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坵小農復耕紀實:農友的花蓮參訪之行

2010/02/06

經過前幾天的相見歡之後,有鑑於大家對於自然農法雖然有一定程度上的共識,但是對於如何具體實行,如何跟三十年前原住民式的自然農法有所交流和參考...等等這些操作上實務面(ex.病蟲害...)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們一群人便開著三台車向台東和花蓮的農戶們取經。

我們的第一站是去參考從事「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們位於台東鹿野的市集。這個市集規模雖然不大,但別具意義的是農友們都實行「秀明自然農法」:無農藥、無肥料、自家採種、不防治蟲害的耕種方式。

對於現今慣行農法當道的時代裡,秀明自然農法的運作方式讓大家都很好奇,從發起人林義隆(夏耘自然生活農莊)的水果酵素、阿榮(自然無毒農園)的茶葉和好吃的鳳梨乾到源緣園自然農場的鳳梨釋迦,一行人聽老闆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耕作史都聽的津津有味,同時也討教一些播種和收成上的小技巧。

其中有一位叫羅傑的老闆更大方的和我們約好下午在他的農場碰面,這樣實地傳授經驗的機會真的很難得,大家也很感謝老闆的熱心,也許這也就是農友們打從心底從事自然農法的熱情吧!

復耕7 小農復耕的農友參與台東的秀明農民市集。 攝影:歷坵訪調小組

離開市集後,我們接下來到花蓮縣富里鄉達蘭埠長老教會去參與當地的一場經驗分享。

復耕8 小農復耕農友參訪花蓮達蘭埠部落的有機金針花產業。攝影:歷坵訪調小組

原來達蘭埠部落的舊址其實不在今天我們經驗分享的地方,而是在六十石山附近的山區之中,而當地以沒有電線聞名,故又稱為「黑暗部落」。此次經驗分享便是藉由阿美族人在已經無人居住的黑暗部落種有機金針花開始,從慣行農法走向有機的過程,並且結合六十石山的觀光資源行銷金針花加工品:炭培金針、金針茶、金針醃製物...等等,大家都大開眼界!

復耕9 小農復耕的農友參訪達蘭埠部落的有機金針加工設備。攝影:歷坵訪調小組

欣賞完草地狀元介紹的影片後,當地的阿美族大哥也向我們再說明一下整體金針花從栽種到採收的過程相當費時費工,因為有機的關係,除草的頻率必須相當頻繁。幸好阿美族人(其實很多原住民過去都有這個習俗)過去有個Malapaliw的傳統。什麼是Malapaliw?其實就是四戶農家們在年輕時代也都經過的「換工」制度:基於互助合作的精神,各個農家們協調好人丁,於農忙時節時組成一個工班,輪流到各家的地採收,是一個效率明顯勝過個體戶「自拔門前草」的互助制度,同時也凝聚了部落的向心力,大家共存共榮。

話說到這,我們一行人便驅車前往傳聞中的黑暗部落一睹其容顏。

復耕10 參訪達蘭埠部落的有機作物生產基地。攝影:歷坵訪調小組

果不其然,當地三面環山,溪水清澈,儼然就是世外桃源啊!難怪有機認證的單位一到現場就直說,這一定可以通過!也無怪乎不日花(金針花)在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Institute for MarketEcology,原德文縮寫IMO)獲得全台灣第一個國際有機認證了。

拜訪完黑暗部落之後,我們想起早上還跟羅傑農場的羅傑有約,所以馬不停蹄的前往農場,希望羅傑大哥可以和我們分享我們一些有機耕作的經驗。抵達農場的時候,天色有點暗,但是熱心的羅傑還是拿著手電筒帶著大家參觀他的作物,並且傳授一些收成的「撇步」,並且和四戶農家們聊起了耕種的距離,挖溝的距離、深度...即便是在一整個白天的奔走下,四戶農家們反而越聽越起勁,看樣子羅傑提供的方法確實實用!

復耕11 希望未來歷坵能嘗試種植黃豆,與台東的羅傑農場請教豆科的種作。攝影:歷坵訪調小組

以上就是復耕之旅中最精采的取經之旅,相信不僅四戶農家以後有可供參考交流的對象,對我們來幫忙的人來說,也是個難能可貴的體驗和學習,相信我們一定可以一起讓小農復耕順利成功的!

建議標籤: