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大運準備 北市府最大挑戰

2011/12/27

台北市爭取到二零一七世界大學運動會的主辦權,從2001年高雄市爭取主辦到現在,這是臺灣第五度爭取主辦,終於「有志者事竟成」,台北市打敗強敵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爭取到二零一七世大運主辦。

郝龍斌市長說,拿到2017的主辦權,除了充分的準備之外,從中央、地方到民間通力合作,更體驗到「團結力量大」。而開心一天就好,接下來世大運怎麼辦?接下來怎麼準備?怎麼樣辦好世大運,就是台北市政府的最大考驗,尤其世大運是僅次於奧運,規模、層級最高的國際大型運動賽事,預估會有超過163個國家頂尖選手到台北市比賽,而台北市要面臨的考驗,就是軟硬體設施的準備,世大運的場館一共需要七十座,既有場館為六十四座,分屬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新竹、基隆等縣市等既有場館。

至於新建六座,包括舉辦開閉幕、四萬席次的大巨蛋,由遠雄採BOT花費約90億元;及位於和平國小預定地的台北籃球館,將花費21億元興建、可以容納6800席;寶湖國小預定地的網球中心,花費33億元、規劃主副場館各一萬席及三千席;還有訪視委員也建議增加的游泳館,規劃在中正高中,預計花費20億元。

至於國際選手來台比賽的選手村,台北市副市長陳雄文說,會規劃在新北市林口,讓12000名選手及教練、工作人員入住,經費規劃130億元,會與中央合作,選手村未來會作為合宜住宅使用,朝BOT規劃。

至於國際運動賽事,臺灣依舊面臨敏感的國旗、國歌議題,台北市長郝龍斌說,會遵守奧會模式、照過去的慣例進行。包括高雄世運、台北聽奧都是採這樣的模式。

台北市長郝龍斌說,世大運預計總花費375億元舉辦,不過其中許多都採BOT,由政府編列經費的部分約為121億元,會由中央與地方各半,台北市六年來,每年會編列十億元經費。至於既有的場館多位於學校、大專院校體育場館,而爭取到世大運的主辦,台北市政府也會隨即也會籌備「世大運推動委員會」,委員會會邀請中央相關部會,合作地方縣市,共同為二零一七世大運準備。

北市府也預估,為期兩週的世大運,可以帶來近百億元實質的經濟效益,至於國際形象、國家行銷,透過觀光客、運動賽會的轉播,也可以大大提升臺灣國際形象。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