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蔣偉寧呼籲學生不要去補習。此話一出,有人說又是「何不食肉糜」。歷任教育部長,少有人敢作此呼籲,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蔣部長這樣說,不知是否太天真;但他之前也表示過,12年國教如果反而造成補習增加,教育部就要調整,可見或有心意做點事。
果真如此,我們呼籲教育部長認真想想這個目標,不要只做不食人間煙火式的呼籲,要用一些具體做法,看能否說服家長和學生放心一試「不補習」。
教改走到今天,社會評價不高。看當年楬櫫的目標:小班小校,讓孩子有適性的教育環境,減輕考試壓力,扭轉考試領導教學現象,多元入學,給學生發揮不同天分的機會…;理想都很動人,但落實下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最顯著的例子是,號稱廢除聯考,採用基本學力測驗,把考試題目變簡單;但因考題不具細膩的鑑別功能,學生為了搶前面的排名,被迫反覆練習,追求「一題都不能錯」,錯一題就大幅影響排名,結果考試壓力更大。
可見得,改變了考試制度,卻沒有改變家長的價值觀,沒有改變大家想擠進名校的現況,基測只不過製造了新的門檻,造成了更可怕的競爭。如今12年國教將上路,但「會考」與基測的壓力有何不同?光是「加考英聽」這一指令,就讓補習業者躍躍欲試。部長此時夸夸其言「別補習」,豈能不去理解此一現況?
推動號稱免試的12年國教,教育部責無旁貸要檢討教改的失敗。現在立委以補習業情況質詢,則部長應去觀察:補習業的榮枯,直接反映學生承受的考試壓力大小,反映學校教育的成敗,更反映「學校教的」和「學生要的」之間的落差。教育部理應持續注意補教業動態,甚至成立定期的「補教匯報」都不為過,才能明白官方的教育「政策」和學校的教育「對策」之間的對比。
看到補教業者針對12年國教所做的種種宣傳,蔣部長可以自己評斷,這真的是政策想要達到的效果嗎?部長「別補習」的呼籲,希望有具體政策作為支撐,不要變成一場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