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落入人間的生靈

2012/02/19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PeoPo 公民新聞

大象吹氣球、小豬運動會、猴子踩高蹺、鸚鵡打籃球…,在部分私人經營的休閒場所中,動物表演成為賣點,遊客獲得短暫快樂,動物卻得面對漫長的磨難。有些農場讓民眾與溫馴的動物,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任由民眾餵食,對動物來說,吃到不一定是適合的食物,還得躲避遊客的追逐。

2011年6月,環境教育法正式上路,規定高中以下的學生和公務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四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擔心這類場所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關懷生命協會邀集多位學者,透過記者會提出呼籲。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張章得表示,驅使動物表演是霸凌動物的行為,不應該將動物表演的場域,作為校外教學場所。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教所所長陳建志說,這類的動物表演違反動物自然行為,訓練過程很多都違反動物福利,無法帶給民眾正確的觀念。

其實法定的四小時環境教育,可以用許多形式來達成,這樣的場所未必會成為環境教育的認證場域,卻依然是民眾接觸動物的窗口,但這些場所良莠不齊,部分經營型態漠視動物福利,恐怕帶給民眾扭曲的價值觀。

前年違法繁殖獅虎的台南蛇王教育農場,曾經以蟒蛇餵食秀來吸引顧客,這兩年因為受到動保團體的抗議,停止了餵食秀,但園區還是以教育作經營。展示的動物都關在狹小、曬不到陽光的籠子裡,觸摸不到天然材質,吸不到新鮮空氣,有些出現嚴重的刻板行為,有些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當野生動物和人類在狹小的牢籠相見,野外的親戚面對的是獵補壓力,短暫的交會,遊客無從想像牠們在大自然裡的模樣。牠們不是寵物,不是為人而生,牠們是自然運行機制的一部分,但人們卻為了自己的欲望,剝奪牠們原本的定位。

牠們不該被帶離自然,但對於已經被圈養而難以重返野外的動物,就必須設法降低牠們的痛苦。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祺教授說,「圈養動物常常面臨的是環境豐富度不夠,行為豐富度不夠,適當地行為訓練可以增加環境豐富化跟行為豐富化。」

為了商業娛樂的行為訓練,違反動物本性,但其實透過適度的導引,能減少牠們面對醫療或照顧的緊迫,提升圈養過程的品質,建立動物與照顧者之間的信任與默契。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就有許多嘗試。

「來,嘴巴張大,這個動作可以輕鬆看到牠的牙齒,檢查口腔,甚至獸醫要上藥都可以。」負責照顧黑猩猩的保育員為我們示範說明。為了達到這樣的互動,必須每天不斷重複的訓練,動物園也會透過例行性舉辦的keeper’s talk,讓動物管理員與遊客分享行為訓練的目的和效果。

另外,在行為豐富化上,也針對不同動物,做出不同設計,把食物藏在展示場角落或藏在特製道具中,希望動物在單調的圈養環境中,多些樂趣。

然而在人工環境畢竟無法與自然相比,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減輕動物些微的痛苦。直接走進自然,看見動物與環境的互動,才是瞭解牠們最好的途徑,也更能學習如何尊重生命。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祺表示,應該鼓勵大家到自然界,在遠距離不影響動物的前提下,欣賞動物展現自然行為,鼓勵大家走到戶外,對於降低下一代跟自然界的隔閡,會有很大的幫助。

落入人間的野生動物,也有喜怒哀樂,同樣渴望自由。生命教育或環境教育不該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上,只要人們的觀念願意改變,或許有一天,動物能脫離被拘禁、被驅使的磨難。

活化活盆地?

水社柳,從前水岸常見的樹,現在幾乎絕跡。當農民啟動的復育奇蹟,在又名活盆地的頭社出現,水泥化的治水工程,卻正在硬化活盆地…

挽救五溝水濕地

清澈湧泉流過大地,形成美麗的五溝水濕地,但是開發的夢魘,讓生態面臨浩劫。在怪手動工前,各方齊力搶救,希望挽救湧泉濕地上,潔淨的生命之水…

我們的島節目 首播:2012-02-20(一) 22:00 重播:2012-02-25(六)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