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毒午餐沒營養 誰來監督?
民團呼籲財務透明化 落實地產地銷

2011/11/08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營養午餐接連出包,從今年3、4月間,新北市抽查出供應午餐的CAS肉品竟有藥物殘留,到最近一個月以來,檢驗食材安全過程中,又爆出數百間國中小涉嫌收受團膳廠商回扣的重大弊案。為此,主婦聯盟、綠黨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今天(11/8)上午前往教育部,抗議校園毒午餐,殘害學童健康。

a 營養午餐接連出問題,民間團體前往教育部抗議,要求加強相關管理。(攝影:陳寧)

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國中小學童正處於發育期,因此午餐的品質把關特別重要,有藥物殘留,但如今卻有233間學校的午餐被驗出有農藥殘留問題,數十萬的學子因而受害,家長們已經忍無可忍。

全教總秘書長吳忠泰強調,「午餐是家長的責任」,雖然社會環境的改變,學童已從過去帶便當,到現在學校供應營養午餐,轉變成社會政策的問題,但家長仍然應該形成組織來監督,政府再以政策配合。

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目前每所學校都有午餐團膳委員會,但在公共工程委員會的規定中,只有專家學者可擔任委員,卻缺乏家長參與的空間,他呼籲教育部應該建立制度,讓家長也能擔任委員,而且名額也應該不只一席。此外,謝國清也要求,學校營養午餐的財務跟菜色都應透明化,接受家長的監督。

記者會舉行到中途,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出面回應民間團體訴求,他表示,今年四月起,教育部已與農委會、衛生署開始聯合稽查食材供應商,從過去的抽查,改為主動調查,目前已經檢查了一百多所學校、二十多家供應商,也確實查到不肖廠商並開罰。王俊權也呼籲,各級學校應自主管理,除了要確實做到「留樣」備查,不合格的食材就要退,「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但營養午餐品質之所以接連出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招標制度通常採「最低價標」,若有主管機關為了改善午餐品質、推廣有機食材,改採「有條件標」,反而會招致圖利廠商的嫌疑,使得沒有人願意「多管閒事」。教育部僅回應,關於招標問題,一切依照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規定,教育部沒有解釋權限。

對此,謝國清表示,其實對一些偏遠的小校來說,營養午餐的金額根本不到需要招標的限制(十萬元),或者甚至沒有廠商願意去標,這樣的學校反而有條件落實「地產地銷」,廚工媽媽可以就近到當地的市場或跟農民買菜,再到學校的中央廚房烹調。但若像台北市,目前採取統包方式,學童就只能吃團膳公司以最低價採購的劣質食材,即使校方或家長有心想改善,仍然受限於招標限制而無從著力。

謝國清也表示,過去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曾經喊出要提供學童免費營養午餐,但他認為,與其給予免費補貼,不如把經費拿來建置學校的相關軟硬體,增設中央廚房、配置廚工,提升午餐品質。

陳曼麗認為,唯有落實地產地銷,才能確保學童吃得健康安全,因為農家知道自己種出的食材,就是賣給自家孩子所就讀的學校,在栽培過程中,才會特別用心、避免過度使用藥物,同時也能減少食物里程,減少資源的浪費。

IMG_2862 民間團體以行動劇方式,諷刺校方收受團膳廠商的回扣金,卻不顧學童飲食安全。(攝影:陳寧)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