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12年國教真的準備好了?

2012/04/30
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

教育部舉行記者會,宣布十二年國教民國一○三年實施,部長宣布我國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國家,「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我們不能再等待。」

 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為什麼不能再等待?由媒體的評論來看,恐怕還是存有疑慮的居多,尤其對於免試升學的比例、免試升學的比序、特色招生如何招等等問題,美其名開放各縣市自行決定,其實就是問題不容易解決的徵象。

 西諺有云:「東西沒有故障,就不必去修理它。」現行高中職教育的故障點何在?大家一直在免試升學的辦法和明星高中的存廢中打轉,但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是甚麼?到底十二年國教可以解決現行高中職教育的故障點嗎?

 根據教育部的說帖,十二年國教的六大目標為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生學力品質、舒緩過度升學壓力、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和均衡城鄉教育發展。如果政府有心有經費,六大目標不需靠十二年國教,現在就可以做;如果政府無心無錢,即使有十二年國教也沒用。

 以舒緩升學壓力來說,如果每個高中職都一樣好,自然就不會有升學壓力。現在政府沒辦法能夠讓每個高中都一樣好,實施十二年國教後為什麼就可以?那時因為免學費,大餅用到學費那邊,事實上可能更沒經費來將各高中辦好。

 而且免試升學中的「日常生活表現」、「健康體適能」、「服務學習」等的量化和比序,一定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壓力。以前只要好好讀書即可,十二年國教則需十二項全能,難保不會出現類似大學申請入學資料的十二項造假,對教育絕對不是好事。

 家境好的學生甚麼制度都難不倒他們,政府要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就該將資源用在家境差的小孩。與其追求表面公平的十二年國教,不如將心力用在輔導弱勢、單親、隔代教養等小孩上。如果政府能夠讓這些小孩在國小和國中時功課不要落後,這些小孩就不會因自卑或被放棄而變壞,而誤入歧途。

 如果小學畢業時有小學的基本學力,國中畢業時有國中的基本學力,那麼每位學生去念哪個高中就差別不大,十二年國教才能水到渠成。否則一班中有人可看英文小說,有人二十六個字母都還認不全,老師要怎麼辦。

 教育就是有耐心不放棄,只要國小和國中不放棄每位學生,把3R(讀、寫和算數)教到會才准畢業,然後注重1C(品格)。學生基礎打好,那麼不管高中入學制度如何都影響不大。

 升學制度過度強調競爭,透過比較學生彼此之間的優劣來決定,這對於學生的品性和人性是一種傷害,也不是社會之福。見證於台灣社會的意見對立和兩極化,教育者能無反省乎?

臉書討論

回應

目前12年國教中,教育部與地方教育單位最關鍵要做的,是:「簡化免試班的超額比序、妥善規劃特色招生的制度與學校分配、普及化跑班制學科分組教學(國中與高中)、落實充分有效的補救教學(國小到高中職)、加碼投資技職教育」!

但,教育部與地方教育單位,做好規劃了嗎?甚至是,「抓對關鍵了嗎」?

http://blog.udn.com/Rovingsky

十二年國教免試為主的入學方式,使學校教學面臨一個必須變革的壓力!這是教育官員與相關校長教師絕不能漠視的一個關鍵問題!否則將會造成更多適性學習及學生成長的瓶頸!

在擁有不同程度學生的同一學校裡,唯有強制實行跑班制教學,做「科目別分組教學」,才能兼顧絕大多數的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學到東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不是「可」或「應該」,而是「必須強制」,除非特定學校能設計出比這跑班制教學更好的制度,否則以一般狀況而言,「跑班制科目別分組教學」,將是最佳與唯一的選擇!

 新的入學方式,會造成程度不一甚至落差極大的學生同校上學,這會造成很嚴重的教學問題,包括資源浪費、教學效果不彰、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無論程度好壞,均難以得到符合所需的教學)!教學品質低落且不能因材施教,正是大部份家長所強烈質疑與反對的!

 我們不能寄望於個別教師做好「因材施教」,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迷思!不能把教師都當成聖賢或超人啊,我們務必要以學校制度的支援去做基礎!--這才是務實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