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需要一份人權刊物?
我們想要一份怎麼樣的人權刊物?
-《台灣人權學刊》創刊說明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1/07/20

以當前社會與學術界的氛圍,創辦一份刊物是件十分艱難的事情。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掙扎與討論,終於決定我們需要一份新的學術性人權刊物。

自從80年代中期以後,公民社會復甦,人權非政府組織風起雲湧,致力於人權理念的傳播與弱勢族群的保障。在學術上,人權研究的學者逐年增加,領域也不斷地擴增。從較傳統的法律、政治、哲學,以至新興的社會、傳播、醫學、公共衛生、科技及人類學等等,都有學者投入人權研究的工作。

其次從教育制度來說,大專院校於1995年開始開設人權相關課程,並同時研發教案、教材。國、中小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也將人權納入六大議題,人權教育得以從小學階段開始紮根。2001年教育部成立「人權教育委員會」,對人權教育政策的擬訂與推動幫助不少。

基於以上的情況,人權研究與教育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領域,惟獨缺少了一份人權研究的學術期刊,這毋寧是一個急待彌補的缺憾。

那麼,我們想辦一個怎麼樣的人權刊物?在我們的構想中,這份刊物應該容納不同的研究領域及研究途徑。除了邀請有名望的學者發表論文,也鼓勵年輕學者提供有新意,有見解的文章。我們將採雙向匿名的外審制,但會仔細檢視外審委員的意見。文章刊登與否,最終的決定仍在編輯委員會,如此編委會才能對這份刊物的內容與品質負完全的責任。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於2001年成立後,即致力於推動台灣的人權研究與人權教育。除定期舉辦各式座談會及學術研討會,並於2004年成立「人權學程」,2008年成立「人權碩士學位學程」,在人權研究與人權教育方面,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同時,由於本中心向來強調跨國界、跨領域、跨校系的資源整合與人員合作,已逐步建立起一個研究與教育的網絡。在這樣的經驗與資源上,本中心決定投入這份人權學術刊物的籌備與發行,以期進一步在台灣的人權研究上貢獻心力。

對這份刊物的創辦,請社會各界支持。

黃秀端(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黃 默(台灣人權學刊主編)

2011年07月

《台灣人權學刊》論文審查作業要點

一、 編輯委員會辦公室收稿後,由主編與編輯委員會商議送審與否。

二、 送審文章匿名,審查委員名單不對外公開。

三、 審查意見分為下列四類:1.「推薦刊登」,2.「修改後推薦刊登」,3.「修改後再審」,4.「不推薦刊登」。

四、 審查通過之文章由編輯委員會確認後刊出。

五、 本要點經編輯委員會會議通過實施,修正時亦同。

《台灣人權學刊》徵稿啟事

1. 本刊為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術性半年刊,於每年六月十日及十二月十日出版。內容以人權相關議題研究為主,徵稿範圍包括學術性論文、研究札記以及書評。

2. 本刊不接受任何已刊登在其他正式出版物之論文,請勿一稿多投,並謝絕翻譯或以譯代著之文稿。

3. 本刊接受中文及英文稿件,字數以不超過一萬五千字為原則。中文稿請使用白話文書寫。在編輯委員會同意的情況下,本刊可接受中、英文以外語言書寫之稿件。

4. 來稿務請依序包括下列各項: (1) 標題頁:含論文標題、作者姓名、完成論文時所屬之機關單位、名稱地址,以及作者之通訊地址和電話。 (2) 英文摘要頁:摘要頁均須含論文標題、作者姓名、完成論文時所屬之機關單位名稱,以及五百字內之摘要。 (3) 正文部份。 (4) 註釋部份,於正文結束後列出全文之註釋。 (5) 參考文獻部份,列出正文中引用過之文獻。 (6) 資料來源與出處,請以( )置於正文中。

5. 投稿時請同時寄上紙本稿及電子稿。紙本稿請寄「111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台灣人權學刊編輯委員會』收」。電子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6. 本刊截稿日為每年三月一日及九月一日。

7. 學術性論文需經兩位審查委員匿名審查通過,並經編輯委員會確認後刊登。研究札記及書評由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刊登。作者請自留原稿,本刊恕不退件。

8. 本刊保留來稿文字及格式之刪改權。

9. 作者同意來稿經本刊審查通過後,本刊得為平面或數位出版,並得再授權本刊同意之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等行為,並得酌作格式之修改。作者請於定稿同時一併提出著作授權書,如未提供者,本刊不予刊登。授權書於審查通過後寄送作者填寫。

