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TIFA不是好東西

2012/06/14
劉明德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蔡欣嶧為研究助理

最近政府一直在傳遞一項訊息,也就是南韓因與美國簽署FTA使南韓經濟大幅超前我國,但仔細思考,南韓的成功真的只是因與各國簽署FTA嗎?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若台灣和美國簽署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台灣能增加出口,提升國內生產毛額,有利國家經濟發展。

但是經濟學中常會出現所謂「分割的謬誤」,即誤認為對總體有利,對個體也一定有利。在與美國簽訂TIFA或是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即須思考此謬誤發生的可能。事實上,加入TIFA台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第一,TIFA是不平等條約。任何自由貿易協定都應建立在公平互惠基礎上,但和美國簽署TIFA卻以進口美牛為前提;而且,以過去經驗來看,作為貿易談判平台的TIFA,從來只有台灣單方讓步,而非平等協商,何況這次是以犧牲國民健康為條件,更沒有加入的必要。

第二,農業首當其衝。在自由貿易中,強者更強,弱者會更弱。美國農產品價格低廉,而台灣農業屬於小農制度,成本比起美國高得多,價格上較不具競爭力。若與美國簽訂TIFA,價格低廉的美國農產品,包括有健康疑慮的基因改造作物都會大舉叩關,結果不僅會使台灣農產品在競爭中節節敗退,農民收入比現在更低,而基改作物對台灣人民的危害將趁虛而入。 第三,糧食安全更憂。TIFA可能造成糧食安全的問題,我國加入WTO後,因進口國外稻米,導致台灣稻作面積逐年下降,現我國糧食自給率約3成,相較於日本糧食自給率41%、韓國45%、英國70%、美國和加拿大超過100%,我國自給率已很低。若將來參加TIFA或TPP,必造成我國糧食自給率更低,屆時外來農產品將大幅取代本國農產品,這會使得國內糧食價格更隨國際糧價波動,成為民生問題,乃至成為國家安全的一大隱憂。

須看貿易大國臉色

第四,中小企業受創,社會對立更加嚴重。在自由貿易中得利者通常為大型企業,小型企業通常多被蠶食鯨吞。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協定為例,印尼因未做好自由貿易的準備,在協定簽訂後,印尼國內許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也造成另一波的失業。

第五,國家失去政策主權。簽訂TIFA後,國家勢必遵守自由貿易精神,不得任意對產業施以保護,否則將受WTO經濟制裁。1985年歐盟立法限制禁止飼養中使用合成荷爾蒙之畜禽動物及其肉品進口,而導致美國和加拿大的肉品銷往歐盟受阻。於是,美國及加拿大先後依WTO貿易爭端處理程序控訴歐盟管制荷爾蒙肉品進口措施違反WTO規定。最後WTO裁決美國、加拿大牛肉出口敗訴。因此從這個例子,我們應要擔憂未來在TIFA簽訂後或加入TPP後,經貿乃至食品安全的政策訂定還須看貿易大國臉色。

本文並不反對TIFA,但是反對以開放美牛進口為前提的TIFA,同時,希望人民更加關注此議題,發掘更多可能的問題以提早因應。人民若是不將民意和壓力傳達給政府或美方,我國不只無法得到公平的貿易條件,馬政府也會因美牛案失去人民的信任,得不償失。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