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國西化 迷你裙不比台北少

2007/08/07

陳一姍/專題報導

怎樣都沒想到,今年的盛夏會從細肩帶小可愛跟台北一樣多的「回教國家」開始。

截然不同於外界對回教國男尊女卑的刻板印象。一到中亞,就發現公共場所播的俄羅斯MTV令人臉紅心跳;路旁啤酒廣告,女人將男人撲倒在地,毫不見刻板回教女性羞澀。哈薩克大學的台灣留學生鄧凱龍說:「這裡都是女追男。」

西元七世紀傳入的伊斯蘭教,經歷俄國兩世紀的壓制,如今雖再度復興,但夾雜著西風,多了清真寺的同時,也多了迷你裙。

蘇聯將伊斯蘭教視為對意識形態與政治制度的威脅,史達林在此關閉超過二萬六千座清真寺。但獨立後快速復興,十年間,哈薩克的穆斯林社區由一三四個增至五千個。

伊斯蘭人口居哈薩克四七%,在其他四國均佔八、九成。但從行為面,與中東政教合一的國家比,中亞的世俗化成分多了。

一位撒馬爾干的年輕人甚至說,他是回教徒,但偶爾會吃豬肉,「如果遵守戒規有用,那我會遵守,問題是宗教沒辦法解決我現實生活的問題。」即使這裡是中亞最重要回教國帖木兒帝國的首都,相傳女性戴面紗的傳統就是始自這裡。

塔吉克因伊斯蘭復興黨導致五年內戰,因此中亞各國政府對宗教非常警惕,全力防堵極端主義。在回教人口佔八成的烏茲別克,迄今周五禮拜還是要經過許可,而且受到監視,土庫曼二○○○年更曾焚燒四萬本可蘭經。但因為貧窮,包括蓋達組織的滲透,仍是此區最大的陰影。

宗教是和平的救贖?還是詛咒?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難題,看來並沒有隨著迷你裙而融化,而是隨著貧窮如影隨形。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