10. 作者投稿之論文,其著作權仍屬於作者所有,但若欲授權其他刊物轉載,則需得本刊編輯委員會之書面同意。

11. 文稿業經刊登後,由本刊致贈該期三本及作者之文稿抽印本二十本。

主題: 

臉書討論

回應

黃秀端 黃默 練習 回答

1.什麼是社會?
2.什麼條件構成社會?
3.誰是社會?
4.誰應不是社會?
5.什麼是人權?
6.什麼是公民?
7.誰是公民?
8.誰應不是公民?
9.什麼是政府?
10.誰是政府?
11.誰應不是政府?
12.什麼是非政府?
13.誰是非政府?
14.誰應不是非政府?
15.什麼是我們?
16.誰是我們?
17.我們是社會還是我們應不是社會?
18.我們是公民還是我們應不是公民?
19.我們是政府還是我麼應不是政府?
20.什麼是政治?
21.什麼條件構成政治?
22.什麼是教育?
23.什麼條件構成教育?
24.什麼是教育制度?
25.什麼是教案?
26.什麼是教材?
27.什麼是國中小?
28.什麼條件構成國中、小?
29.什麼是課程?
30.教育是什麼 所以 國、中小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也將人權納入六大議題,人權得以從小學階段開始紮根?
31.人權是什麼 所以 國、中小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也將納入六大議題,教育得以從小學階段開始紮根?
32.教育是什麼 所以 從制度來說,大專院校於1995年開始開設人權相關課程,並同時研發教案、教材。?
33.人權是什麼 所以 從制度來說,大專院校於1995年開始開設教育相關課程,並同時研發教案、教材。?
34.教育是什麼 所以 成立「人權委員會」,對人權政策的擬訂與推動幫助不少。?
35.人權是什麼 所以 成立「教育委員會」,對教育政策的擬訂與推動幫助不少。?
36.什麼是人權教育?
37.什麼是教育中的人權?

前社會與學
定我們需要一
術性人權刊
後,公民社會復
權非政府組
與弱勢族群的保
、政治、哲
的社會、傳
從教育制度來說,大
研發教案、教材。國
材。國、中小在
貫課程綱要」實施
成立「人權教育委
從教育制度來說,大專院校於1995年開始開設人權相關課程,並同時研發教案、教材。
國、中小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也將人權納入六大議題,人權教育得以從小學階段開始紮根。
2001年教育部成立「人權教育委員會」,對人權教育政策的擬訂與推動幫助不少。

黃秀端 黃默

練習 回答

1.什麼是 社會?

2.什麼條件 構成 社會?

3.誰是 社會?

4.誰 應不是 社會?

5.什麼是 人權?

6.什麼是 公民?

7.誰是 公民?

8.誰 應不是 公民?

9.什麼是 政府?

10.誰是 政府?

11.誰 應不是 政府?

12.什麼是 非政府?

13.誰是 非政府?

14.誰 應不是 非政府?

15.什麼是 我們?

16.誰是 我們?

17.我們是 社會 還是 我們 應不是 社會?

18.我們是 公民 還是 我們 應不是 公民?

19.我們是 政府 還是 我麼應不是政府?

20.什麼是 政治?

21.什麼 條件 構成 政治?

22.什麼是 教育?

23.什麼 條件 構成 教育?

24.什麼是 教育制度?

25.什麼是 教案?

26.什麼是 教材?

27.什麼是 國中小?

28.什麼 條件 構成 國中、小?

29.什麼是 課程?

30.教育是什麼 所以 國、中小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也將人權納入六大議題,人權得以從小學階段開始紮根?

31.人權是什麼 所以 國、中小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後,也將納入六大議題,教育得以從小學階段開始紮根?

32.教育是什麼 所以 從制度來說,大專院校於1995年開始開設人權相關課程,並同時研發教案、教材。?

33.人權是什麼 所以 從制度來說,大專院校於1995年開始開設教育相關課程,並同時研發教案、教材。?

34.教育是什麼 所以 成立「人權委員會」,對人權政策的擬訂與推動幫助不少。?

35.人權是什麼 所以 成立「教育委員會」,對教育政策的擬訂與推動幫助不少。?

36.什麼是 人權教育?

37.什麼是 教育 中 的 人權?

只要不像當年開高速公路前,有人大罵高速公路是給有錢人走的;更不要像郭依洞(柏陽)《異域》前面的故事情結,反共產黨、查緝匪諜最努力的人,自己就是匪諜;也不要像電影「防彈武僧」的故事情結。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