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組黨?

2007/08/05

明年立委選舉,雖然席次大減,加上區域立委是單一選區制,使得小黨難以生存,但由於首度採取兩票制,仍讓許多社運團體及小黨躍躍欲試。昨天下午,各大媒體忽然傳出7月才組成的團結工聯即將組黨角逐明年立委席次的新聞。其實台灣勞工參政的歷史由來已久,在戒嚴時期,就有許多個別勞工依附於其它政黨,取得公職資格,在解嚴後,許多從事勞工運動的幹部,即組成工黨、勞動黨等勞動階級政黨,但可惜至今還未在任何選舉嶄露頭角。

經過10多年的生聚教訓,2000年由自主工運團體籌備數年而組成的全產總,是為了有別於依附於政黨的全總,由下而上建立起民主的總工會,為組黨做準備。只可惜在民進黨執政後,由於勞工運動與民主運動密不可分,許多工會幹部與民進黨的同志關係,使得全產總的自主性漸漸淪喪,不僅歷任理事長皆接受民進黨官職,在一些敏感的議題上,越來越沒有對抗的實力。

但最消耗的,莫過於這七年來,勞工的工會組織率未有增加,尤其是勞工數最多的民營公司紛紛關廠歇業,使得許多總工會的主幹,仍然是以國營企業工會為主,沒錢沒人的民營工會相關議題,常常淪為棄嬰,惡性循環下,民營工會對於總工會的向心力自然降低。

今年7月組成的團結工聯,大致是在上述問題下組成的結盟性組織,各個退出全產總的縣市產總,會員工會大都是民營工會,長期在沒錢沒資源的情況下與資方、官方鬥爭,並力拼工會及會員數。這些工會雖有政治化的想像,恐怕在現在的階段,要直接從工會轉為黨組織甚至競選團隊,在客觀上尚有許多待突破的限制。

團結工聯內部也有資源及會員數完整健全的工會,例如電信工會及台塑聯合會,不過如果重蹈全產總由資源、發言權較龐大的工會主導議題及方向,仍將會出現彼此間難以搭配的問題。例如據了解,團結工聯目前連是否要組成總工會還在討論中,遑論組黨,9月中才要辦共識營凝聚意見,計畫穩紮穩打慢慢擴大自主性工會的結盟,組黨一說,或許還在空中樓閣的階段。

尤其現有工會的組織率低,光靠會員票無法勝選,不論是區域選舉或是爭取第二張政黨票,都是高難度的挑戰,在議題上,卻又勢必在兩黨夾殺下打出空間,無可避免地必須要仰賴傳播媒體宣傳,一定程度上難免採取民粹口號,使用太過,無非複製藍綠兩黨的競選手段,對長期的工運發展來說,不見得是好事。加上將目前現有資源單薄的工會組織投入選戰,更有忽視組織基層、結盟工會等正業的風險,這些都需經由客觀討論的取捨後,才是目前勞工團體評估現階段是否要參政的方式。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