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師大夜市!

2012/02/22

師大商圈是如何變成商圈怪獸的?觀光局與南村落聯手打造「康青龍生活街區」,文建會錦上添花,第二屆「台灣國際文化創業產業博覽會」,以「師大巷弄散步道」為最重要的主題,大肆介紹巷弄內的特色小店。農曆年前,台北市政府突然化身為「鐵面無私」的執法者,不教而殺,依法「痛宰」師大商圈十多年來領照、繳稅的店家!不但悄悄撤銷「師大夜市」的名稱,還迅雷不及掩耳地發出一連串勒令停業的公文,並且強調執法到底,施政的前後矛盾令人匪夷所思。這場居民vs.店家的激戰持續延燒著;在政府的縱容與扼殺間,誰都不會是贏家……

誰殺了師大夜市! 郝龍斌?房仲業?投資客?還是你與我?

陳叔,今年五十多歲,美髮造型沙龍老闆,在師大夜市內生活將近二十年,前兩年,因為房東要賣掉龍泉街上的店面,請他搬家,而這個店面一轉手,租金從七萬變成了四十萬,陳叔祇好搬到轉角六米巷內開店,雖然美容院符合六米巷內的商店規定,但最近卻不斷有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衛生局等的人員前來進行安檢,不勝其擾。

小溫,七十年次,○八年回國時,選擇到師大商圈落腳,在泰順街開了一家四十坪大的文青咖啡廳,去年因合約到期,房東突然說要漲房租,一口氣從八萬調漲到二十四萬元,她根本無力負擔這麼昂貴的租金,被迫搬離原處,往泰順街巷弄裡頭找到一間一樓的店面安置。

小溫原本的店面用二十四萬元租給了一位二房東,這位二房東再用三十萬元轉租給第三手,三房東再隔成五個空間租給五個服飾店,每個空間收取七、八萬元,每一手都賺到了錢,祇有小溫,賠掉了上百萬元的裝潢費。

阿楷,六年級生,四、五年前,他被師大周邊人文氣息吸引,來到這裡創業,開設異國美食餐廳,頗受中、外老饕喜愛,近來去頻頻被市府開罰,可能要面臨勒令停業的命運。

用法律條文 直接「殲滅」師大夜市

師大夜市即將要消失了!在捷運站上師大夜市的地標被貼起來了,公車站牌又換回師大一了!諷刺的是,公車上的錄音報站名仍是「下一站,師大夜市」!台北市政府在農曆年前,悄悄撤掉了「師大夜市」的名稱,接著迅雷不及掩耳地發出一連串勒令停業的公文,造成師大商圈店家的恐慌,雖然商家發起自律運動,在雨中下跪、自行拆招牌,但卻得不到居民的認同。

市政府依然拿著《 土地分區管制辦法》中規定「不得在六米巷內設置餐廳」等規定,勒住三百多個店家的脖子,要他們「不得違法」營業,用法律條文直接「殲滅」師大夜市。甚至連《 維基百科》網站上的台灣夜市列表上,師大夜市的營業時間掛上了「掃蕩停業」中。

也不過才兩年前,師大夜市是中央到地方政府大力宣傳的工具。榮獲柏林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項的《 一頁台北》,裡頭的夜市場景就是師大夜市,這是台北市政府行銷台北的重點觀光;二○一○年底,中央政府的交通部觀光局結合推動台北深度旅遊的南村落公司,共同推廣台灣北區國際光點計畫,第一階段是把台北大安區的永康街、青田街與龍泉街結合成「康青龍」生活街區,其中,龍泉街就是師大夜市的主要街道,許多國際遊客會拿著南村落製作《 康青龍旅人手帖》來到師大商圈逛逛。

接著,二○一一年九月,行政院文建會所舉辦的第二屆「台灣國際文化創業產業博覽會」,「師大巷弄散步道」就是當中最重要的主題,介紹了師大巷弄內的咖啡館、異國美食與具特色的小店。

一時之間,師大夜市從一個地區型的商圈翻轉成了超大型的觀光商圈,除了日本、歐美旅客外,也成了大陸觀光團必遊之地,近一年來,一輛輛遊覽車不斷駛入道路狹小的師大路上,觀光人潮不斷湧進師大商圈,加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政府鼓吹青年創業,許多想開店創業的二十多歲年輕人,蜂擁進師大夜市開店、擺攤。

髒、亂與噪音無止盡, 竟然還來了「黑衣人」!

