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食品輻射標準
環團要求衛生署對話

2012/08/15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衛生署日前公告「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修正草案,遭消基會質疑放寬了部分食物中放射性物質的容許量標準,今天(8/15)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瘋綠電行動聯盟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數十個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必須提出食物輻射安全容許量的健康風險評估、公開研訂標準流程並召開說明會,同時公佈進口食品來源與食品輻射檢測報告。

環保團體以行動劇諷刺台灣政府對日本遭核輻污染而無法通過檢驗的含銫食品反而照單全收,讓台灣已淪為日本的輻「銫」廚餘桶。(攝影:樓乃潔)

在新的修正草案中,將一般食品放射性物質銫134、銫137的容許量,由現行的370Bq/kg放寬至600Bq/kg;乳品與嬰兒食品由370Bq/kg下修至200Bq/kg。消基會表示,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由於頻頻傳出食品遭輻射污染的事件,今年(2012)四月,訂出一般食品100Bq/kg、乳品及嬰兒食品50Bq/kg的標準。兩相對照,台灣的容許量,一般食品是日本的6倍、乳品與嬰兒食品是4倍,消基會因此質疑,當日本逐步加強對食品輻射污染的檢驗標準時,為何唯獨台灣竟反其道而行,試圖放寬標準?而主婦聯盟董事長陳麗曼則表示,台灣放寬檢驗標準,讓人懷疑是要接收這些在日本賣不掉的產品。

銫137半衰期長達30年,會釋放放出β和γ射線,可能透過皮膚、呼吸、食物、飲水等各種管道侵入人體,對人體的脂肪、肌肉等以軟組織為主的所有組織都會造成嚴重影響,且增加罹癌風險,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定義的國際癌症分類中的第一級致癌物質。同時擔任醫師的消基會衛生委員會委員蘇偉碩強調,事實上輻射污染根本不該有所謂「安全」的容許量,因為任何的電子放射只要一穿透細胞就會導致傷害,尤其銫137半衰期非常長,更將造成人體細胞一輩子的破壞,他要求政府必須對放寬標準交待出一個好的理由。

衛生署日前對外澄清,修正草案中銫134和銫137的檢驗標準是比照歐盟規範制定,已經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標準(1000Bq/kg)更嚴格,至於為何會比日本高出4到6倍,衛生署則表示,日本因為是災區,污染嚴重,所以銫含量的標準才會比其它國家嚴格。

然而,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各國的飲食文化及對進口食品仰賴程度都不同,台灣的母乳食用率遠比歐美國家低,在嬰兒食品的購買及飲食文化方面都更接近於日本,因此應該比照日本訂定容許量標準,而非歐美。她認為衛生署應該根據國內的糧食自給率、核電廠緊鄰人口稠密區、核電廠鄰近水源等資訊,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調查,並且公開國際上受輻射污染食品對健康影響的相關資料,舉辦公聽會、聽證會來擴大參與討論;此外,也應公告受驗產品、廠牌的檢測數值,保障消費者自己選擇是否購買的權利。

6月底公告的修正草案目前還在預告階段,任何異議必須要在60天之內提出,由於截止期限將至,環保團體希望衛生署能主動出面跟民間有更多溝通與討論的機會,而不是只以書面資料往返來「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