聞處理,不論平面媒體或是電子媒體(先不討論網路新興媒體),在版面、標題、內容、畫面處理上,都在破壞新聞專業的基石。
新聞專業要能夠存在,並受尊重,其實是守門人角色獲得尊重。而守門人角色,小至個人的良知、訓練、人生經驗,中有媒體經營者對守門人的重視與呵護,大則有法律的保障。
在卅七年的戒嚴歲月,不少「報人」之所以迄今令人懷念,就因為對新聞秉持熱情,以專業態度、行為,努力扮演好新聞作為第四權的功能。其間,少數報老闆在關鍵時刻對新聞專業的支持,終能使台灣走出戒嚴,邁向更民主的康莊大道。
有線電視出現後,幾近廿四小時的新聞產製,挑戰新聞守門人的專業角色,沒有時間查證、報導重圖像卻缺乏深度,不夠平衡、品味日益低落,在在被人詬病。報紙則受生產成本不斷提升、讀者不斷流失而生存困難,全世界都在找解決途徑。
商人介入,也是不得不然的一種發展。但「營利」是商人的基本信念,這當然與新聞專業的思維根本對抗。
新聞專業要用錢來維護,採訪要錢、查證要時間(也是錢),平衡報導要錢,甚至品味,不需要錢嗎?
過去文人辦報時代畢竟過去了,商人辦媒體的時代,也不是最近才出現,只是商人基於「營利」,認為有媒體的專業支撐,會美化、合理化其營利的動機、行為與結果。因此過去商人辦媒體,基於老闆對專業的尊重,大家也都還能接受,中間當然還有一個因素是,商人基於賺錢,不碰政治。
近來的紛爭,簡單說就是商人不管基於營利,或是政治動機,對新聞專業大大不尊重。
其實從二中案起,剛開始認為商人想披上文人的外衣,固然有一點怪怪的,但總不能就以外表斷定好壞;現在其行為的表現,再樂觀的人都難免失望。電子媒體還可以靠國家通傳會以有限法律授權,做起碼要求,報紙的新聞呈現,則根本挑戰新聞專業可以忍受的底線。
華爾街日報被梅鐸接手,多少新聞學者、新聞工作者引以為憂,當時的辯論迄今都有文獻,然而接手迄今,其新聞專業的表現,不論是報導深度、多樣性呈現、版面乾淨、可讀性指標,在報紙沒落的時代,建立一個令人尊敬的典範,其作為新聞守門人的角色,完全不受外在影響。
你可以不喜歡梅鐸,但其報紙在批評老闆「竊聽門」事件的力道,其他報紙還有所不及。
記者節前夕,想想過去多少報人、新聞工作者在夾縫中爭取新聞自由,媒體老闆如果是商人,卻有一顆尊重人、尊重新聞專業的心,台灣新聞界還是有救的。
回應
Re: 尊重專業…商人辦媒體 學學梅鐸
真不要臉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