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拒絕中時運動」的故事:第六篇 拒絕中時運動:顏厥安篇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2/03/12
資料來源: 

拒絕中時運動:顏厥安篇(台灣大學法學院教授)

由知識界所發起的「當中時不再忠實,我們選擇拒絕──拒絕中時運動」,繼先前推出十個拒絕中時的故事「第一篇吳叡人──對抗跨國資本的媒體怪獸是我們的時代使命」、「第二篇蕭新煌──文化消費者運動,拒買、拒看中時」、「第三篇孫友聯──反對任何形式的獨裁」、「第四篇洪貞玲──反對媒體巨獸」及「第五篇江文瑜──反對媒體老闆單一框架下的雙重標準」後,今日再正式發表第六篇故事,由台灣大學法學院教授顏厥安,說明他為什麼反對由蔡衍明所掌控的中國時報。

顏厥安教授率直地表明,其自1992年返國任教以後,關於公共論壇的投書,即係以中國時報為主要發表園地,亦因此也一直與中國時報有很深的關係。不過,顏教授更為銳利地指出,當一個媒體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並非來自他本身的社會,就不會關心本地社會,而是受到其利益來源的影響;並進而導致該媒體在事實層面,作選擇性的報導;在價值觀層面,開始質疑、否定、相對化民¬主社會的價值觀,進而威脅民主鞏固。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合理的質疑,「它可能不是媒體喔」。

顏教授分析,「拒絕中時運動」的重點,還不是只在於消極地「我不寫」,更重要的,是「絕寫」釋放了一個訊息,讓大家開始思考兩件事情:「中時是什麼樣的媒體」以及「我們跟中時的關係是什麼」?繼續幫中時寫作,有沒有需要被檢證反省之處?只要大家開放思考,這個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

新聞聯絡人:拒絕中時運動 黃國昌 0989-582164

【更多訊息請見:「拒絕中時運動」部落格:http://rjcts2012.blogspot.com/

主題: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從沒看過他們反土地財團辦的自由,選擇性的公民社會大亂鬥
難以獲得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