原本假日約有一萬多人潮的師大商圈,突然在這三年間暴漲至三、四萬人,商家也從原本二、三百家,暴增至近七百家,商圈的範圍更是從十多年前的一公頃,擴增至現在的十八公頃,商圈帶來了商機、人潮,但更帶來了髒、亂與無止盡的噪音,居民多次抗議未果,甚至一向被視為高品質文教住宅區域的師大生活圈竟然來了「黑衣人」。

去年十月,成了師大商圈爭議的引爆時點。先是泰順街五十四巷的巷口轉角處,有房仲來搶「牆」,有群房仲派出的「黑衣人」要求攤販來此擺攤掛衣,都要收取一、二萬元的租金,引來紛爭,導致警察介入;緊接著,十月底,位在泰順街五十巷的一間一樓住家要改裝成咖啡廳,二樓以上居民見到一樓店家竟然在裝潢時打掉樑柱,群起抗議,並召開公聽會協商,終於演變成現今居民與店家勢不兩立的景況。

現在的師大商圈,店家以「支持師大商圈共榮共生」為訴求,綁滿了「祈福」的黃絲帶,居民與店家人人自危,居民怕被店家攻擊,不敢跟店家說話,店家怕被居民檢舉,不敢跟居民接近,師大社區內充滿了「白色恐怖」,人人自危。

政府是罪魁禍首 房仲與投資客是殺手

不能否認的,生活在這裡十多年的人,都感受到師大商圈變了,變得吵雜、髒亂與治安不佳。師大學生常吃的師大自助餐不見了、師大路水果攤消失了,學生們最喜愛的政大書城也收掉了,台大與師大教授最愛、營業二十多年的布拉格咖啡館,也在去年搬離了師大商圈,商業氣息遠遠蓋掉了以前人文薈萃的氛圍。

究竟是誰殺了師大夜市? 政府絕對是罪魁禍首。「這是什麼政府?師大商圈曾經是政府的政績,中央政府觀光局宣傳行銷給外國人的地方,前後不過一年多,師大夜市,卻成為人人喊打的區域,最可惡的是,市政府高張正義的大旗,沒有配套,也未曾給予居民與店家公開對談的機會,就雷厲風行立即要店家停業,」一位長期居住在這裡的文化人氣憤地說。

當居民把矛頭對準了向陳叔、小溫與阿楷等人的店家時,他們並不是師大商圈真正受益者,他們也是在這股師大商圈店面房價與租金暴漲下的受害者,現在又成了市政府掃蕩師大夜市的犧牲者。

房仲業是師大商圈的加害者之一,在政府大力吹捧師大商圈的美好,嗅覺敏感的房仲業,賣命地梭巡在師大附近的泰順街、雲和街等地,捱家捱戶按著一樓的門鈴,不斷從二千萬、三千萬的加價,慫恿一樓的住家賣房子,再找投資客進來將一樓改裝成店面。

就這樣,房仲與投資客聯手大炒師大商圈店面,讓房價從一坪五、六十萬元,炒到一坪一、二百萬元,甚至還出現過一坪四、五百萬元的天價,總價出現上億元,三年間,竟然飆到與東區店面價格相同的地步。

不曾被告知違法 現在卻成了眾矢之的

成本節節墊高後,用天價買進的一樓店面投資客,當然希望收到更好的租金回報,於是紛紛漲價,或是在房仲的建議下,把三十坪店面,隔成三、四間出租,每間租十萬至十二萬不等。就有一家三十多坪的店面,不僅隔成三間店面租給服飾店,店面前還租給兩家攤位,一個月可收取超過三十萬元的租金,獲利頗豐。

投資客眼見靠近師大路的店面不足,開始把手往泰順街內伸,更得寸進尺鼓吹原本是住家的一樓房東高價賣掉或是改成店面出租,由房仲當起二房東,甚至有投資客把停車位變成了車棚店出租,價格從三千元漲到兩萬元,一丁點空位都不能放過,全部拿來設攤位,就這樣在房仲業與投資客合力不斷的投機炒作下,十年前巷弄間一樓六十坪租金祇要十萬元,現在一坪可以喊出一萬元,更加速了當前師大夜市混亂的風貌。

也拜政府推展觀光之所賜,師大夜市成了年輕人創業的天堂,缺乏就業機會的年輕人紛紛跑來這裡開店,但由於租金太貴,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想快速獲利,最快的方法是「賣衣服」,因此,新增的大多是特色不足的「服飾店」,師大夜市頓時成了另一個五分埔或西門町。這些年輕人哪懂什麼是《 都市計劃法》?什麼是《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辦法》?他們祇知道自己拿到了商業登記證,有按時向國稅局繳稅,三年來,甚至十多年來,不曾被告知違法,現在卻成了眾矢之的。

師大商圈漸漸失去人文 「找一下」的樂趣不見了

師大教授莊坤良在去年九月的一場演講中,曾經提到,師大商圈的特色是「胡亂弄」( flaneur,漫遊者),「找一下」是大家來到師大夜市會常做的事,但現在卻失去了「走丟」的樂趣,太多的指標告訴你剛往哪裡走;而「胡亂弄」現在則被年輕人開設的服飾店環繞,失去多元性,他為師大商圈漸漸消失人文,深感遺憾。

過去政府對夜市一向採取不介入、不取締、不強制管理,把師大商圈變成了商圈怪獸,惹惱了這區的公務員與高知識分子居民,在忍無可忍之下齊聲抗議,才導致今天的結果,而縱容其坐大在先的政府卻在此時化身為「鐵面無私」的執法者,而且還強調執法到底,施政的前後矛盾令人匪夷所思,也因此背後幫財團「都更」的陰謀論四起。

「師大商圈的投資客正挫咧等,店面價格至少跌五○%!」與知名房屋投資客劉媽媽齊名的一位投資客說,他曾到師大商圈探詢過,發現大馬路上的店面很少釋出,所以房仲才會對巷弄內的一樓住家下手。然而,巷弄街道太小,做起生意震天價響,讓靜謐的巷弄變成了大音箱與大火爐,加上本區的居民素質與自我權益的意識都比較高,會有今天這種情況,他並不訝異。

現在,師大商圈正面臨文學大師馬奎斯所著的《 百年孤寂》一書中的封閉小村落的命運,這個小村莊因不斷有外來者帶給小村落新的衝擊,最後在金錢的入侵下,失去往昔的尊嚴、記憶與歷史,最後淹沒在颶風之下,遺忘了自己,也被世界遺忘!

臉書討論

回應

我是師大社區暨商圈的居民 對於近期台北市政府針對當地商家開鍘一事,有些看法不吐不快 。

師大周邊經過幾十年來的汰換演進,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個極具特色且無論男女老少大都喜愛前往消費的地區。由於受到北市府重視和推廣(康青龍計畫和一頁台北等即是最佳佐證) 和媒體報導炒熱下,近年蓬勃發展,對於內需消費活絡,促進經濟成長確有實質助益。然而相對帶來的嘈雜油煙和交通不便卻也讓住宅區民眾態度轉趨強硬,要求市府依法驅趕所謂的違法商家,造成商圈店家徨徨不知所措 ,列為違法的商家更在法令要求下進行改善否則開罰,直到商家知難而退 。現在有許多商家求訴無門已自動歇業,若如市政所說貫徹執法,這些商家在不可能變更事實(即拓寬馬路寬度)下,其下場不用說 當然是關門大吉。

無可否認的,師大鄰近巷道有許多商家進駐,影響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當地的部分里民甚至成立所謂自救會 ,援引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來制止商圈持續擴張。在住宅區造成居民不便要求改善當然是天經地義之事 ,但當地商家為求生存餬口配合進行拆招牌、管制噪音和營業品質、改善汙染排放設施、設置垃圾桶、設立交通管制人員等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最後商家還是以面臨道路寬度問題為由 ,面臨罰款停業和遭驅趕命運。商家日前成立守護師大商圈聯盟 希望與里民談話,但遭到拒絕,市府則對外宣稱依法行政 貫徹執法,令這些正當謀生卻面臨所謂違法的商家著急乾望 跪地祈求 ,望與政府和里民溝通,看遍所有媒體報導, 所得訊息只有里民自救會代表冷言嘲諷和市府一句依法行政。

當初市府贊助一頁台北的電影拍攝,以台北知名的師大商圈取景,當地商家知道此為行銷台北而全力配合,拍攝至清晨,這部電影獲得大獎對北市是有功勞的。但時至今日,市府以鐵腕依法行政,和當初行銷這個商圈的態度有極大的轉變 。媒體近期播放郝市長到師大師圈時,曾祝福商家生意好的新聞,現在卻變臉開罰,市府只顧依里民所求貫徹執法開罰商家,甚至驅趕他們,真的會讓原本支持郝政府的民眾不知如何再面對市府施政。

也許社會大眾只把這件事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等看事件發展後續,但事實上,台北市牽涉此法令而不得營業的商家何止限於師大商圈。根據台北市都市計畫法的土管條例,只要列為住三區八米以下巷道一律不准經營包括餐廳和服飾業等行業,六米以下巷道一律不准有任何商業經營。你也可以說這些商家沒搞清楚法令而在此地營業,但又為何向商家收稅呢?若說以前允許他們違法營業 ,但現在又認真執法取締為時不晚,那麼市府應與這些商家同樣受罰 才能讓民主如台灣的民眾信服和接受這樣的法律規範,否則就應該結合民意包括居民和商家確實為解決問題來商議 ,找出真正可行之道,而不是一味地搬出還不知是否真正適當合宜的法條來作擋箭牌。若市府只想徹底執行 ,依法行政,那就請市府不要針對性執法 ,不要對外宣稱別的商圈各自有其發展背景,將以個案處理云云.......。要開罰所謂的違法商家 就要貫徹土管法當初制訂的目標確實執行 ,公開公平 ,讓歇業商家和老百姓心服口服, 希望最後不要演變成所有不合土管法規定的商家都遭檢舉而無法營業, 讓台北市變的雞飛狗跳。

我喜歡這裡 擴張可以制止,污染噪音可以管制開罰,居民和商家可以互動互善,不何時宜法令可以調整趨近都市現實狀況,師大生活圈可以變得更美好,讓民眾在較佳生活環境得到更多的保護,何樂而不為呢?為何這麼堅決驅趕正當經營的商家,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有心人士別有動機。我認為協商尋求雙贏是最佳解決之道,法令是人訂的,是保護眾人權益而訂的,墨守法令條文,無視社會現狀和大眾需求,只會讓人覺得政府失能,最終結果是大家都輸了。

一位看不下去的家庭主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