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長今」也是本土劇

2006/01/13

  不曉得是因為姚文智的表達能力太差,還是媒體和藍軍立委Kuso成性,原本只是提高無線電視黃金時段本國自製節目比例的提議,到最後卻變成「禁播韓劇」的法西斯,媒體及政客的表現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先撇開政治鬥爭及惡意扭曲不談,提高無線電視自製節目比例到底對會不會影響觀眾的權益?降低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力?或者,如同有人所擔心的,本土劇的水準太差,不但沒有賣相,甚至難登大雅之堂?

  許多人談到本土劇,很容易出現的悲情、暴力、神怪、俗不可耐、粗製濫造的「閩南語」劇印象,但這類戲劇也不過是「本土劇」的一種類型。事實上,我們應該對「本土」有更寬闊的視野,台灣是個移民的社會,千年來不同的種族、文化群體先後來到本地,相異的文化特質隨著移民的流動而互相碰撞,豐富了台灣的文化內涵,不論先後、強弱,只是要在本地留下痕跡我們都該把它視為本土文化的元素,也因此,「本土劇」不應只是已被狹隘的「閩南語劇」,「綠光森林」、「流星花園」、「再見忠貞二村」、「45度C天空下」也都是「本土劇」的一種類型,未來本土劇還可以多拍些以原住民族、客家、ABC、東南亞新移民為素材的劇種,甚至是早年荷蘭、西班牙時期的故事,台灣的本土劇不但有用不盡題材,還能和世界相連。

  不過,即使是印象中的狹隘「本土」劇就真沒有國際市場?倒也未必。不論是表現不俗的「流氓教授」或者,港式風格的「台灣霹靂火」都賣出海外版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台灣流行的「日劇」、「韓劇」不也都是日本、韓國的「本土」故事?而大受歡迎的「阿信」、「大長今」更是「本土」到不行,何以重視本土,就難走向國際呢?

  不容否認,在黃金時段提高本國自製節目比例的確是提升本地影視的一種作法,日本、韓國,甚至歐洲許多國家也都有類似的限制,特別是無線電視因使用公共、特許的資源自然需要有更多的規範。不過,除了期待「保護」,本地影視工作者的敘事與行銷能力都有待提升。

  其實,大家也不用擔心提高自製比例,會使得台灣的影視產業會因過度保護而降低競爭力,事實上,目前的戲劇不就是處在高度競爭的狀況?我們的戲劇品質是否真的因此進步了嗎?反過來看,會不會是因為市場的大幅開放,過度競爭,以致在廣告獲利有限的情況下,電視台降低製作成本、粗製濫造,反而造成本土戲劇的傷害?更何況,若只是對無線頻道作適度的規範,我們仍可以透過其它的管道看到外國影片,競爭也不會因此而消失。只是,面對如此窘境若沒有適度規劃,在未來數位頻道爆增後,台灣的影視工業將臨更大挑戰!

  姚文智若心要提升本土影視產業,保障文化展演及工作空間,該作的就不該只是提高無線電視黃金時段自製節目的比例,還有許多事得齊頭並進,當然,台灣的電視產業會有今日,扭曲的市場結構、過度競爭是重要原因,解決市場造成的問題,就應該先解決市場本身的問題,否則市場結構不改變、產業規模不調整、國家不願投入更多的資源,光是提高節目自製比例,效果仍然有限。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