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省錢出賣老三台

2004/05/04
媒改社執委

  許多人和老三台有著共同成長的經驗,它不僅給人們資訊、娛樂,陪伴人們度過寂寥時刻,甚至是陪著你、我長大的保母或朋友。不少人對他們有著深不可分的情感,也存在著難以忘懷的記憶。

  不過,老友最近幾年有了改變。隨著有線電視頻道的蓬勃,老三台陷入前所未有的競爭。因為競爭的關係,他們似乎和其他的有線頻道一樣,以「收視率」作為重要的經營原則,新聞局及各界雖然屢屢針對老三台的綜藝、新聞、戲劇節目,以警告或罰鍰方式要求他們有所改善,但他們卻是無動於衷,相對的,老三台原來該有的公共服務品質及優勢也在這幾年快速下滑。

  老三台的命運已經夠坎坷,台灣的媒體也被收視率搞得亂七八糟、人神共憤,沒想到咱們的新聞局不思改進之道,讓老三台回復原有的公器角色,轉型成公共媒體,還想把政府投資的台視和華視賣給商人!

  新聞局副局長說,如果要把台視和華視轉型成公共電視,就算只有一台,政府每年得花五、六十億的經費,會增加財政負擔,所以甘脆賣掉好了。

  這種說法有點奇怪,目前的公視一年才花國庫9億,怎麼成立另一家公共電視台就得多花六、七倍的錢?新聞局會不會太跟不上時代了?現在媒體經營流行集團化、資源整合、平台共享,如果把台視、華視及現有的公視與客家頻道,以及未來的原住民頻道整合成一家新的公共廣電公司,不就可以節省許多內部成本?怎麼會多花那些冤枉錢呢?而且整併之後,還可以進行頻道分工,作一些多元、優質的節目,難道會比現在不好?更有趣的是,台灣在文化事業的支出上本來就少,而媒體對台灣文化與政治影響甚鉅,如果只為了省一點錢讓台灣的電視文化更加惡化,這對台灣又有什麼好處呢?

  新聞局也說,未來電視數位化可以增加許多頻道,台視、華視也就不必公共化了。乍聽之下之好像成理,但數位電視可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到呀;如果要看,要嘛換電視,要嘛就裝機上盒,另外還得付一些雜七雜八費用,長久下來,也是一筆龐大的開銷,更何況,如果不想裝數位電視的人,是不是就不能享受公共服務的電視了呢?

  過去就有不少人像新聞局一樣,天真的以為頻道增加後,電視節目就會變得更多元,但結果卻是讓人失望的。有線電視開放後,電視頻道從3個變成90個,但我們的選擇真的有變多嗎?台灣7個全天候的新聞台不僅爆多,而且還勇冠全球,但新聞台轉來轉去,內容還不多是大同小異,最後,還不是得轉到公共電視,才能看到不一樣的新聞。

  其實頻道增加的確會增加節目的量,但未必會有更多的選擇與更好的品質,道理很簡單,如果媒體的經營邏輯與目的都一樣的話,做的節目也很容易大同小異;再加上台灣電子媒體經營者缺乏膽識和創意,只會以最低的成本隨便做個劣質節目。如果體質與制度不求改變,只想盲目地增加頻道,到頭來只有更加混亂,更加惡質競爭。

  媒體不只是產業,更是文化,台灣根本沒必要再增加商業電視讓環境更亂,更何況台、華視使用的電波是公共資源,和空氣、陽光、水一樣屬於全民,本來就是我們的,怎麼能讓新聞局任意的把它賤賣給財團呢?相反的,應該讓無線電波回復到原來的公共服務,加強媒體的文化角色。但萬一新聞局真的不顧文化需求,真要把台視華視賣給財團,請注意,新聞局你最多也只能把這2家「公司」賣掉,請把台視、華視使用的公共電波還給我們吧!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