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危機對亞洲的影響

2011/12/13

2012年﹐歐洲無疑將給亞洲的經濟體留點兒紀念──全是不好的紀念。

在歐洲的前景處於危難關頭的情況下﹐亞洲出口商預計這一主要客戶的需求將持續走軟。風險最大的將是韓國、香港和台灣等規模較小的貿易中心。2010年﹐韓國出口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而歐洲是其第二大客戶。

該地區的引擎中國、日本和印度也將受到沖擊。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0年後﹐該國成為風險最大的國家。2010年﹐中國出口額佔GDP的26%﹐而歐洲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不過﹐由於這三個國家擁有規模更大的國內市場﹐這就意味著﹐相比更小的鄰國而言﹐這三大引擎通常較不容易受到外國需求放緩的影響。

出口重心也很重要。如果金融業再次發生危機﹐將會抑制佔香港和新加坡服務出口很大一塊的銀行業的前景。歐洲更加謹慎的消費者則會減少對台灣和韓國消費電子行業的需求。中國在低價耐用消費品行業的持續主導地位可能成為其經濟保持活力的源泉。在中國﹐需求相比之下不容易受到經濟週期變化的影響。

我們尚未滑到2008年底的程度。出口增長大幅下滑﹐但大部分情況下尚未收縮。貿易融資形勢更加“寒冷”﹐但那種加劇了早些時候危機的“冰天雪地”現象尚未出現。大和資本市場(Daiwa Capital Markets)亞洲經濟學家賴志文(Kevin Lai)說﹐即使需求大幅下滑﹐較低的庫存也將意味著對製造業產量的影響要比早些時候的危機要小。

不過﹐中國和該地區其他的世界工廠從歐洲衰退所受的打擊中恢復過來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歐洲領導人繼續拖延危機解決方案的達成﹐將會帶來這樣的風險:隨著出口行業的放緩﹐製造商會更加謹慎﹐進而造成投資和就業減少。危機持續的時間越長﹐對亞洲的影響就會越嚴重。

明年1月下旬是中國農歷新年﹐屆時中國將送走兔年﹐迎來龍年。亞洲出口商會希望新的一年歐洲領導人能夠像猛龍一樣奔向談判桌解決危機﹐而不是跳回到他們的兔子洞里。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